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芩温胆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卢要强

(开封市中医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择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医的慢性主观性头晕病患80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前确诊,满足慢性主观性头晕患病标准,然后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40例,所有病患均采用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而研究组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中医方剂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同时对比各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计算总体有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0例病患总体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40例病患总体有效率为67.5%;以上各组总体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温胆汤能够明显改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临床症状,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慢性主观性头晕;中西医诊疗;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62-02

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也称之为精神源性眩晕,为慢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不稳感,伴有对运动刺激的高度敏感,对复杂视觉刺激或精细视觉任务的耐受性差,不伴有活动性前庭功能障碍[1]。CSD属于中医“眩晕”、“郁证”范畴,除了头晕之外,多伴随失眠、焦虑。而就此,我院主要针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医的慢性主观性头晕病患80例展开积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同时获得较大的效果。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医的慢性主观性头晕病患80例,所有病患根据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病患40例,包含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41~78岁,平均年龄(55.1±4.3)岁,发病周期为6个月~36个月,平均周期为(21.4±6.6)个月;而对照组病患40例,年龄范围为44~79岁,平均年龄(56.4±3.5)岁,发病周期为5个月~34个月,平均周期为(22.5±6.8)个月。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患无论在年龄、发病周期、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2]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持续(≥3个月) 感到非旋转性头晕,可能包括一种或几种以下症状,头昏;头重脚轻感;经常感觉不稳,但其他人感觉其症状不明显;感觉“头内部”旋转,对周围可见物体的运动没有任何感知;感觉地板从下往上移动;感觉自身与所处环境分离,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出现波动;②持续性运动刺激敏感:持续(≥3个月)对自身运动高度敏感(无方向特异性) 或对环境中物体移动高度敏感;③视觉性眩晕:在复杂视觉刺激的环境中(如杂货店或购物中心) 或完成精细的视觉任务(如操作电脑)时症状加重;④既往病史:包括可能有真性眩晕或共济失调发作,好转后症状转变为上述①~③所述;⑤影像学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除外了神经耳科学重要的解剖病变;⑥平衡功能检查:平衡功能检查结果在参考范围内或未发现有诊断意义的结果。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患均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即以口服西药进行治疗,即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选择来士普(规格10mg/片,口服类艾司西酞普兰药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50124),每日口服一片,一周期剂量翻倍,以两个月作为一个疗程。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芩温胆汤,方剂组成:柴胡、茯苓各取20g,黄芩、陈皮、竹茹、法半夏、枳实各取10g,炙甘草6g(四川新绿色药业配方颗粒)温水冲服,2次/日。

1.4 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以治疗前、治疗之后对CSD患者的眩晕主观症状病情程度选择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进行评定;对CSD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分别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其中,DHI量表主要包含四个指标(总指标、功能(F)、情感(E),躯体(P),25个问题;每个问题均设置三个答案选项(无、有时、是),计分为“0,2>4”,4分表示眩晕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表示眩晕对患者的影响越大;DHI量表分级标准为:70~100分表示障碍严重,即判定为无效;30~60分表示障碍中等,即判定为显效;0~30分表示障碍轻微,即判定为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18.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x-±s)表示,并通过t检测;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则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0例病患总体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40例病患总体有效率为67.5%;以上各组总体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1。

3.讨论

慢性主观性头晕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其产生病因较为复杂,为跨学科疾病,临床诊疗常需神经科、精神科、耳鼻喉科等多方协作。另外,本病治疗强调综合干预,心理教育为必需。而传统西医治疗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虽然治疗起效迅速,但是药效持续周期不长,也会导致病患存在复发的可能性。相对而言,中医治疗方法虽然起效缓慢,但是药效持续周期长,能够保持病患的远期治疗效果。眩晕的发生与少阳胆密切相关,病变虽涉及肝、脾、肾等脏,但始终以少阳胆为中心,余脏的功能活动,必基于胆气的生发来转运枢机,胆郁为病机关键。柴芩温胆汤作为临床治疗胆郁痰扰型眩晕的常用方剂,是在温胆汤基础上配伍柴胡、黄芩二味,柴胡性苦平,主散郁结、通气机,解决少阳气机滞结的问题;而黄芩性苦寒,清少阳相火,可排除胸口烦闷,疏导肝气,疏通少阳气机;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湿,法半夏辛温能开中脘痞满,降浊化痰止呕;竹茹味甘而淡,气寒而滑,化痰而降胆,陈皮、枳实可燥湿化痰、理气消痞,全方共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柴芩温胆汤治疗CSD,DHI 评分改善明显,较好的恢复了发病前的工作生活能力,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鞠奕,赵性泉.慢性主观性头晕[J].中国卒中杂志,2013,8(5):388-392.

[2] Staab JP,Ruckenstein MJ.Expanding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dizziness[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3(2):170-176.

[3]张利萍,张怀亮.张怀亮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眩晕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4,42(6):81-83.

论文作者:卢要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柴芩温胆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卢要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