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户县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300)
【摘 要】目的: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8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组中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量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症状、出血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血肿穿刺术;大量脑出血;临床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63-01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内科保守治疗方式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每组各40例。其中男58例,女22例。治疗组,年龄37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50.92±5.94)岁。对照组,年龄37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50.63±5.93)岁。其中有4例患者伴发糖尿病,7例患者伴发高血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保守治疗方式,在病情检测工作开展结束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无阻,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1],适当的补充补充液体,保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和稳定。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实施治疗过程,使得患者的颅内压下降,之后采用鼻饲饮食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的饮食营养结构,能够保证患者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补充好营养物质[2]。进一步对神经系统起到很好的营养功效,保证患者的脑组织功能恢复正常,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微创血肿穿刺手术治疗过程中,术前对患者实施CT检查和定位,能够准确的确定手术穿刺位置[3],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比如:术前穿刺针消毒处理,能够按照血肿情况选择多个穿刺位置,控制好穿刺针的进针位置、进针方向和穿刺针长度,尽量选择功能哑区,避免对脑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穿刺成功后接引流管,退出针芯,抽吸出陈旧性血液,约1/3-1/2,手术完毕。术后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引流。通常引流管放置时间2-7天不等,定期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脑出血残留情况,残留小于10ml,拔除穿刺针[4]。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痊愈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后可以顺利拔除穿刺针,脑出血明显减少或消失,头颅CT提示血肿消失,没有出现不良反应[5];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后可以顺利拔除穿刺针,脑出血明显减少,头颅CT提示血肿基本消失,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后可拔除穿刺针,引流液颜色变淡,并且引流量逐渐减少,脑出血症状有所改善,头颅CT提示血肿减少,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后不能拔除穿刺针,脑出血症状没有好转,头颅CT提示血肿量仍较大,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尿路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20(50.00)7(17.50)10(25.00)3(7.50)37(92.50)
对照组4010(25.00)6(15.00)14(35.00)10(25.00)30(75.00)
P<0.05>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治疗组中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中出现5例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402(5.00)1(2.50)0(25.00)1(2.50)4(10.00)
对照组405(12.50)4(10.00)1(2.50)2(5.00)12(30.00)
P<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分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中出现5例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大量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症状、出血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智勇,李光勤,付敏,黄浩然.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09:996-998
[2]杜文中.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53-54
[3]熊勤之,刘明盛.微创穿刺术用于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2:5205-5206
[4]杨智勇,温中华.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03:464-465
[5]刘伟权.浅谈用微创穿刺手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11-12
论文作者:于颖波,马丙寅,王君红,张建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微创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