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投融资战略选择_国内宏观论文

武汉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投融资战略选择_国内宏观论文

武汉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市论文,投融资论文,城市基础设施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分析

基础设施消费具有两大属性:一是中间消费属性。消费者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消费需求,不是最终消费需求,因此,当基础设施短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其短缺程度对消费者的消费约束就不会非常明显;二是基础设施消费有较强替代性,消费的弹性较大。这两大属性使得我们从市场角度认识基础设施的消费需求有了一定困难。下面我们从客观实情出发,简略地分析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1 )地理区位与地貌特征决定了武汉市对城区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特别巨大,且只有投融资到一定的规模才显示出其报酬递增性或成本递减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都具有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这种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部分基础设施对土地具有依附属性,如路、桥、水、气、场等设施对土地的依附。这种依附性决定了基础设施一旦建成便不可移动,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二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地区金融、贸易、信息中心;武汉市地处京广线中段,是东西联通枢纽,位于长江经济发展区域上海和重庆两大直辖市的中间,是京、汉、沪以及粤港、上海、武汉经济三角区的内陆角点,也是京、沪、粤港大三角的重心。武汉市得天独厚、“九省通衢”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它在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武汉市“两江穿心,山脉连绵,塘湖众多,沟堑纵横”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依附土地的道、桥、环保、污水治理、绿化等等基础设施工程量大,投资额多,加大了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量。如果同具有相同的人口规模和产值规模的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需求量则要大得多。

(2)日常需求性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需求。 日常基础设施的最终作用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目前武汉市的现状与居民要求甚远,日常性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融资形成了数额庞大的需求。

(3)随机性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需求。 武汉市随机性需求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两类:一是城市防洪防汛、航道疏峻及江滩治理工程。二是城市排渍设施建设。完成其两项投资,总额当在200亿元以上。

(4)主要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需求。 这些经济性基础设施包括过境交通设施、城市输电网络、信息网络工程、邮电通讯发展等,根据对武汉市现有基础设施水平的测算,其投融资需求额不会少于1200亿元。

(5)其它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 武汉市必须尽力改变人们心目中“水深火热、光灰挡道”的印象,重新树立武汉形象,建设武汉市标志性的建筑物、广场、公园、马路…,正如澳门的澳凼大桥、珠海的情侣路一样,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静态粗略估计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需求量将超过3400亿元,而资金供给如按常规只有1940亿元,资金缺口率达43%。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融资需求及供求缺口,我们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不断改革投融资体系,建立新型投融资机制,寻求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和方法。

二、武汉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抉择

研究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的基本思路,是由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社会福利水平,而且将影响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80年代是我国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基础设施供给的约束和限制,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世界银行一项保守的估计认为,1979至1990年间,中国由于基础设施投融资不足而增加的经济成本约相当于GNP的1%,即每年损失近千亿元。因此,从长远着眼、从现实着手,研究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态势

1.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加速武汉市的经济增长。Mschauer·D 于1959年对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做过专门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和能源供应,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自70年代早期以来的美国经济生产率下降,能从同时期公共资本存量的恶化状况中得到解释。而Hunncll·A在1990年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些结论。Hiehl·D于1986年在给欧共体的一份报告中表明: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有学者对墨西哥、日本、西班牙等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作过研究,并从中得到相同结论: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基础设施投融资数额与经济增长成正比。根据测算, 基础设施投融资额中的30—40%将直接转化为有效需求而拉动经济增长,这一逻辑已成为世界各地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依据。30年代,在美国经济爆发大危机之时,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便是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1998年,我国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外贸锐减、内需萎缩,也是靠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仅铁路投资就高达3500亿元,有效地刺激了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

(2)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累积效应与国民收入的增加紧密相关, 基础设施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密切相关。相关程度见表1

表1 各类基础设施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

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 能源供给 环境保护 卫生保健

0.9038 0.93250.79210.7826 0.8037

(3)基础设施投融资带动相关产业进步。 基础设施投融资一般具有数额大、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基础设施涉及到几乎所有的产业,因此,只要解决好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就会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群的进步与升级。

2.发展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有利于提高城市福利水平。社会福利事业项目本身就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范围,其投融资水平决定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虽然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的投融资与人均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只有0.4720(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福利性基础设施是通过间接途径影响经济活动),但是它对城市居民福利却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居民生活内容看,基础设施投融资对人们的生活便利、有效需求、集体活动、文化娱乐具有重大影响。举例来说,城市供水供气不足直接打乱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秩序,城市道路阻塞、空气污染会伤害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碍市民的户外活动,影响城市繁荣与发展等等。从居民生活质量看,武汉市城市居民公共产品供给依然“短缺”。加强发展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其中相当部分用于投资修建公共设施项目、环境保护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缩小与其它城市乃至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3.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增长。一国、一地区的繁荣富强或者说赶超它国、它地区,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三大步:第一阶段是在经济总量上赶上,即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当;第二阶段是人均经济水平赶上;第三阶段是在社会财富的人均占有量上赶上。这种社会财富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体现在基础设施、建筑物和社会资源上的。武汉市区位特殊、地貌复杂,但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基础厚实,因此,只要加强基础设施投融资,不断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就能加速赶超发达城市,促使武汉早日成为国际型大都市。

4.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生态持续,即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持整个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保持生物多样化,保持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不受污染和肆意侵害,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其二是经济持续,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质量、优化配套、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增加效益、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流出和排放;其三是社会持续,即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决定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条件,而发展基础设施的前提是发展其投融资。只有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才能不断增加和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完全实现自然—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二)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内容

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是指从全局、长远和整体上把握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规律和未来趋势,充分利用投融资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有利因素,有效地实现投融资的目标。

武汉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武汉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

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指导思想:以社会投资为主导,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外资投资为先导,盘活存量为重点。社会投资为主导是指以社会资金流量为对象,立足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目标。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建设所有的基础设施,而市场上又存在着大量的竞争资金,只要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并按市场规范进行操作就能获取竞争资金。政府投资为引导是指政府利用经济手段为社会资金导向,是政府对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不足的补充;政府投资的引导,将使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交易成本降低,可以全面提高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效率,同时,体现了政府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资金运动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以及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流动性资金的数额将越来越巨大,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也将伴随资金而流动,在这种背景下,以引进外资为先导是指利用资金运动规律,通过完善投资环境,制定合理政策,开发优秀项目,吸引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入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投融资质量。以盘活存量为重点是指着眼于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充分利用资本运动增值的规律,借助于市场将实物资产活化为货币资产,开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新渠道,扩大投融资的规模。

投融资的战略目标:保证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供给与需求的积极平衡。战略目标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定性化目标和定量化目标。一般情况下,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供给量总是小于需求量,因此投融资战略目标的核心是依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积极增加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供给量。

2.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是优先保障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环境保护类的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供给。从发展投资环境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供给看,主要是交通、通讯、能源等投融资供给;从发展环境保护类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供给看,主要是环境污染治理,市区垃圾处理、防汛堤防建设以及城区排渍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融资供给。武汉市地势低,处于长江、汉江交汇处,每年来自于长江、汉江的外水和城市逢雨的内部渍水,使城市生产、生活陷于洪水的威胁之中,常常是险象环生,令人望水兴叹。电影画面上,新闻报道中武汉市渍水横流,长江、汉江洪水滔滔,给区外投资者留下了武汉市投资不安全的强烈印象。目前,武汉市发展影响投资环境和环境保护类基础设施投融资已有了突破,但是离维持安全的生产、生活秩序,树立良好的投资形象,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将武汉建成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一定要以此为投融资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能力。

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步骤:确定战略步骤的依据是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律。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投融资发展人、财、物、信息流通所需的基础设施。具体地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投融资发展城市内部大流量运输的轨道交通,即武汉市区轻轨和地铁,人、物流通的桥道建设,即武汉长江三桥、四桥,汉江桥等及其配套道路建设。二是投融资发展以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长江、汉江不管在多大流水量的情况下,江水顺利通过武汉。三是投融资发展武汉作为特大中心城市与世界各地相联通所需的通讯基础设施。第二步,投融资发展江滩利用、供水供气、污染治理和完善能源扩充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第三步,投融资发展以维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树立城市新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这类基础设施包括涵养水源、根治荒漠、治理江河湖泊、营造森林、增加植被、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等,以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和增强城市机能。第四步,投融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诸如保健康乐、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而且应建设分性别、分年龄、分地区的公共消费的基础设施。

3.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依据战略指导思想,落实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实施办法和行动细则。实现上述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目标必须做到:(1)改变观念。首先要改变“政府有责任提供基础设施, 就等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由政府来投资”的观念。从世界范围考察,随着管理制度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尽可能吸引居民和企业进行投资经营。其次要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是非生产性的,只为生产性行业不为非生产性行业投融资”的观念。生产的目的是提供产品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这类消费品常称之为个人消费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则为顾客提供另类消费品即公共消费品,不仅如此,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还会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品的交易费用。其三要改变因“管理困难,抑制城市发展,压缩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的观念。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神经”和“血管”,没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大都市和现代文明。(2)培育和完善市场,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为投融资提供良好场所。培育和完善市场应遵循“放手、立法、监督、规范”的原则,要求政府不应该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发育与运转,让市场按其自身规律和原则运行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这已被西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所证实。市场管理者应该随时监督市场上的各种行为和现象,坚决反垄断、反独裁、反不正当的竞争,以保障市场规范运行,保护市场参与者各方的利益。(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准确定位政府在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的职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引导社会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益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中存在着许多盲点和空缺,这些盲点和空缺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政府不能视而不见,应尽力弥补市场不足。其次是社会资金分散于不同的投资者中,这些资金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竞争属性,因此政府投融资的方向和程度,毫无疑问地会对社会资金的投资选择具有示范作用——引导它们投入于耗资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涉及范围极广,不仅涉及到规划、设计、土管、城建等技术管理部门,而且涉及到工商、银行、税务、计划等行政管理部门,这就要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为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提供良好的服务。( 4)建立新型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对新型投融资体制的要求是大量地开辟投融资资金的来源,灵活调控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方向,严格监督投融资资金的使用过程,有效保障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战略抉择

战略抉择是在确定发展战略空间而后进行的具体发展战略方案的选定与组合。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空间与战略方案的选择见表2、表3。

表2 武汉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空间

战略空间 战略名称 战略特点

武汉市发 超强型投融资战略 大规模进行投融资,使基础设施供给超

展基础设过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和带动经

施投融资济增长,其弊端是基础设施过剩而发生

供给与经浪费.

济发展需 适度型投融资战略 投融资数量基本满足经济发展对基础设

求对比的施的需求,这种战略使基础设施投融资

战略空间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既满足经济未来

发展的需要,又尽可能避免基础设施的

闲置而导致浪费.

滞弱型投融资战略 投融资供给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基础设

施供给的需求,投融资相对不足,这种战

略虽然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很高,但经济

发展受到阻碍.

武汉市发 均衡型投融资战略 按比例均衡投融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 ,

展基础设这种战略会形成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或

施投融资者剩余与短缺并存,经济效益差.

分配战略 非均衡型投融资战略 不是按比例投融资发展基础设施,而是

空间有选择的,有重点的进行发展基础设施

的投融资,保持投融资供给符合基础设

施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武汉市发 赶超型投融资战略 以赶超国内同类城市或国际同类城市为

展基础设目标,加大投融资力度,快速推动基础设

施投融资施的发展.

比较战略 平衡型投融资战略 以先保证不落后,再设法超过同类城市

空间的投融资战略,最终实现全面改善本市

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机能和居民

生活水平.

表3 武汉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战略选择与组合

战略选择 适度投融资战略、非均衡投融资战略、 平衡型投融资战略,

与组合三位一体的战略组合

战 优点 弊端

略 1、保持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供求的积极 1、建立该战略组

组 平衡; 合下投融资的体

合 2、提高基础设施存量的利用效率,减少系,存在体制方

的 投融资资源的浪费; 面的障碍;

优 3、减小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规模 2、企业缺乏实施

劣 和难度,有利于实现投融资的目标;战略组合的保障

分 4、有选择地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提高措施.

析 投融资利用效率;

5、确保武汉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时期

内不落后,推动武汉市经济快速、稳定、

均衡发展.

标签:;  ;  ;  ;  ;  ;  

武汉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投融资战略选择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