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以人为本”奏响班级管理的主旋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旋律论文,以人为本论文,班级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用真诚照亮学生的心灵
常听许多班主任向人大倒苦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目无尊长,纪律散漫,做事任性,感情脆弱,学习浮夸,待人冷漠,心理封闭。确实,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观念纷至沓来,加之信息化的普及,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独生子女增多,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居高不下,他们中的不少人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精神空虚,心理自我封闭,人际交往狭窄,意志力脆弱,生活能力极差,对网络以外的世界毫无兴趣,这些都对我们的班主任提出了新的挑战。显而易见,如果我们用过去的那一套老观念、老方法管理,很难有什么效果。
那么,我们班主任该怎么办?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微起嗔怒,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熏陶使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您大老远来看望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将长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日,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老禅师的做法使我大受感动,一个小偷能受到感化,为何我们的学生却不能?于是我进行了塑造学生灵魂的试验。
1.真情熔解冷漠
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由于几千年因袭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大环境对学生读书的过高期望,高考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的单一化,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本能的焦虑、厌烦,在分数、作业的销蚀下,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的人群也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冷漠,他们不会感动,动辄对父母家人大发脾气,中华民族的礼仪与孝心已离这些学生远去。作为一个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常感痛心疾首。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这方面的弥补工作。
在教学《我与地坛》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该文的第二部分,让学生从中体会“儿子常因为自己的痛苦而忽视了母亲的痛苦”,却不知道“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儿常常是加倍的”。在史铁生的血泪般的悔恨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我自己何尝想过母亲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山上山下两个部落打仗,山上部落俘虏了山下部落的一个孩子,并对山下部落的人说,谁能爬上那座陡峭的山谷,他就可以把孩子接回去。山下部落派了四个最勇敢的战士上山,然而最终他们全都失望而归。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竟然碰到这孩子的母亲正背着儿子下山。这四人大感奇怪,问这位母亲怎么爬得上那样陡峭的山谷,那位母亲平静地说:因为虏去的不是你们的儿子。多么伟大的母亲!学生们都被感动了。我想,常让学生接触这类文章,学生没有理由不感动。
2.用理解消除自私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对父母们伸手要啥有啥,只会取得,很少付出。在他们的生活辞典里,只有索取与得到,他们考虑问题的立足点常是自己,很少能设身处地替别人考虑。这些学生一旦与老师或同学发生纠纷,很难展开调解与说服工作。针对这种现象,有一次作文课,我拟了这样一个话题: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邻居的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他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在面包师向自己购买黄油的同时,自己也一直向他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面包师听了哑口无言。
这则材料告诉人们,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你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别人越多,你得到的就会越多,你越吝啬,就会一无所有。
写了这篇作文后,同学之间摩擦少了,老师做起工作来也容易多了。
3.用规则制约散漫
中国是一个规则意识比较淡薄的国度。法律之外有人情,公仆腐败时常闻,人际之间少诚信,交通规则成空文。在这个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守时意识、守信意识极差,开会集合经常迟到,讲谎话不用打草稿就可脱口而出,生活中则缺少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在这方面,不可否认,我们的不少学校又以身传官教的方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当有上级检查团来时,几月未扫的卫生死角得到了有效清除,校园的主干道上摆满了从园艺所借来的鲜花;比如,外面老师来听课时,我们的老师先在教室里预演好几遍,并告诫学生什么时候该举手,什么时候该热烈讨论……而这些,都是在为校争光的旗帜下进行的。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出去的学生又同样以在学校学到的那一套作用于社会,国人开会的散漫,人与人之间缺少诚信,规则观念淡薄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走向无序的深渊。
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应该是一个主阵地。笔者多次就此召开主题班会,以讲座、小品、智力冲浪等形式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班级公约,无奈积重难返,收效甚微,且常有反复。于是,笔者在班级的后黑板上抄着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的最后屏障。以便于学生时时见到,并约束自己的行动。
4.用活动打破封闭
长期以来,我们的不少教育者将“教育”与摧残、奴役、愚弄、欺骗、蒙蔽、操纵、控制、禁锢、贬抑、束缚、蛊惑、教唆、误导等等混为一谈,在课堂上,只有少数优秀生和发育积极的外向型学生得到了老师的有效重视,而对于更多数的学生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这种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而家长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分数,很难与子女有情感上的沟通,这些都使得学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使自己走向自我封闭。
要想打破学生的这种自我封闭,惟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各种艺术才能的广阔舞台,让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里充分发挥创造的潜能。如就语文课来说,其活动可由五个层面构成:第一课堂是课内语文课,第二课堂是阅读欣赏课、选修课、班会课,第三课堂是艺术节、文化节、文学节、演讲会、记者团等,第四课堂是计算机网络课堂,第五课堂是家庭和社会。也可以采用专题活动的形式,如文学欣赏、科技博览、人间真爱、哲理论坛、时事风云、法在身边、热点追踪、故事会、朗诵会、课本剧、读书报告会、演讲会、作文比赛、走进自然、影视剧场、专题研究等等。以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的课本剧改编演出为例,学生在自品自读、自编自演、自评自议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演出成功的喜悦使得他们终身难忘。
5.用挫折磨砺志气
人生难免有挫折,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很少有的,只有不怕困难与挫折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具体到某一个学生头上,他们总认为上苍对自己何等不公,为什么不幸的事偏会降临到他头上。
遇到此类情况,跟学生讲一番空头的大道理已起不到作用。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说的是蚌因身体上嵌入粒砂,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到了伤口复合,旧伤处就出现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哪粒珍珠不是由痛苦孕育而生?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上苍真的很公平,它在为人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人打开了另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令人痛苦,但痛苦往往可以转化。
6.用休闲驱赶焦灼
偈语曰: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染尘埃?但在这越来越物化的社会里,人们执著于对名利的追求,忙于各种事务,而我们的学生也陷于书山题海,忙于应试会考,疲于应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时间静下来反思生活,检点人生,很容易在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虑与矛盾的境地,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感情用事,心魔附身,难得清明。我们人类何时才能留得心间的片刻宁静,倾听来自天籁的声音?
在不少学生的随笔和周记中,我看到的除了烦还是烦,于是我给他们复述了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的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探讨中学生懂得,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应给自己留点空间——思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劳逸结合,活得更精彩,活得更有意义。
7.用诗歌张扬个性
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存可分为三个层次:生理生存、社会生存、精神生存。当下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功利性的学习、快餐式的阅读、机械的生活、浅薄的幽默充斥着我们的每一个校园,空气中弥漫着的是学生情绪的烦躁与灵魂的喧嚣,诗意的放逐与缺失使学生的精神家园一片沙漠,了无生机。在这越来越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谁还能有闲情逸致去捕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让自己心灵的明镜台保持一泓清流呢?于是,我们的生活少了青山绿水,苏轼的“大江东去”穿透不了历史的涛声,在那遥远的断壁残垣处搁了浅,其余绪则成了科技时代巨大洪流下几蓬飘荡的花草。学生过早地感到了生活的沉重与无奈,过早地生活在了生理生存与社会生存之中,很难有精神的生存。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以浓郁的诗意和蓬勃的诗情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让学生通过聆听历史唇边的吟唱,滋润那濒临干涸的心泉,浇灌出一块绿洲,张扬自我的个性。
人不是单吃米而长大的,在平淡而重复机械的生活中,我们班主任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时常送给学生一轮明月,照亮他们的内心星空,让他们的生活多一些绚烂多姿的梦。
二、用关怀替代班规的刚性
“管理也是生产力”,“向管理要效益”,在现代社会中,管理的地位与日俱增,管理的观念已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心中牢牢扎了根。稍留意一下周围便会发现,我们的班主任——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每接过一个班,首先要做的是选拔管理人才,组建班委会,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约,使班级各项工作趋于系统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
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对于规范班中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规定毕竟是以冷冰冰的文字出现的,是死的,是缺乏温情的,而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过分地强调管理的“刚性”,不加变通,有时效果适得其反。比如,我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班主任,以为有了班规班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剩下的只是执行的问题。于是奉行一套“守株待兔”的做法,抓住一个处理一个,只要有学生违规,不问青红皂白,先是疾言厉色地训斥一番,积累到一定时候,来个“秋后算总账”,或处分,或开除,以达到杀鸡儆猴之目的。这种做法使得全班同学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惟恐误入雷池,触了霉头,心理上产生了沉重负担。这与我们“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实不足取。
实际上,中学生生性活泼,情绪易激动,稍有出格行为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是他们能否以此为契机,规范并内化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走向成熟。我们班主任的职责就是把握其中的契机,做好沟通与引导工作。否则,动辄横眉怒对,伤害学生的自尊,只会增长学生的逆反心理,处理不好还会使他们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最终使班级工作的开展陷于被动。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应顾及学生的心灵健康,着重在“防”字上下功夫,体现对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
从整个班级来说,我们需要制定班规班约,但更需要跟学生讲清道理:规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同学都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与大家的共同合作中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班级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在执行班规班约时,我们班主任要注意操作上的“弹性”,要时时告诫班干部,执行班规不是为记下违纪的同学的名字,扣他们的品德操行分。在记下同学的名字以前,必须先多提醒,多给同学补救的机会,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更应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各科课代表的主要职能也应由传统的管登记作业转变为提醒同学交作业,催促一些同学早交、补交。
同样,在监考时,只要我在场,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防”字上,一是防在考前,即在考试前,与学生交待清楚考场纪律,申明作弊的严重危害,做好试场的清场工作,让学生交出不允许夹带的任何物品,确保试场无纸屑,学生手边没有任何违规物品。二是防在学生作弊之前,即是考生一有异常行为,马上给他相应的暗示或提醒,让他们停止愚蠢的做法,即使要处理个别有严重作弊嫌疑的学生,也不应一棍子打死,而需要相应的灵活与变通。在我的理解中,这才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如果一定要送学生上政教处才显示班主任威严的话,我们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终究是有隔阂的。
从个体上说,由于社会、家庭的原因,班级里总会出现一两个不太守纪的学生,这是极正常的现象,我们班主任不必动气,更不能动怒、发火,因为这只能表明你的无能。这些学生从小到大可能什么都缺少,独不缺少批评,我们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对他们已起不了多大作用了。这些学生的各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班级的各项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精神风貌决定了我们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对于他们,我认为我们班主任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找得准。学期一开始,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档案的查阅和相关渠道的了解,找出这样的学生,下面的工作便可顺利开展。
二要分析症状。这些学生,大多有其各方面复杂的原因,有的本质不错,有的很有潜力,只要分析清楚其性格、习惯产生的主客观因素,我们就可对症下药,用其所长,纠正其不足。
三要宽严有度。首先是利用各种机会,表明和暗示我们班主任很关注他、在意他,改变他们脑中一直形成的“老师都歧视差生”的看法。其次是多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与肯定,使他们在全班同学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再者,这些学生多好动,自控能力差,经常犯错,而且常重复犯错,我们要注意分清其是无心之错还是有意为之,而后做出相应的处理,不可一概而论,并要有足够的耐心。当然,我们说的对学生宽容并不是迁就学生,我们对他们更要严字当头,尤其是严在开头处,严在原则处,以“下马威”的形式给他以某种震慑,以规范防止他们犯错误。最后,我们班主任可以结对的形式与他们交朋友,经常作各方面的交流,并在班级事务中用其所长,让他们在全班同学中改变不良的形象,树立起良好的威信。只有这样,我们才抓住了“以人为本”的真谛,班级才会充满活力。
三、用合作倡导良好的习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短板效应”,即学习的整体成绩最终取决于最薄弱的一门学科;二是“高原反应”,即学习到了一定的时候,由于学生记忆、生理、心理和学科本身诸要素的共同作用,学生学习中会出现一段停滞不前的时期;三是“马太效应”,即随着功课的增多、难度的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班级中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当前素质教育中一块必须搬开的绊脚石。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我们班主任,该如何入手呢?笔者陷入了苦苦的思索。
记得生物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共生效应”,这使笔者很受启发:我们的班级在管理时不是可以让学生像两个共生的生物那样组成合作伙伴,让他们在互通有无、互补长短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吗?那么,这种设想有没有可行性呢?笔者从下述几方面进行了考虑:
从已有的经验看,现在各学科都强调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和研究问题,互相启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这种合作仅限于学科之内,且多为小组形式,在组织的稳定性与时效性方面都远不如两人合作来得直接、稳固和便捷,并且能打破学科与课堂的藩篱。
从学生的心理看,中学生心理渐趋成熟,独立感、成人感大大增强,他们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平等,对师长居高临下的管理与督促有着本能的排斥与逆反心理,而同龄人的合作恰好能避免这些因年龄、身份产生的隔阂。
从特定的个体看,同为学生,他们有着相同的阅历和体验,会经常遇到成长和学习中同样的困惑与疑难,在班主任的适当引导下,他们可以互相进入对方的心理世界,以共同语言构筑心灵的桥梁,共渡难关,求得心灵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与学习的共同进步。
基于这些考虑,笔者在今年新接手的班级中进行了班级伙伴合作管理与学习的尝试,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以期与同行专家们共同探讨。
1.做好宣传与动员工作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协作基础上的竞争,团队精神成为每个竞争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早在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学会合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校期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走出学习与心理的低谷,使他们具有团队精神,而且还有可能为自己找到终身有益的朋友。认识了这些,学生就有了寻找合作伙伴的迫切感。
2.根据互补原则组建合作伙伴
这里的“互补原则”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功课互补,就是让文科成绩好的与理科成绩好的同学组成合作伙伴;二是成绩互补,就是让成绩好的与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组成合作伙伴,以带动全班整体成绩的提高;三是性格互补,就是让外向型的与内向型的同学组成合作伙伴,以促进每个同学性格的和谐发展。
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不少学生喜欢找自己原先要好的同学,但并不符合互补原则,这时班主任要从利弊得失上做好工作。而一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会出现找不到合作伙伴的困难,笔者的做法是动员班干部带个好头,帮助一下这些同学。
3.讲清合作伙伴的合作范围
合作伙伴的合作范围很广,可以是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上,笔者要求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为示重视,还让他们各自在对方的计划书上签名,以此促进他们互相探讨,交流学习心得,找出不足,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纪律上,笔者要求他们对照班级公约互相提醒,互相督促,一方犯错写说明书,另一方要负责约束他,并让他限期改正。心理上,笔者要求他们互相批阅各自的日记、随笔,教师只作抽查,以此鼓励他们“我以我手写我心”,互相倾诉各自的喜怒哀乐,各自的收获与遗憾,各自的迷惘与惆怅,从而进行灵魂的碰撞,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各自分享对方的痛苦与欢乐。生活上,他们应该是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各自以自己的肩膀为对方撑起一方晴空。
4.做好鼓励与评价工作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功、进步,当他们取得成就时,心理渴望得到师长的肯定。在合作伙伴模式的探索阶段,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班主任都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激起他们更大的兴趣。班主任还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定期的检查与评定工作,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使合作能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班级伙伴合作管理与学习模式试行半个学期以来,现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合作伙伴之间互相沟通,无话不谈,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他们既是学习上的伙伴,又是生活上的挚友。在班级举行的一系列活动中,合作伙伴们配合默契,使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融洽了同学关系,拉近了同学距离,班级也成为了一个班风稳定、气氛活跃、关系和睦、精神向上的大家庭。
2.每个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好的习惯终身受用。班级公约的制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养成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但班级公约冷冰冰的文字变成学生合乎规范的习惯之间需要班主任付出巨大的艰辛。合作伙伴的引入,使学生时刻都有了同学的督促,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各种好习惯。
3.增强了合作与自主自律的意识
合作伙伴制度的确立与实践,使不少学生懂得,合作的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单干,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在合作中,学生还从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缺乏的优点,不自觉地起了仿效的念头,自主性大为增强,而一些不好的观念、习惯也得到了改正。这半个学期下来,笔者所任班级的违规违纪现象成为全校近60个班中最少的班级,与这种做法的施行不无关系。
上述的实践表明,班级伙伴合作管理与学习是有它存在价值的,这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构建一个健康活泼的班集体,推进素质教育是大有帮助的,笔者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