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论文_杨雅琦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21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61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体温变化情况和围手术期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普遍体温变化不大,发生围手术感染的几率较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09-02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s in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department

YANG Yaqi

(Yan’an people’s hospital, Shanxi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s in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department. Methods:Selected totally 121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department during July 2012 to Sept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61) was given normal routine care,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60) was given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the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ody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erioperative infections in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depart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s and make sure that the patients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key words】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department;Perioperative infections;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在妇产科工作中,手术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女性患者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1]。对于部分产妇,手术应用恰当能使母婴转危为安,但也存在很大的感染危险。虽然现阶段我国妇产科感染的发病率总体上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依旧难以预防,不仅给患者造成了躯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更给一个个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本文主要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积极意义,现将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21例妇产科患者为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61例,观察组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3~39岁,平均年龄为(30.6±2.3)岁,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妇科患者22例,产科患者39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4~38岁,平均年龄为(31±3.4)岁,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妇科23例,产科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与病理类型上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住院时间、体温变化、围手术期感染率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现将护理程序总结如下。

1.2.1术前护理

在空气污染防护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须树立无菌操作观念,加强各病室的空气管理,确保晨间、晚间病房空气流通良好,定期对室内的物品进行消毒,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患者的心理干预方面,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本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当患者出现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等心理波动时,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失调。

在患者的临床检查方面,护理人员详细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检查的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陪同患者完成采血化验等一系列特殊的检查项目,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2]。待检查完成后,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并针对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做出细致准确的解释。

在术前准备方面,除常规皮肤消毒外,还应严格按时进行术前30分钟抗生素干预。

1.2.2术中护理

为有效预防妇产科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手术中,医护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外来污染,确保患者的止血彻底,防止患者组织坏死[3]。此外,应使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线进行细致紧密的缝合,做好患者创面的清洗工作。

1.2.3术后护理

在患者的症状观察方面,护理人员每日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称体重、记录体温,准确记录其24小时内的液体出入量,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现象时,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对切口进行详细的检查。

在患者的呼吸管理方面,护理人员确保患者麻醉期采取仰卧的体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呼吸道内痰液淤积,引发肺炎。此外,注意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维护其口腔清洁。

在卧位管理方面,术后6小时后应为患者取半卧位,以利渗血、渗液的引流,从而减少腹膜对细菌、毒素的吸收。

患者的身体机能管理方面,护理人员确保患者的饮食结构均衡,适当为患者提供含钾高的食物,维持患者的水电解平衡。

在抗感染护理方面,为患者进行换药等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须执行严格的手部消毒,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在抗生素类药物的给药上,应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规范、遵循“适时、适量、适当”的基本原则,杜绝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规避耐药细菌引发的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4]。

在导路管理方面,每日按时观察引流管穿刺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液的性状及量,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留置导尿管时每日应进行常规消毒,同时嘱患者多饮水,防止感染。

在患者的饮食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在满足患者口味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均衡的食物,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患者的卫生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患者的口腔、头发、皮肤、会阴清洁工作,最大程度上控制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致病因素,力求将感染的发生几率降至最低。

1.3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本文主要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体温变化、围手术期感染率纳入到护理效果的评价中。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体温变化、围手术期感染率进行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的计算方法来表示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用t值加以检验;用百分比来表示患者术后的体温变化和围手术期感染率,用2进行检验。同时,确保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60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53±1.24)天,对照组61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92±1.08)天,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 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产妇在整个围手术期间都有可能出现感染现象,其中感染原因有内外源两种原因,其中营养不良、免疫力不高、自身的体质较差为内源原因,较长的手术时间、术中没有进行消毒、没有进行无菌操作等为外源原因。在产妇生完小孩后往往有着一个很重要的身体恢复期,而在此期间务必做好的就是预防感染的发生[5]。此外,因大部分妇科手术需留置尿管,一旦患者的尿道受到刺激或黏膜受损,不仅为致病原创造了侵入的机会,更造成患者泌尿道感染率大幅增加。

围手术期护理以患者的手术治疗为中心,护理程序贯穿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在术前护理上,一方面,患者的身体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对病原菌的侵入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全方位的护理降低了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术中护理能够防止患者出现创面坏死、切口脓肿等感染现象,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护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达到最佳效果。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内源性与外源性感染的致病因素,确保患者预后良好,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于小仙.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02-2003.

[2]杨萍,李晓华,江潇菊等.浅谈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764-765.

[3]谭晓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41-42.

[4]肖燕.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422-422.

[5]安四兰.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13): 263-263.

论文作者:杨雅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论文_杨雅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