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凉州区中医医院 733000
摘要:目的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恢复期临床观察。方法 共纳入观察病例136例,其中中医治疗组54例,中西医结合对照组42例、西医对照组40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治疗方案,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方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本治疗方案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方案、西医组治疗方案比较,对该病的恢复期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减少复发率、缩短病程、改善免疫功能方面的疗效突出;所以本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优于其他治疗方案。结论 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治疗方案贴近临床实际,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恢复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具有独特优势;各种评价量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面具有不同的评价作用。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六君子汤加味;随机对照研究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小儿1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6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冬春两季易于发作。临床以反复感冒、久咳不愈、乏力为特征。该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中医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认识和治疗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中医学对本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尤其在减少复发率、缩短病程、改善免疫功能方面的疗效突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及纳入标准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1.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感冒诊断;(2)符合西医上呼吸道感染诊断;(3)年龄6月-6岁。
1.2 排除标准 不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重症及急性发作期患儿。
1.3 一般资料
本科所有观察病例均来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的门诊患儿。共纳入观察病例136例。纯中医治疗组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月-6岁;西医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月-6岁;中西医结合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月-6岁。
2. 方法
2.1 随机化方案与分组
本研究的随机化方案和数据管理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单盲对象为受试者。试验中注意随机方法的隐藏,用SAS统计分析系统PROCPLAN过程语句,给定种子数,生成随机数字表,由与本研究无关的人员专人控制分配方案,按随机数字表将对应的分组代码装入信封并密封(拆封后不可复原),临床医生按顺序号依此纳入受试者时拆开信封,按信封内的分组代码,受试者分别进入不同的处理组。
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患儿处于缓解期或恢复期,辨证为肺脾气虚,选定六君子汤加味。主方:党参6-10g,炒白术6-10g,茯苓6-10g,陈皮4-6g,法半夏5-8g,桔梗3-5g,僵蚕5-8g,五味子3-5g。咳嗽痰多,加远志3-5g,瓜蒌6-10g,莱菔子6-10g;汗出多,加煅龙牡各15-25g(先煎);纳差加砂仁3-5g,焦三仙各6-10g;便溏加炒山药10-20g,白扁豆5-8g;汗出恶风,加桂枝5-8g,炒白芍6-10g;鼻流清涕加白芷5-8g,川芎3-5g。西医对照组进行免疫刺激治疗,干扰素高压泵雾化吸入 bid,胸腺肽静脉滴注 qd;并且适度补充益生菌妈咪爱;中西医结合对照组运用玉屏风颗粒5-10g 口服,2次/日;余对症给予西药治疗,如流涕,予护彤;咳嗽无痰,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1.5-7ml,tid;咳嗽痰多,予氨溴特罗口服溶液3-7ml,tid。三组疗程均为14天,同时叮嘱患儿家长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尽量少食生冷、辛辣、烧烤及甜食。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根据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在初诊及初诊后6月,1年随访时按下列指标进行观察:复发率、发作时病程、免疫功能改善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 结果
3.1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好转:体温正常,各种症状均减轻;未愈:发热不退或增高,鼻塞流涕及兼症未改善或加重。
3.2 3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3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中医组同时间比较,*P<0.05,**P<0.01
通过上表所示,3组间比较,基本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讨论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体质特征、遗传及其他先天因素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主要内因。气候突变、人工喂养不当、饮食失调等导致的营养不良、护养失误等原因,是发病的主要外因[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感受外邪而致营卫失和,脏腑失调所致[5]。病性多为本虚表实,其发病关键不在邪多,而在正气不足。其病机主要为调护失宜,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纳运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亦虚,营卫失充,卫外不固,复感六淫之邪而为病。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且“肺常不足”、“脾常不足”,故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重视补益肺脾,以运脾为中心或从肺护卫固表,或开胃以保证水谷精微能充养脾肾,最终达到调节、增强全身免疫力,减少复感的目的[6]。六君子汤出自明代著名医家虞抟编著的《医学正传》,笔者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恢复期辨证选用中医药六君子汤加味,并注意患儿的体质、时令、所处地理环境因素,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及中成药配合西医治疗,且中医药治疗符合本病长期治疗的需要,降低了西医治疗的许多副作用,最终使小儿在治疗效果上获得最佳的阴阳平衡[2],且中药汤剂简、便、廉、验,适于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嘉丽,张 静.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分型与呼吸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思路[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3,24(1):20~ 22.
[2]赵朋飞,牛丽.对小儿RRTI中医研究方法的思考[J].甘肃中医,2008,21(11):11~12.
[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ZY/T 001.1~001.9-94.(1);76~77
[4]饶军福.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证治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602~603.
论文作者:梁斌昌,任昱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小儿论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 西医论文; 汤加论文; 疗效论文; 恢复期论文; 患儿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