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alevel中心(培诺教育),山东省 青岛市 2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达,信息的碎片化,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导致行为上的错误、犯罪甚至自杀,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同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而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心理健康教学也必不可少,但在以往应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必须加入“积极心理学”,两者优势互补才能给大学生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以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切入点,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可行性的策略,期望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目前,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事件频繁发生,社会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高校针对此问题也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然而在此过程中如何让大学生接受更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积极人格特质是其建立的基础。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为主导,针对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属于被动的心理教育,这种被动式的心理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不适合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积极心理学是必然选择。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主导,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已不适合大学生心理教学,且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几点问题以作了解:
(一)教学目标不合理
由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消极心理学为主导,因而其教学目标主要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且是以学生的消极方面为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以分析自身的消极方面看待心理问题,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忽略了发掘学生的自主决定性和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灌输心理知识、理论,心理学知识门类多,涉猎广,不可能面面俱到,由于消极心理学的影响,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其他普通的学生,忽视了心理预防这一环节,走出教室大多数学生会忘记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生活中也不会去预防,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没能建设良好的心理预防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人一生中总会有心情抑郁、面临心理防线坍塌的时候,所以从根本上预防心理问题势在必行[ ]。
(二)心理教育模式不够系统化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所以解决方式碎片化,不够系统,学校对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就是针对某一种问题的出现,采取解决办法,进行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举办专题讲座,这一系列教学都是建立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而不是对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制定相对的解决方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一味的灌输理论,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构建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时更加坚强的度过[ ]。
(三)教学效率不显著,缺乏积极引导
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重视,然而教学效率却微乎其微,从每年呈现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增加就能得出结论。大多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任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纯粹的学习理论知识,缺乏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在应用案例授课中也主要以消极案例为主,只展现心理问题消极的一面,大学生容易被误导,认为心理问题都是可怕的,出现排斥心理,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将心理课程教育和日常心理辅导相结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让大学生从根本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心理上的积极引导,就算出现心理问题也不愿主动承认,不会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长此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收效甚微,没有达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目标,促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近年来,消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频现,急需教学模式的改变,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中是必然的选择,积极和消极心理学优势互补,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科学合理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应用其中的以下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一)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转化为培养其积极的品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潜能,自我调节、自我管理,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中,消极和积极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前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将消极转化为积极,将消极的治疗心理疾病转化为积极的预防,合理安排教学目标,让大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积极心理学以自身的积极因素为切入点,关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并更多的挖掘其内在的积极潜能,培养优秀的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例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更多的注重积极情绪的调动,在学生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安排合理的学习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通过在生活中实践和体验,感受实现学习目标的乐趣和成就,给大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实现。
(二)创新心理教学模式,完善心理健康系统化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就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摒弃以前知识和理论的灌输,注重积极心理体验,感同身受,发掘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潜能为主,因此在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将积极心理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系统化,杜绝以往碎片式的教学,出现问题再解决,而是提前预防,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环
境,打造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氛围,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协调发展,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努力,建设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例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开设不同的心理课程,建立心理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之间讨论学习,小组模式的学习,甚至老师就人际交往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实现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等,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
(三)优化资源配置,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
根据大学生目前所处的环境,消极和积极心理学交替使用,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都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环境能塑造积极的品质,因此,传播正能量的社会环境、展现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都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形成,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整合资源,帮助大学生全面营造积极的生活环境,促进其积极品质和良好性格的塑造。例如,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而言,存在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冲突,学校要针对此问题寻求一个平衡点,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让群体和个体和谐发展,群体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而个体更注重个性化发展,大学生即是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又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群体的网络成瘾是大家不愿看到的,但盲目的发展个性忽略周围大环境也是不可选的,因此,在鼓励大家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融入大环境,不和社会脱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多引入积极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更多的讲述在逆境中一些人依然乐观生活的实例,激发大学生内心积极的品质,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除了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教学,要进行创新,融入积极心理学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面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大高校要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既要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又要创新心理教学模式,完善心理健康系统化,更要优化资源配置,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霞,邓洪.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26).
[2]郑爱明,李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6).
[3]张晓婷.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5(4)
论文作者:万可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论文; 消极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知识-力量》5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