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琼
南部县人民医院 637300
【摘 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心理特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数据显示,本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7.21±5.4)分、(46.11±6.8)分,与干预前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方位的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根据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心理特征;护理对策;护理效果
冠心病具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等基本特征,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1]。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冠心病病死率、发病率也以逐年升高的趋势呈现。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由于明显的治疗效果、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等优势,广泛的用于冠心病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但是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属于有创检查方法,加上患者文化背景、年龄、检查结果、病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其心理应激也以不同程度呈现[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6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为48~80岁,中位年龄为(60.41±5.8)岁;其中45例首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5例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1.2心理特征
(1)焦虑。由于大部分患者不能全面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治疗过程、治疗方式,对手术后治疗效果产生担忧,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负面心理。
(2)患者对于手术后并发症、术后意外过于担心,常以恐惧心理、无安全感、紧张等表现为主。
(3)患者出现抑郁心理主要是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家庭负担重、治疗费用高等问题引起的,临床表现以独处、少言等为主。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1)焦虑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给予详细解答,确保患者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术有着详细的认知。同时可以利用图解的方式让患者了解穿刺路径、方法以及位置,鼓励患者家属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确保患者能够感受到亲情的支持,促进焦虑心理明显消除。
(2)恐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讲出为什么出现恐惧的心理,根据患者的因素,详细的给予接受,确保患者情绪得到稳定。护理人员还应该在术前告知患者手术对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性,且让患者了解手术后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让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能够维持轻松的心态,建立治疗的自信心。
(3)抑郁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详细介绍治疗费用,以期能达到透明、公开等要求,使患者在治疗活动中主动参与。另外,护理人员应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患者的心理,确保能够真正的帮助、关心患者。
1.3.2术后心理护理干预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将术后注意事项、监护病房环境详细告知患者[3]。护理人员应该加大术后观察病情的力度,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通过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恐惧、疑虑等心理情绪得以消除,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
1.3.3术后常规护理干预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并给予24h术肢制动,采用沙袋对穿刺位置进行压迫,避免出现血肿症状,严格观察穿刺位置是否发生血肿、出血等情况,对患者足背动脉波动情况进行严格观察,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要鼓励患者合理饮水,对排出造影剂有一定帮助。24h术肢制动期过后,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运动,同时将相关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防止由于制动不严出现血肿、出血等症状。
1.4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w·k·zung设计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判定,每个量表的评价项目为10个,每个项目分成4个选项,分值为1~4分,若高于50分,则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症状,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为严重。
1.5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护理干预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
3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期间出现负面的心理情绪对冠心病治疗、检查的顺利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其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容易出现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症状[4]。因此,全面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特征,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该综合评估、综合分析患者的社会背景、生活状况、病情、性别、年龄等情况,通过合理的语言艺术、熟练的护理技能、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明显提高,让患者通过最佳的精神状态面对治疗,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新宇,林梅.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精神压力源分析及护理对策[J].科技资讯,2015,01:223.
[2]朱淑珍.6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5,08:157-158.
[3]姬燕,张雪红,周恩会,占玲.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J].吉林医学,2014,28:6426-6427.
[4]张永丽,赵晓新,赵春凤.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1,07:132-133.
论文作者:夏晓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心理论文; 术后论文; 焦虑论文; 造影论文; 造影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