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思想在相似三角形中的两种不同用法_相似三角形论文

分类讨论思想在相似三角形中的两种不同用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形论文,两种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由于有些数学问题的题设或结论的不唯一确定,问题存在多种可能情况,因此要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别加以讨论.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江苏省苏州市已连续两年将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于相似三角形问题中,而且这两个问题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不同于常见的方式.下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加以具体说明.

一、先确定再分类

以往的各类考试中不乏将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于相似三角形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存在一对已确定的对应元素(如一组对应点或一组对应角或一组对应边).因此,将原本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六种可能对应的情况缩减为两种可能.下面是这类问题的基本图形.

基本图形 如图1,点P是△ABC中AB边上的一点,试在AC边上确定一点E,使△APE与△ABC相似.

分析 显然△APE与△ABC有公共顶点A,有公共角∠A,即对应顶点为A和A,对应角为∠A和∠A,对应边自然为BC和PE.此时,无论从点、角、边任何一个角度去考虑,都有一组已确定的对应元素,故相似缩减为两种可能.

方法1 由“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知要使△APE与△ABC相似,只要∠APE=∠ABC,即PE//BC,或者∠AEP=∠B.

方法2 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知,要使△APE与△ABC相似,只要使.

图1是基本图形,是分类讨论思想在三角形相似中的最直接的运用,我们平时见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它的变式.

应用1 (2006·锦州)点P是△ABC中AB边上的一点,过点P作直线(不与直线AB重合)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最多有多少条?

分析 此题没有明确直线与AC边还是BC边相交,所以先分两类讨论.而这两类情况下又分别有两条直线符合题意,故共有4条.

应用2 已知Rt△OAB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2所示,P(3,4)为OB的中点,点C为折线OAB上的动点,线段PC把Rt△OAB分割成两部分.问:点C在什么位置时,分割得到的三角形与Rt△OAB相似?(注:在图上画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线段PC,并求出相应的点C的坐标)

分析 不难看出,应用2是应用1的变式.根据点C所在线段的不同,先分两类讨论,即点C在线段OA上与点C在线段AB上.

以上给出的解答方法是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通过构造方程,找到边的长度,从而确定坐标.但此题中△OA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当发现分割所得到的三角形与△OAB有公共角时,也可根据“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分别过点P作OA,AB,OB的垂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在这样的直角坐标系中,也能轻松得到答案.

用上述类似方法解答的考题还有很多,有的与四边形相结合,有的与双动点问题相结合,有的与抛物线相结合,虽然嵌入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实质是一致的.

二、先排除再分类

近年来,“先排除再分类”的思想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如2012年苏州市数学中考试题最后一题第(3)问:

(1)点B的坐标为__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__(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2)请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PCOB的面积等于2b,且△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只要满足其中两对三角形相似,便可得三个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由于△AOQ处于中间位置,与△COQ,△ABQ虽无公共角,但有公共边,所以考虑分别探索△AOQ与△ABQ相似,△AOQ与△COQ相似的问题.

此题中三角形具有不确定性,条件中没有指出任何一组元素的对应,如对应点、对应角或对应边,因此一对三角形相似应分六种情况讨论,那么两对三角形分别相似则共要讨论十二次.考生在做到压轴题的时候,由于时间紧张,一般不会选择讨论十二次之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且没有任何已知的明确的对应关系,考生们情急之下无从下手,备感焦躁.

倘若运用先排除再分类的方法,那么问题可迎刃而解.由于对应元素中,对应角是最易入手的,因此我们不妨从角入手,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解 假设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A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

因为∠QAB=∠AOQ+∠AQO,所以∠QAB>∠AOQ,∠QAB>∠AQO.

因此,要使△QOA与△QAB相似,只能∠QAO=∠BAQ=90°,即QA ⊥x轴.

因b>2,故AB>OA,从而∠QOA>∠ABQ,所以只能∠AOQ=∠AQB.此时∠OQB=90°.

由QA ⊥x轴知QA //y轴,故∠COQ=∠OQA.

故要使△QOA与△OQC相似,只能∠QCO=90°或∠OQC=90°.

从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到,先对△AOQ与△ABQ进行探讨,通过“外角”进行第一次排除,明确一对对应角.一般情况下,得知一对相等的角后,常常会分两种情况继续讨论.但此处通过“大边对大角”进行第二次排除,最终筛选出唯一的那一种情况.

两次“排除”需要大胆的尝试,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对图形敏锐的洞察,难度较大,但难而不繁.此题也显露出命题者构思的巧妙与布局的精当.

继对△AOQ与△ABQ的探讨之后,再对△AOQ与△COQ进行探讨.这里的讨论方法就是先确定一组角对应相等,再分两种情况继续讨论的方法.但是,这看似轻松的讨论,因需要用到前面讨论中得到的“QA⊥x轴”这一结论,故而不能孤立存在.最后,通过“先排除再讨论”,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标签:;  ;  

分类讨论思想在相似三角形中的两种不同用法_相似三角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