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涌兴中学 渠县 635200)
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优化数学教学。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不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由静到动,化繁为简,使无声变有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运用现代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既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效率。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而借助于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用课件出示学生的熟悉的《西游记》里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口渴了,八戒找来了一个大西瓜,可是该怎么分才公平呢?于是聪明的孙悟空说每人四分之一。八戒听了不同意,他要多吃点,所以要六分之一。孙悟空听了哈哈大笑,说八戒真是一头笨猪。这时,课件随即出示问题。“孙悟空为什么说八戒很笨?”这样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了,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从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去。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而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不易被学生理解或者容易引起混淆而产生错误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 。在教学中,在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优化练习,提高质量。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设计练习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新颖巧妙,为学生才参与创造必要的条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就只能依赖课本上的单一练习了,既不能多样的选择,也不能因材施教地针对性地练习,更不能达到有效练习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来实现全方位的练习。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既多了一点热情,又多了一点练习的快乐,练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培养能力。
1、激活主体,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通过教师讲 解来教授给学生变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而获得新知。只有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当搬运工,单项传递知识的过程,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在课的每个环节处,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课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让这样的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才能更好激活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变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一块一块地挂,一块一块地换,需要比较时还要将两块一起挂上去,需要改动时还要擦去了再写,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就方便多了,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任意拖动、任意改变效果的功能,我们在课前只要准备一道题,在课堂上当学生解答完以后,只要将原题复制一下,再在复制后的题中进行修改,整个变化的过程全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新题的来龙去脉学生看的一清二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了学生思维,需要比较时只要将原题向下一拖,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需要改动可以随时改动,很短的时间一道题就能变出十几道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课堂内容,增长了学生的见闻,教学综合利用声、光、形、色等形式,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既有利于表象的形成,也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多维度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时,学生尝试拼组后,课件配乐演示:用三角形和圆形拼成的小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的汽车,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的房子…… 。学生欣赏完后,思维更加活跃,又拼出了很多种不一样的图形,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简化重难点,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
论文作者:周海兰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促进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