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我国论文,资源开发论文,社会发展论文,人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一)老年人才群体规模宏大
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全国共有离退休干部881.7万,占全国干部总数的20%。其中离休干部200.5万人,退休干部681.2万人。目前每年仍以40—50万的退休人数在递增,预计2000年将达到1000万人。现有681.2万名退休干部中,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6万人,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6.4万人,两项合计157万人。这些人中不同程度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约60万人,占38%,尚有近百万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我国现有在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3.8万人,其中年龄已达55岁以上者在59.6万人,今后五年内将要陆续退出工作岗位。到2000年,退休干部中60岁以上的高级专家将是一支“百万大军”。面对如此宏大的老年人才群体,如果不能充分地开发利用,对国家来说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令人痛心。
(二)老年人才群体中蕴藏着丰富的智力资源
老年是人生最成熟的时期。老年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和发展者。与其它年龄段的人才相比较,老年人才群体在智能、经验、政治品格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智能优势。年轻人和年老人各有所长。年轻人多以反应敏捷、活跃好胜见长;而年老者则多以稳健老练、精确细致见长。年老者虽然反应力、记忆力和体力明显弱于年轻人,但是他们的智能储存和智力活动范围都远胜于年轻人,就记忆力下降而言,也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老年人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在对近事记忆和对无意义事件记忆方面,而他们对远事记忆和对重大事件记忆还要强于年轻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老年人与知觉速度和形象思维有关的智力会逐渐下降,但与知识积累和抽象概括有关的智力还会随年龄的增长而继续加强。当人的体力开始衰退时,人的智力才刚刚发展到高峰。正常老年人的脑细胞树突数、树突长度和分枝数明显胜过中年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一项研究中,用各种智力分测验人的言语能力,得出的结论是人到80岁才稍有衰退,90岁时其衰退程度也只是中等。
经验优势。老年人才虽然在精力和体力上与年轻人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他们生产经验之丰富,管理才能之高超,技术水准之精湛,又是年轻人无可比拟的。他们饱经沧桑,日臻成熟。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与日俱增,其逻辑推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也是很强的。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总结了不少失败的教训。稳健、持重、踏实、刚毅,情绪商高等优良品格都是老年人才所特有的。
政治优势。老年人才不仅具有智能优势和经验优势,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具有特别的优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已经形成,而且大多数都比较正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比较准确、全面、深刻而又有远见。当代的老年人才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受了良好的政治教育,在他们心中,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以及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等不仅根深蒂固,而且十分强烈。他们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些宝贵的思想品格是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于发展老年人才自身事业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对于培养教育下一代,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三)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是我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活的载体。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首要要素。人才资源是劳动力资源中的精华部分。现阶段,我国劳动力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配置状况是:普通劳动力资源过剩,人才劳动力资源短缺,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短缺极为严重。据统计,1970—1987年每1000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工业化国家为140.5人,发展中国家为9.7人,世界平均为44.4人,而我国仅为7人。近几年虽有增加,但仍然严重不足。老年人才资源又是人才资源中表现成熟、优势明显、含金量很高的富矿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资源丰度大小及人才资源开发度高低,对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换言之,人才资源的丰度和开发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核心是人才问题。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大,知识层次越来越高,有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经济建设急需人才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有效开发、科学配置、充分利用这一巨大智力资源,既可以弥补现阶段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可以通过老年人才的再就业,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动乱,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工作,造成了科技界人才断层,再加上近几年来出国留学人员滞留国外人数越来越多,目前专业技术队伍中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能级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预计到2000年,我国50年代正规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大部分都要退出工作岗位,科技断层低谷期已经来临,并将持续较长一个时期。一方面人才短缺,人才断层,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退下来的科技人才身体尚好,知识尚存,且有报国之心,进行第二次开发,既经济又可行,是缓解人才断层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一)大多数退休人员健康状况尚好,仍然具有劳动能力
据我们调查,现有离退休人员中健康状况尚好、低龄老人均居多数。健康状况很好的占41.3%,健康状况中等的占41.4%,也就是说大多数同志健康尚好,仍然具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开发参与各种社会劳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老中青年龄界限的最新划分标准是:44岁以下为青年;45岁—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青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按照联合国的惯例,60—69岁为低龄老人。我国虽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老年群体中仍以年青的老年人或低龄的老年人居多。依赖性老人(高龄老人)仅占1%,70岁以下、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占70%以上。
(二)绝大多数老年人才再就业愿望十分迫切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离退休人员中绝大多数愿意继续参与社会劳动,其中对再就业持完全赞成态度的占91.8%,持不大赞成态度的占6.3%,持反对态度的仅占1.9%。愿意继续参与社会的离退休人员主观动机不尽相同,但最主要的动机是造福社会和增加个人收入两种。主观动机为造福社会者占46.9,主观动机为增加个人收入者占31.8。此外,主观动机为消除孤独者也有一定比重,占17.7%。
从问卷回收的情况看,许多老同志由于手头问卷少,采取了手抄、复印方式积极参与答卷。同时,在答卷中还附上了大量附页和附信约2600份,以表明自己对开发老年人才的迫切愿望。因此,进行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为老年人才实现主观愿望提供条件,有利于调动老年人才的积极性,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对中青年人才也起到“安定”作用,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三)宏观环境良好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老年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世纪交汇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大进步、世界科技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由小康向发达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老年人欣逢盛世,国泰民安,生活稳定,物质丰富,为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我国党和政府一向重视老年事业,视老年人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对老年人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老有所为,安度晚年”。李鹏总理为老教授协会题词“献计献策,报国有门”。我国把“老有所为”作为老龄工作的五大目标之首,是“五老”方针的核心内容,目的就在于开发和利用老年人才群体的巨大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才的智能优势、经验优势和政治优势,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自1982年以来,党和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发挥老干部作用、开发老年人才资源作出了许多政策规定。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在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转变,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老而无用”、“老年群体是纯消费群体”等旧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群体中蕴藏着丰富的智力资源”、“老年人才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等新的老年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的国民意识正在日益强化。
三、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性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除了日本以外,其它各国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都经历了50—150年的漫长过程(日本过渡期为26年)。由于过渡缓慢,步履稳健,所以这些国家不仅为老龄化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为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前做好了政策上的准备,国民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都普遍有了心理上的准备。显得很自然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毫无措手不及之感,一切社会活动有章有法,秩序井然。
我国由于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五、六十年代无节制生育造成人口急剧增长,十年动乱又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计划生育政策奏效恨晚、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双向下降等,导致老龄化进程与综合国力不相适应,打破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这一内在规律。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逾一亿,预计2000年达1.3亿,超过总人口的10%,进入老年型国家。2025年将达到20%。204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届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5.5%。以上数据告诉我们,从现在起,我国老龄人口发展,开始有逐步加快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出现老龄人口迅速剧增态势。到2040年,每4个人中就有1名60岁以上的老人,那时的中国将变成“处处银潮涌动,满目白发飘零”的银色世界。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文化的变化、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他们对各项老年服务事业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广泛,诸如衣、食、住、行、用、医疗、保健等,国家用于养老保险的费用也在逐年增大:1982年为50亿,1992年为694亿,10年间增长13.88倍。1993年达到740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将来“四二一”家庭独生子女的负担也将十分沉重。还将导致退休干部生活水平下降,制约经济的发展。
从1982年起步,到2000年成为老年型国家,我国只用了18年时间就走完了这一过渡历程。过渡期本来就很短促,再加上现在离2000年只有四年多时间了,瞩目前瞻,半步之遥,一个银色的21世纪正风驰电掣般地向我们扑面而来。面对我国社会急剧老化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如不尽早采取有效对策,那么不远的将来,诸多老龄社会积淀的重负,将沉重而无情地压在我们和后人的身上,到那时,一切悔叹和应对都将无济于事。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薄弱,
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很低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现阶段经济基础又非常薄弱,发展生产力的任务相当艰巨。重视和搞好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为国家直接创造财富,而且可以使一部分老年人才由消费人口转化为生产人口,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增加养老保险积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同时,还可以使老年人才增加个人收入,满足心理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收入、实现老年人才自我价值的过程,这是一种利国利民之举。
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同步的矛盾将要持续半个世纪。50多个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出现的,人均年产值一般都超过1万美元,最低的也超过5000美元。由于这些国家在经济繁荣时期就已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所以对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而我国目前人均年产值只有340美元,预计到2000年人均年产值也只能达到800—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仍然是比较薄弱的,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人家是“先富后老”,我们是“未富先老”,这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此必须有紧迫感。
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紧迫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年人才资源本身的时效性决定了开发的紧迫性。人才资源不同于石油、矿藏等物质资源,物质资源如若不被开采会永远存在,而人才资源如若不被开发利用便会自然消失,尤其是老年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期则更短。尽管我国目前老年人才群体中以低龄者居多,但是如果不及时加以开发利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自然消失掉,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四、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首先,应当对“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有一个科学的界定。
我认为,“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既不等同于过去所说的“老有所为”,又与推迟退休年龄后的在业老年人才开发相区别。“老有所为”含义比较广,通常包括达到和超过退休年龄的继续在业、离退休人员的返聘和离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推迟离退休年龄后的在业老年人才开发,仍属于第一次人才资源开发。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是特指达到离退休年龄并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中仍具有劳动能力而且愿继续参与社会活动的那一部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前提条件:(1)达到离退休年龄;(2)已经办理离退休手续;(3)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仍具有劳动能力,确有专长;(4)本人愿意继续参与社会劳动。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人才,才属于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对象。
第二,要大力宣传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消除偏见,更新观念,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要使全社会成员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在我国进行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看又非常紧迫,从而,树立起新的老年人才观。
通过宣传,要使全社会成员认识到,二次开发不仅仅是组织老同志创收挣钱,开发的目标是具有多元性的,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促进经济发展。组织老年人才从事生产活动,可以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是推动社会进步。老年人才具有很强的政治优势,组织他们再次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进步。三是增加个人收入。通过开发,再就业者的收入应该依据其贡献大小而适当增加,其总收入应高于不再就业者。四是减轻国家负担。老年人才创造的财富应该按一定比例上交国库,以补充养老基金之不足。五是实现自身价值。这是老年人才开发的重要目标,也是多数老年人才愿意再就业的基本愿望。
通过宣传,还要使全社会成员认识到,二次开发只是对老年人才群体中身体尚好、确有专长、社会需要、本人愿意的部分人员的开发,而不是对全体的开发,绝不能把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当成第二次人事安排。
第三,制定规划,选准目标,突破重点,以点带面。
老年人才资源开发是一个战略问题,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把它纳入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总战略之中,并且要制定出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我国老年人才人数众多,分布面广,遍地开花,大面积平推,一时是很难奏效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绝对理想的开展模式。因此,在制定规划、实施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过程中,必须遵循“分类指导、分层开发,政府调控、市场调节,自愿量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点面结合”等原则,切不可一哄而起,搞齐步走、一刀切。
第四,必须建立市场机制。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市场将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配置,也同样有一个市场调节问题。应当根据我国老年人才群体的规模与分布状况,建立若干个老年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老年人才供需关系,为老年人才再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老年人才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第五,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1、退休政策。要在坚持现行退休制度的前提下,继续贯彻国务院[1983]141号文件,并在执行中对具体做法日臻完善,使之成为一种正常的机制。例如,对延缓离退休的老年人才,应当不占本单位的编制和职数,这样就不会影响中青年人才的成长。
2、养老保险政策。应当由传统的“养老型”向“开发型”转变,体现以“为”促“养”,“养、为”结合。
3、分配政策。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从现阶段情况看,养老保险改革尚未到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还很低,对再就业者采取减发、缓发或不发养老金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比较现实的办法是从再就业所创造的财富中拿出一定比例上交国库,用以补充养老金。这样做既保证了再就业者的劳动所得,使他们的收入明显高于不再就业者,同时又与养老金挂起了钩,间接地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4、返聘政策。现行的返聘补差政策不合理,对被返聘人员来说,所得无几,基本上还是属于义务劳动性质,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应当改革。
5、老年实体优惠政策。对老年人才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国家在资金投向、原材料供给、税收等方面应给予优惠,以扶持老年事业的发展。
第六,要制定老年人才再就业保障法。
从一些发达国家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搞好老年就业立法,对于保障老年人才资源有效的开发至关重要。因为,在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对老年人再就业的种种偏见与歧视。如,美国联邦机构1986年受理就业年龄歧视案达27000起;加拿大人权委员会受理的申诉案件中13.4%涉及年龄歧视问题;英国由于不断发生老年歧视案迫使人们强烈呼吁尽快立法。鉴于此,从长远考虑,我国亦应就老年人才再就业问题立法。有了法律,既可以保障老年人才再就业的权益,又可以规范老年人才再就业过程中的各方行为。
第七,成立老年人才开发管理与协调机构。
第二次人才开发事业,是一项全新而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建议在我国设立类似日本“银色人才开发中心”那样的老年人才开发组织与协调实业机构,并在全国形成网络。性质可以是事业,也可以是社团。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可由各级人事部门和老干部部门共同承担。
第八,要妥善处理好八大关系。
1、二次开发与一次开发的关系,做到统筹规划。
2、二次开发与执行离退休制度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
3、二次开发与年轻人就业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
4、二次开发与贯彻“五老”方针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
5、志愿开发与创收开发的关系,做到分类管理。
6、开发创收与养老保险的关系,做到合理兼顾。
7、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做到紧密结合。
8、搞好二次开发与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关系,做到同频共振。
标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