时间副词“正在”的形成再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词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学界对时间副词“正在”的研究颇多,但对其形成过程研究并不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派:一派持脱落说,另一派主合成说。
脱落说中认为是脱落处所宾语的有萧斧(1957),他认为“正在”来源于“正在+NL+VP”中介词“在”后处所宾语的虚化脱落;认为是脱落时间词的有:伊原大策(1986)认为“正在”来源于“正在+VP+之间/之时”中“之间/之时”的脱落,付义琴、赵家栋(2007)通过明清小说中的用例调查认为时间副词“正在”的形成更可能源于“正+在+VP+之时”结构脱落了“之时”的结果;还有认为两种脱落都有可能的有仇志群(1991)和张亚军(2002a、2002b)。
脱落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脱落的动因,处所脱落说存在的问题正如付义琴、赵家栋(2007:237)对张亚军第一条形成途径质疑时所说:“‘在+宾’结构一般是语义焦点,不易脱落,且处所介词包括‘在’的宾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而“之时/之间”脱落的动因在伊文、仇文以及张文中均未说明。付、赵文虽然给出了动因,认为“正在”的形成是受“正+VP+之时”脱落“之时”类推的结果,但其说值得商榷,因为在其用例中,“正+VP”结构(南北朝)比“正+VP+之时”结构(明代)出现得更早,故推导的顺序不正确,且“正”在“之时”脱落前后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副词“正”的形成不是“正+VP+之时”结构脱落了“之时”的结果,因而就不能用来类推“正在”的形成。另外,“正在+VP+之时”结构在背景句中比“正在+VP”结构在表示时点的作用上更突出、更明确,这也是“之时/之间”脱落说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合成说以何瑛为代表①。何瑛(2007∶25)认为“时间副词‘正在’是‘正’和‘在’直接叠加使用的结果。”“‘正’的时间副词用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发展成熟,而‘在’做时间副词的用法也萌芽于魏晋时期,‘正’与‘在VP’连用就像副词‘尚’、‘还’等与‘VP’连用一样是很正常的。”合成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判定标准的问题。如果是“正”与“在”二词的“直接叠加”,那么是词汇层面的问题;如果是“‘正’与‘在VP’连用”,然后再形成“正在”的话,那么涉及语法层面的问题,则需要解释从“[正[在VP]]”切分到“[正在[VP]]”这个重新分析过程的动因及其判定标准。因此,合成说还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那么,时间副词“正在”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赞成脱落说,认为是在“正+在+这里/那里+VP”的结构中形成的。过程是:第一步,在“在+这里/那里+VP”结构中,当V是表示心理等动作性不强的动词时,“在这里/那里”虚化为进行体标记;第二步,表示时点的时间副词“正”与进行体标记“在这里/那里”的强化连用,由于韵律的作用,“正+在这里/那里”重新分析成“正在+这里/那里”;第三步,已经虚化的“这里/那里”成为羡余成分而脱落,新的时间副词“正在”产生。
二 近代汉语中的进行体标记“在这里/那里”
近代汉语中,“在这里/那里”可以作为进行标记位于动词(包括心理动词)之前,构成“在这里/那里十VP”结构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该功能始见于宋代,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在、正在”。先看“在这里”的用例:
(1)自有天地,便只是这物事在这里流转,一日便有一日之运,一月便有一月之运,一岁便有一岁之运。(《朱子语类》卷一一六)
(2)宋江道:“小可寻思,有三个安身之处……那三处垄这里踌躇未定,不知投何处去好?”(《水浒传》第二十二回)
(3)熊汉江道:“正是不死不活,在这里淘气。医人再没个医得,只自听天罢了。”(《型世言》第三十八回)
以上三例中,“在这里”已经不再表示地点状语。如例(1)中“流转”的主语是“这物事”,也就是指“天地”,是无生命的事物,“在这里”因为无所指而虚化;例(2)从句法上看,主语是“那三处”,从语义上看是省略了言说主语“宋江”,但“在这里”无论是从表层句法还是从深层语义关系分析都是虚指的,因而其语义已经虚化,在句中只表达动作“踌躇”正在发生或者呈现;例(3)的主语是熊汉江的女儿文姬,被蒋日休的仙草致病,无人医得,正不死不活,正让人淘气(怄气之义),“在这里”无实指地点,只能看成是表示动作进行的标记。
再看“在那里”的用例:
(4)而今说天有个人在那里批判罪恶,固不可;说道全无主之者,又不可。(《朱子语类》卷一)
(5)行者笑道:“他在那里编谎哩,就待来也。”(《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6)陆婆依旧回到家中,恰好陆五汉要杀一口猪,因副手出去了,在那里焦躁。(《醒世恒言》卷一六)
“那里”是表示“较远处所”的远指代词。与“在”结合一般放在动词前做状语,表示动作发生在离说话者较远的地方。但是例(4)已无处所可指,故“在那里”已不能理解成地点状语,而只能理解成是表示动作的进行;例(5)中的“在那里”已无远指处所,处所义受到抑制而只表示时间义,并与后一分句的将来时间相互照应。例(6)中“焦躁”是个心理动词,其前的“在那里”无法确指主语的具体地点,只能理解成动作的进行标记,义同“在”或者“正在”。
表处所的“在这里/那里”介宾短语何以能语法化成进行体标记呢?
第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个动作在某地发生,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时间说明,都认为是动作正在某地发生。如问:你在干什么?答:我在教室上课。那么上课应该是现在正在进行。方言中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刘纶鑫(2001∶297)曾指出“在+处所宾语+V”结构仍然有“正在某处+V”的意思。例如:
而“在+这里/那里+VP”结构,因为其中表示处所的不是具体名词,而是更为抽象的指代名词“这里/那里”,故而就更容易表示“正在+VP”的意思。吕叔湘先生(1980∶574)指出“‘在那里、在这里’等的处所意义有时很不明显,主要表示‘正在进行’。”如:
(8)人身上时时刻刻在那里消耗水。
(9)我在这里想明天的工作安排。
第二,介宾短语“在这里/那里”语法化成进行体标记还受到“在这里/那里”表持续体标记用法的同步语法化影响。在近代汉语中,“在这里/那里”同样可以放在动词之后,构成“VP+在这里/那里”结构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这种功能同样始见于宋代。“在这里”之用例如:
(10)明是万物收敛醒定在这里,通是万物初发达,公是万物齐盛,溥是秋来万物溥遍成遂,各自分去,所谓“各正性命”。(《朱子语类》卷九四)
(11)我不去,我有些破腹,你替我一替。你不替,我就作践在这里。(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
(12)定哥叹口气道:“你去得这几日,我惹下一桩事在这里,要和你商议,故此叫你来。及至你到我跟前,我又说不出了。”(《醒世恒言》卷二三)
“在那里”之用例如:
(13)如市,便不放教人四散去买卖;他只立得一市在那里,要买物事,便入那市中去。(《朱子语类》卷八六)
(14)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窦娥冤》第二折)
(15)讨这花枝般的女儿,自家也得精神对付他,终不然担误他在那里,有名无实。(《喻世明言》卷一○)
进行体和持续体是两种意义相通的时间范畴。因为进行体的表现是动作正在进行,但是参照一定的时间,这种进行也是一种持续。因此,同一个词兼进行体标记与持续体标记,那么它们的形成应该是同步的,所不同的是采取附着在动词的不同位置以示区别。
“在这里/那里”表进行体和持续体的同步语法化在方言中亦有很多体现。例如孙叶林(2008∶56,58)指出的湖南邵东方言中的“在咯里/那里+V”,丁雪欢(2007∶54-55)指出的湖南沅江话中的“在咯里/哦里+V”,夏俐萍(2007∶109)指出的湖南益阳方言中的“在咯里/哦里”,邱震强(1994∶34)指出的湖南宁乡方言里的“在个里/那里”等均能位于动词前表示进行和用于动词后表示持续。
除了湖南方言,其他方言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李小凡(1998∶202)曾指出在苏州话中由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虚化而来的“勒海”就既可以表示进行也可以表示持续;彭小川(2003∶47)指出广州话中由表处所的介词短语虚化而来的“喉处在这/那儿”,失去表示处所的功能,也可以表示动作的进行和持续;张亚军(2002b∶264)也曾指出“上海话中用‘拉V’表达进行,而用‘V拉’表示持续与存续。”他还列表指出杭州话、泉州话、福州话、温州话、苏州话、金华话、绍兴话都是利用相同的语法成分分别通过附着在动词的前后而表达动作的进行和持续。这些语法成分都是与汉语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在……”相对应的不同的方言表达形式。
方言中存在大量这种用表示处所的短语表示动作的进行和持续的现象,这是近代汉语“在这里/那里”表示动作进行和持续这种语言现象的有力佐证。这种语法化过程是典型的从空间域向时间域映射的过程,同时也符合戴浩一(1988∶10)提出的“时间顺序原则”(FIS):“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戴文(1988∶14)谈到了我们所关心的介词“在”带处所状语的位置,认为“总诀是:它出现在动词之前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它出现在动词之后表示事情过后参与者所处的位置。”戴文(1988∶15)举例说:“小猴子在马背上跳。”“在马背上”的状态先于动作的开始;“小猴子跳在马背上”,动作的状态显然先于位置的状态。这两个句子和我们所说的“在这里/那里+VP”及“VP+在这里/那里”一样,都是遵循“时间顺序原则”的。正是在PTS的作用下,“在这里/那里+VP”和“VP+在这里/那里”发生了不同方向的语法化。“在这里/那里+VP”表示“在某种状态下(这里/那里)发生动作V”之义,这种意义很容易引申为“正在发生某种动作V”,因而容易语法化成进行体标记;而“VP+在这里/那里”结构表达的是“动作发生后保持在某种状态下(这里/那里)”之义,此义易理解为“动作发生后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因而容易语法化成持续体标记。
三 “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强化与重新分析
刘丹青(2001∶73):“语法化中的强化(reinforcement)指在已有的虚词虚语素上再加上同类或相关的虚化要素,使原有虚化单位的句法语义作用得到加强。”近代汉语中,为了突出动作发生的“正在”意义,常在“在这里/那里”表示动作进行的基础上,再在前面加上时间副词“正”来加强动作进行的时点。这样就形成了连用的强化格式,这种格式始见于元代,如:
(16)我正在这里想念。张千,我元和孩儿好么?(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
(17)(正旦云)谁这般道来?(院公云)观今正在那里要拆毁哩。(正旦云)上面见有先皇的御书,他怎
敢拆毁?此人好是大胆也呵!(元·无名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第一折)
以上二例中“在这里/那里”已无实指处所,因此,是时间副词“正”与进行体标记“在这里/那里”的连用,是语用连用强化格式。这种连用强化结构存在着不稳定性。由于“这里/那里”不再表示处所,加之韵律的强制使得“正”与“在”形成一个音步,“[正][在这里/那里]”重新分析成“[正在][这里/那里]”,“这里/那里”因为虚指而语义不断弱化,直至在句法成分上形成羡余而脱落,“正”与“在”最终凝固成词。副词“正在”在元代就能见到不少用例。如:
(18)正在推算,忽太宗到来,唬得袁天纲疾忙起来,起居圣驾。(《梁史平话》卷上)
(19)燕守志正在烦恼,朱温向燕孔目道:……(评话,23)②
(20)太后讳道:“不曾来,闻赵王在长信宫带酒未醒,正在睡哩。”(《前汉书平话》卷中)
(21)小生正在攻书,忽听母亲呼唤。(元·郑光祖《醉思乡王粲登楼》楔子)③
(22)我方才正在寻思一计,要害孙二,谁想院君走来听见了。(元·徐《杨德贤妇杀狗劝夫》第二十四出)
从强化结构到重新分析并脱落“这里/那里”的语法化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我们认为时间副词“正在”形成于元代④,发展于明清。在明清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大量强化格式和脱落更新产生的“正在”并存的现象。如:
(23)a.正在这里狐疑,怎知今日你又来说这话,又将宝贝拿出。(《西游记》第三十八回)
b.正在狐疑,恰有哨马报道:“康将军得胜,由东路回来了。”(《英烈传》第五十八回)
(24)a.正在这里恼你,你却怎么又来寻我?(《西游记》第六十回)
b.我正在恼你,你今来贺恁么喜?(《醒世恒言》卷二三)
(25)a.宝玉正在这里伤心,忽听背后一个人接言道。(《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b.正在伤心,鬼头儿又长啸一声,那段黑烟就地一晃,转出入形。(《红楼复梦》第三回)
(26)a.是日贝氏正在那里思想……,恰好触在气头上,乃道:“老大一个汉子,没处寻饭吃,靠着女人过日……”(《醒世恒言》卷三○)
b.正在胡思乱想,把肠子搅得七横八竖,疑惑不定,只见众人忙摆香案。(同上)
(27)a.我正在那里诧异,又上来了那么个水蛇腰的小旦。(《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b.他正在诧异,窗外又起了一阵风。(同上,第三十五回)
(28)a.正在那里纳闷,忽听得一个人提着我的名字叫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
b.蒋爷正在纳闷,只见李平山从跳板过来,扬着脸儿。(《七侠五义》第九十四回)
以上6例中,“狐疑”、“恼”、“伤心”、“思想”、“胡思乱想”、“诧异”和“纳闷”皆为心理动词。前文说“在这里/那里”在心理动词前容易语法化,因为心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发生的处所总是心里/心中,因而其前的状语“在这里/那里”在语义上更多的是指向前面的主语,当主语所处位置不明或者说话者有意突出时间义而抑制空间义时,“在这里/那里”就只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了。以上例中,a式与b式所表达的语义是一致的,皆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不同的是a式为强化格式,b式为脱落虚指地点状语后产生的“正在”格式。如果“在这里/那里”后的动词不是心理动词,而是一般的言说动词或者行为动词,但根据上下文仍无法看出“这里/那里”的地点所指,那么,这种语境中的“在这里/那里”同样容易脱落“这里/那里”从而触发“正”与“在”的融合而形成副词“正在”。如:
(29)a.正在这里计议,若依韩大哥所言,只落得眼饱肚饥,空成画饼。(《禅真逸史》第四回)
b.田虎大惊,与众多将佐,正在计议,忽报襄垣守城偏将叶清,赍领国舅书札到来。(《水浒传》第九十八回)
(30)a.我正在这里劝解,恰好二爷来的很巧,替我们劝劝。(《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b.有几个伙友正在劝解,见和尚进来,众人说:“得了……”(《济公全传》第十一回)
(31)a.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水浒传》第十六回)
b.徐信正在数钱,猛听得有妇女悲泣之声。(《警世通言》卷一二)
以上例子所体现的两种结构并存的语言现象能够充分说明b式是从a式演变而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看以下例子,如:
(32)a.这少爷正在那里心里为难,听十三妹如此一问,他赶紧站起,连连的摆手说:“姑娘,这事断断不可。”(《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b.来到之时,启帘进去一看,展爷正在那里为难。丁二爷躺倒在地,受了蒙汗药酒。(《小五义》第九十一回)8
c.老爷正在为难,将将船顶码头,不想恰好这位凑趣儿的舅太太接出来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
(33)a.安公子正在那里心中盘算,想着:“十三妹此去,……如何是好?”(同上,第十一回)
b.正在那里盘算着,只见华忠依然空着两手回来。(同上,第十四回)
c.芬臣应了两个“是”字,退了出去,便给信与苟才。此时正在盘算那三千头,可以稳到手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八回)
此二组例子a句中的“心里/心中”,从语义上理解都是心理动词“为难/盘算”发生的地点,那么“在那里”很明显就虚化成了进行体标记。心理动词“为难/盘算”是在心里发生的,因此,“心里/心中”在句中可有可无,在语义和句法上均是羡余的。故而a式在文献中的用例很少见,而更多的是b式,前文的诸多强化格式皆为b式。而b式脱落“那里”就成为c式,脱落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无确指处所,已经虚化,不再表义,当其前的“在”由于韵律的作用而与“正”重新分析在一起后,“那里”同样成为羡余成分,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促动下而脱落。
四 结论和余论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时间副词“正在”形成于元代,发展于明清,它是近代汉语中时间副词“正”与表示进行体的“在这里/那里”构成“正在这里/那里+VP(V多为心理动词)”强化结构,之后脱落了已虚化的羡余成分“这里/那里”重新分析而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有利于解释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有利于解释近代汉语“正在+VP”结构中V的性质多为表示心理活动或状态的动词的现象。因为心理动词前的地点状语(这里/那里)容易虚指而形成羡余脱落(前文已论述)。
第二,有利于解释近代汉语中“正在”的功能偏向“正”而主要表示时点参照功能的现象。“正在”在近代汉语中的功能是把“V”所表示的动作或者事情与另外的动作和事情进行比照,以起到时点参照的作用,表示行为动作正在发生的时候,另一行为动作也发生、进行了。这与时间副词“正”的功能是一致的。如:
(34)(玉娥)正在踌躇,那胡僧竟自揭帘而人,玉娥倒退几步,闪在一旁。(《醒世恒言》卷三二)
因此,例(34)中“正在踌躇”即“正踌躇”之义,“在”不表义。这是因为“在”来源于进行体标记“在这里/那里”,而在“正+在这里/那里”结构脱落“这里/那里”后,“在”单独表示进行体标记的功能被削弱。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需要注意,为何在近代汉语中“正在”多用于背景事件句中(只有极少数例句也用于前景句中,如例20),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多用于前景事件句中⑤。我们初步认为也许是因为“正在”的时点参照功能决定了“正在”所在句的粘着性,不能够自由独立,必须依附于主句才能够成立(如例33)⑥。换个角度说是“正在”语法化程度高低导致的,近代汉语背景事件句“正在”相当于“正”,说明“正在”语法化的程度还不高,“正”与“在”还没有完全融合,“在”的功能也还没有通过与“正”的融合而强化稳定下来;前景事件句中的“正在”的语法化程度高,但是产生之初,这种用例还很少,只有在“正”与“在”完全凝固之后,“正在”的功能才是时间副词“正”和时间副词“在”的总和,更多的位于前景事件句中,突出动作本身的正在发生进行。因此,近代汉语“正在”向现代汉语的发展,是其功能从背景事件句向前景事件句扩展的过程,也是“正在”进一步语法化的过程⑦。
注释:
①李宗江先生看本文初稿时也曾向笔者提到“正在”的形成有可能是时间副词“正”和时间副词“在”“同义复合构词的结果”,并认为“要证明这一点,只要证明在‘正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在’已经是时间副词就可以了。”可以看出,李宗江先生认为“正在”的形成是构词层面的问题。但“正在”的形成如果仅是词汇层面的问题的话,较难解释在近代汉语中“正在”的功能不是“正”和“在”意义和用法的总和而是偏向于“正”的事实,也较难解释“正在”在近代汉语中多用于背景事件句而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前景事件句的现象。
②此例转引自杨荣祥(2005∶63)《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③此例出自太田辰夫(2003∶256)《中国语历史文法》。
④关于“正在”的成词年代,我们同意太田辰夫(2003∶256)和杨荣祥(2005∶63)元代的观点。因为元代以前,“正在”线性排列与动词连用仅见二三例,且基本都可以作别解。何瑛(2007)认为“正在”作为时间副词形成于唐代,首见之例为:“如云急过,似鸟奔飞,正在商量,已却归殿。”(《敦煌变文校注·双恩记》)此例看作近代汉语时间副词“正在”似乎不妥。此例之“正在”从上下文语义可看出是用于背景事件句,如果是时间副词,那么表达的语义应该是“正商量之时,某一动作也发生”。而此例之“归殿”表示的动作不是在发生,而是已经完成。这与近代汉语中用于背景事件句的“正在”功能不符。我们认为此例应作[正[在商量]]的切分,“在”仍然是表示处在某种状态之“在”,“正”为“正好、恰好”义,全句为“(太子)恰处于估量(或思量)之状态时,却发现所乘之车已回到了宫殿”。二分句之语义应含有轻微的转折。
⑤张谊生先生看本文初稿时指出这一现象,并认为可能与“正在”的语法化程度有关。从现在已有的研究来看,我们同意张先生的看法。
⑥杨永龙先生(2001∶27-28)“把表示背景时间信息的事件称作背景事件(background event),把表示前景时间信息的事件称作前景事件(foreground event)。”并认为背景事件与前景事件的一个区别是:“背景事件在句中常常是粘着的,而前景事件在句中则是自由的。”“正在”在近代汉语中表示的正是背景事件:一个动作正发生时,另一个动作也发生了。
⑦“正在”的进一步语法化是如何促动其从背景事件句向前景事件句位移的?动因是什么?进一步语法化和位移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这些涉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正在”关系的问题将另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