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教学实践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王希恒

浅析在教学实践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王希恒

(广安市前锋初级中学校 广安 638019)

【摘 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真正的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认真地修改反馈。

【关键词】:教师的人格魅力 课外阅读 鼓励大胆发言 真情写作 及时认真修改

初二学生对语文科有厌学情绪的原因有:一是语文要求背诵的内容相对较多,学生们还要记很多笔记,学生们对此很头疼。二是学生们对阅读提不起兴趣。三是头疼写作,感觉下笔很困难。要怎样才能扭转这一现象,让学生们都变得喜欢语文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个没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他的教学是很难调动学生的胃口的。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他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我刚接的某班语文科在全年级八个班中平均分倒数第一,且与第一名平均分相差近20分。71个人参考只有13人及格且没有一个优生。后来我了解到,之前的语文老师因为诸多原因,常常在课堂上攻击国家法律制度,抱怨社会不公,给学生带来消极的负面情绪。他的教学充斥着怨声怒气,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丝活力。学生们上课都无精打采。学生们对他个人以及他的语文教学渐渐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很多学生都害怕上语文课,说语文课就是牢骚课。我在课堂上总是激情饱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我以爱心和耐心对待我的学生。我的努力有了回报,在我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们久违的笑容以及向我投来的温情目光。学生们慢慢从曾经的反感语文转变到后来的爱上语文。在工作和生活中,真心实意的用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用微笑的面容 、真诚的眼神,友爱的鼓励,使学生信服我,喜欢我。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团结在我的周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一学期结束后,该班语文成绩名列年级第三。

二、课外阅读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在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①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我国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么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到头来,在最关键的高考考场上,恐怕也难以获得好成绩。” ②

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会给学生布置很少量的家庭作业,但是我会要求他们大量阅读。先让他们从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类型读起,而对于书籍的筛选,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积极健康。一段时间后,我会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最近读到的书目登记在学习委员处,我会根据学生阅读的作品数目给予每人每次加分的鼓励。分数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获得相应的赠书奖励。每个月,我让学习委员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要求学生们把自己读到的好书与同学们分享心得,不强求每个人都谈自己的看法(不给他们思想负担,就是为了让他们想阅读而阅读,而不是带着任务负担读。)但我会给每个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以加分鼓励。通过我的一系列措施,我的学生们渐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上语文课越来越轻松了,作业较少,还能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语文。大部分学生甚至完全摆脱了对电视和手机的痴迷。课外阅读真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啊。”

三、不制造精神枷锁,鼓励学生课堂上创造发言

当代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博士批判现在的语文课成为思想专制的场所,“学《孔乙己》只能理解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学《荷塘月色》只能理解这是朱自清对大屠杀的无声抗议……学生的心灵被牢牢地套上精神的枷锁,哪有半点创造的精神空间可言?”

我之前上语文课,课前我都会要求同学们下来预习,课堂上我会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检查预习的效果。我发现对于我的提问,学生们总是回答得精确而完美。原来他们有“法宝”。在预习时,他们利用自己买来的教学参考书,已经提前把所有的内容都学完了。我对他们说,语文学习若没有自己的思考,仅仅把别人的现成的东西誊抄过来,那语文学习还有什么乐趣可言?何以体验思想上的飞跃?哪来成就感?后来我建议我的学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不能携带教材参考书。学生没有了“法宝”,没有了依赖,就只能依靠自己和集体的智慧。他们变得更加投入,更注意合作学习,通过他自身的努力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结果往往十分惊喜。在对句子的赏析上,在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上,在对主题的把握上……我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没有了精神上的枷锁,课堂上他们总是能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其中往往有很独到的见解, 能让人无比的惊喜,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他们变得越来越想展现自己的风采,越来越喜欢语文课。

四、写作中,平实的真情实感胜过华丽的虚情假言

绝大多数初中生对写作感到十分头疼。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害怕上语文的一个原因之一。因为语文离不开写作。而语文考试中,作文分就占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写作如此重要而自己写不出来,能不头疼么。要解决学生怕语文的这个难题,我们还得从源头上狠抓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抓呢?从要求学生说真话写真人真事开始。“写作激情来源于表达的愿望,写真话才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才有可表达的内容,才能带来表达上的满足感。没有人愿意为说假话去写作。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写作,说假话总比说真话更费力气,难度更大,并且虚假的东西仅仅带来需求上的满足,不能带来美的愉悦。”

对于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从来不吝惜我的赞美之词,作文分打得也较高,而对于虚情假意的文章,我则会婉言提出“我更希望你写真人真事或真情实感。”作文分则会让他自己来判定。

五、无论是片段练笔、周记还是作文,都要及时认真地修改反馈

要让学生们真正不讨厌写作,除了要求他们写真情实感,引导他们找到有用的可写素材外,最主要的就是给他们继续写作的动力。动力从何而来,那就是老师对任何一次学生的练笔都及时认真地修改反馈。我的勤于修改,使孩子们有了继续写作的动力,他们变得愿意写,喜欢写,甚至在没有作文任务要求下,主动写了文章拿来给我看。攻克了最头痛的写作,谁还讨厌语文呢?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语文老师就有一千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我仅仅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谈到了我的几点体会。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咱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应承担起思想品德建设的重任,因此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也相当重要。我们要修身养德努力做到“身正”,还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学高”。最后引用屈原《离骚》中的经典名言与各位同仁共勉。“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59页。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93页。

3、李镇西,《民主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214页。

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03页。

5、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13页。

6、(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358页。

论文作者:王希恒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浅析在教学实践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论文_王希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