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先进的施工工艺及管理机制作用下,桥梁工程整体建设水平正在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当前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实际概况,可知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像沉渣、钻孔偏斜等,给灌注桩施工质量带来了潜在威胁,影响着桥梁工程的施工效益及结构稳定性,需要采取科学的对策予以处理。基于此,文章就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问题;对策;施工质量
1 前言
现阶段,桥梁的施工需要借助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对于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有利于桥梁的基础建设,可以保证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桩基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桥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桥梁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类型及原因
2.1 孔壁坍塌
造成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
(1)护筒外部黏土填实度差或护筒埋深浅,导致孔内受渗水冲刷塌陷。
(2)孔内泥浆添加量不足或外泄,孔外水位高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泥浆护壁密实度不好而出现破损,都会导致外部地下水进入孔内破坏桩体。
(3)施工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撞破损坏桩体导致塌陷。常见于移动使用钻头、导管或钢筋笼时撞破损坏桩体导致塌陷。
2.2 钻孔偏斜
(1)钻机自身原因,钻机老化损坏严重,安装不当,监管缺失,最常出现的有钻头磨损、转杆不直等使转孔产生偏斜。
(2)针对地质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的地区,钻头钻进时受力不均及其造成的自身损坏而导致钻孔偏斜。易发生在土壤松软或软硬不均及石质地貌硬度较大的区域内。
2.3 钻孔漏浆
(1)桩体埋深不足,由于桩体外部保护性填实不严密,导致的孔内泥浆渗漏,特别容易发生在桩体回填不严密处。
(2)在土体地下水流动量大,地下水位高的土层中,若桩体埋入过深时,外部地下水冲刷外部填实设施和桩体,易出现泥浆向外渗漏的情况。
(3)地质条件差,地质活动频繁,孔壁处于地震断裂带区域时,更容易出现泥浆渗漏的情况。
2.4 钢筋笼移动,变形
(1)钢筋笼设计不合理,出现长度过长,硬度低,承受压力过大而导致变形,钢筋笼的外垫块和保护层厚度低于设计规范。
(2)安装施工过程不规范,过分追求速度,赶工期,吊装下放时速度过快,不按照设计要求安放;偷工减料,保护垫块未按规定设置或由于混凝土顶托作用,下放深度不足。
(3)混凝土具有密度大、流动少、凝结快等特点,灌注过快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促使钢筋笼上浮。
2.5 断桩
(1)混凝土灌入少,水灰比过大。由于导管插入混凝土较浅,混凝土冲击力差,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上层泥浆上涌的效果,泥浆稀释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凝固效果差。降低密实度,硬度上的不足最终导致工程缺陷,缩短工程寿命。
(2)施工不规范,直接从孔口灌入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凝固效果变差,影响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水利桥梁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的控制对策
3.1 孔壁坍塌
(1)根据地质土层条件确定护筒深度,注意护筒外围黏土密封性的保护,降低外部条件影响造成的桩体质量缺陷发生率。
(2)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技术规范施工,在使用转机时,注意匀速钻进并及时添加泥浆,提高泥浆面的高度。根据土体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泥浆黏密程度,如遇破碎地层时,需提高泥浆黏密度,同时注意保持钻头、导管的垂直移动,防止碰破孔壁,安装钢筋笼要严格遵守施工要求,减少钢筋笼变形、受损。需要接长笼体时,需加快焊接速度,同时减少放吊时间。
(3)对于工程中出现的事故和桩体缺陷,需及时处理,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及处置方案。如桩体发生轻微塌陷时,需提高泥浆密度和液面高度,当情况严重时可适当加入黏土。
3.2 钻孔偏斜
(1)注意及时检修、维护、更新钻机设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钻机设备稳定作业施工,钻进前注意进行校验,减少工程偏差,降低桩体缺陷率。
(2)充分重视并依据地层条件因地制宜,调整钻机设备机作业速度,保证工程质量不因地质条件恶劣而降低。如在土体软硬不均的地层中使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以减少外部受力不均出现钻进偏斜情况,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3)钻头出现偏斜时,可通过反复扫钻,缓慢上下移动,重复扫孔调整钻进。若调整无效时,应回填钻孔,将钻头移动到0.5m以外的区域钻进作业
3.3 钻孔漏浆
(1)保持护筒内外水压平衡,可在护筒适当位置开孔,填实筒体外壁接缝处夯实土层。
(2)正确科学使用操作施工设备,倒入黏土以提高泥浆密度;降低转速提高施工安全性,慢速转动施工,也可以在回填土中适当加入石子增强其密度,当桥梁处在地质条件恶劣,地下水含量高的区域时,需增强桩体强度和外部保护层,特别是接缝处的密实度。
3.4 钢筋笼移动、变形
(1)吊放钢筋笼时需采用悬挂器,双耳固定并与孔口固定。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在吊放钢筋笼时,应尽量使钢筋笼中心与孔位中心重合。按设计要求添加笼垫块和焊接耳环控制保护层,遵守设计规范进行吊装操作,严防偷工减料,减少施工程序以缩短工期。
(2)向桩体内灌注混凝土时,需严格把控灌注标高和导管预埋深度,防止桩体内部出现质量缺陷,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人员需严格筛选,确保质量,严格按照设计预定环节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把关,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抓紧每个细节不能有丝毫放松。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在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一般保持在2~5m为宜,严禁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入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
3.5 断桩
(1)注意清孔,成孔后应仔细清孔,使用冲洗液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必要时应多次清孔。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以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定。钻孔泥浆选用较大密度、黏度及胶体率好的护壁泥浆,以保持孔壁的稳定。根据孔内渣滓沉积情况确定清孔时间及次数。在之后的灌注环节要求提高泥浆黏密度加固护壁。
(2)桩体埋深要合理,避免孔口塌方,在钻孔设备、钢筋笼移动时注意保护孔壁,防止野蛮施工危害桩体安全,避免施工事故发生。
(3)导管埋深距离和密封度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因为导管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桩体质量和工程安全,使用方丝扣封住导管连接处。
4 结束语
总之,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技术交底,精心组织好人、机、料的协调配合,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灌注桩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宝华.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06):46-47.
[2]段丽丹.贵州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35(06):71.
论文作者:汤艳,张朝新,张玉珍,刘翠娴,吴齐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钻孔论文; 泥浆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导管论文; 桥梁论文; 钻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