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镇中心小学 宋丽艳
在教育中可以说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所有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有了爱,孩子们才能在快乐中去学习去生活。才能感受到来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爱的教育呢?我将从下面两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识。
一.爱的“自信”
担任班主任多年的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走进学生心灵,贴进学生生活,让爱在他们身边环绕,时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因为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情感上愿意接受老师。这样他们才能主动热情地接受老师所给予的一切,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2002届毕业班里有一名从外校转来学生叫孙喜武,他转来的第二天就没有上学,我去家访问其原因,家里不清楚说上学来了,经过侧面了解知道他在外校上学时就养成了逃学的习惯,转学到这里又重操旧业继续逃学,三天两头缺课。针对这种情况,这样的他我并没有放弃,课下与他交流,发现他的爱好是玩篮球,我就利用体活课、体育课带领他们赛球,他的球技不错,大家很羡慕。看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许和关爱,他脸上的笑容多了,也增强了自信心。他文化基础差,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遇到难的问题一遍二遍地讲直到他听会为止,课上多次提问及时鼓励。慢慢地他变了……在考试的前几天,他找到我低声说老师我能考好吗?我怕…… 听到这里我拍拍他的肩膀注视着他说:孩子别怕,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名学生的成绩,在小升初考试中语数平均分在91分,进入了班级前三名,本班检测在全乡排行第一。在毕业典礼上,他流泪了,说了一句使我至今难忘的话“老师是您改变了我,是您把我从低谷拉到了岸上,谢谢您!”一句话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师生。可见爱是一种神圣的力量,放下架子,更能还给孩子一份自信。只要我们多给学生一点关心、爱心,坚守这份爱,把这种无私的爱融入他们的心田,让心与心真诚交流,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正如张艺谋的执导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很是为魏敏芝的执着和责任心所感动,也在心底暗暗下决心,我的学生也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爱的“取舍”
20年中我共送走了5届毕业生,教高段多一些,值得欣慰的是我所接的这些班级检测中成绩始终在全镇名列前茅。然而成绩取得的背后是要付出一定的艰辛和代价,而这个代价就是照顾不上自己的女儿“鑫鑫”。2001年三月份休完产假后上班的我又接了一个六年,当时这个班学生成绩在全镇排名第八,而全镇也就只有八所小学。接到这个班后我心里很矛盾,刚休完产假的我,就接了这样一个班自己能行吗?疑虑终究是疑虑,得干下去。而此时我的生活也正处于困难时期,那时住在县城租的房子,骑自行车上班来回送奶时间都花到了道上。为了上班送奶方便,我在学校附近找房子住了下来,由年迈的婆婆来这里照顾9 个月大的女儿。送了一个多月的奶后,考虑不行,这个班是我新接的班级,这些孩子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习习惯学生都形成了一定的惯性,再加上我送奶的时间段中,有了一定主意的学生更是肆无忌惮。这样下去这些孩子将如何走向初中、走向社会?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认真上课,自己专心上班,我毅然将没有过哺乳期仅有10个月大的女儿鑫鑫断奶给孩子喝奶粉。并送回几十里外的婆婆家。我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到了教学上,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校,晚上太阳下山了,我还在那棵大榆树下给孩子们补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选择学生喜欢的教法学习,每天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深更半夜的还在研究教材,精心备课,批改作业。白天不正是把课余时间都用在辅导学生上了吗?越是差生越不能放弃,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要求自己必须做到的。
考试前一个细心的女孩,从书包中拿出一叠纸来,往桌上一放有一尺多高,原来这些都是以往我抄在黑板上的练习题,这名同学说:“老师你看看这一道道,一笔笔,一张张,给我们讲的,给我们判的,你得为我们倾注多少心血呀!”记得当时张校长曾安慰我说:“这个班的情况大家都了解,就你这样早到晚归给学生辅导,就是考不好也很正常,谁都不能说什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小升初考试中我所接的这个班级由第八名,一下子跨到了第二名。当我看到这些孩子带着一张张笑脸步入初中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自己想念孩子,照顾不了女儿那种愧疚之心被这快乐满足所取代。正是为了学生我常常忘了孩子,为了工作又常常忘了自己,忽视了丈夫,真正将整个身心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在追梦的路上我一路前行!虽然也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路走来,我收获着皱纹、收获着白发、收获着我现在沙哑的声音,但同时,我也收获着学生的进步、收获着家长信任、领导及同行的认可。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要把取得的点滴成绩,化作前行的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自己的业绩和爱心去谱写我人生旅途中最华美的篇章。在这条路上,我会使如初衷,默默耕耘在这片教育土地上,让我的孩子们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论文作者: 宋丽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成绩论文; 班级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