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麻醉手术室)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以64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4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2例组成的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外32例患者组成的比较组在治疗期间仅采用一般性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9.4%低于比较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31.3%,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中清醒期的躁动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疗效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指接受重大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之前出现的一种异常兴奋、行为异常等状态,属于麻醉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并发症[1]。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后,会导致生命体征血压以及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状况,从而对后续手术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由于一般术中所行的切口较大,且腹部中各种重要的身体脏器分布较为集中,如果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会对手术治疗形成极大干扰,从而提高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对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针对性给予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现将本次护理研究过程加以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4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方法治疗。对64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2例组成的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外32例患者组成的比较组在治疗期间仅采用一般性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中男性为18例,女性为14例,年龄在45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2±1.27)岁,患者腹部手术类型:胃肠道、肝胆、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7例和10例;比较组中男性为17例,女性为15例,年龄在41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4±2.04)岁,患者腹部手术类型:胃肠道、肝胆、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8例和8例。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护理方法
比较组:3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性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对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术中合理为患者注射麻醉药物,确保麻醉效果等。
研究组:32例患者在腹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术前的护理:大部分腹部手术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接受规模较大的手术治疗,这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术前产生紧张心理。为了稳定患者的手术治疗情绪,保障患者最佳的术前治疗状态,术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介绍手术各个细节,包括麻醉的方法,麻醉产生的效果,麻醉可能会对身体感官造成的影响等,术中可能会出现的疼痛等不适等,让患者心理有所准备。(2)术中的护理:术中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手术治疗体位,保持患者呼吸通道等的畅通。对于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合理调整约束带的松紧度,尽量确保患者手术全程的舒适。进行麻醉时,要为患者选择合理的麻醉药物,严格按照患者体重、手术预计持续时间等给药,确保患者手术治疗全程都能够处于良好的麻醉状态。此外,为了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患者适当给予镇静镇痛类药物,提高患者术中治疗的舒适感。对于术中出现疼痛异常的患者,使患者情况增加镇痛药物剂量或者使用镇痛汞,控制患者术中疼痛情况。患者身体上的不适感减少了,其心理状态也就越稳定,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概率也就越低。(3)术后的护理:患者尽量使患者维持平躺的姿势,减少外部因素(医疗器具、不规范术后体位等)对患者神经、血管等形成的压迫,避免使患者出现不适感。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可能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使其出现通气异常状况,为了避免患者由于身体不适而出现躁动等症,炎对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严密的检测,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对其进行护理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躁动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评估:0分,患者无躁动,1分,患者出现轻微肢体躁动,2分,患者躁动情绪显著,出现拔管等异常行为,3分,患者术中躁动剧烈,影响到正常手术治疗[2]。躁动发生率=(1分例数+2分例数+3分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通过率(%)表示,采用2卡方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9.4%低于比较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31.3%,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胡春燕等相关研究中指出,对于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外科创伤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手术创伤以及麻醉药物的残留等因素都会加大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不适感,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
为了降低患者在腹部手术治疗期间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等症的概率,同时也减少对患者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产生的影响,推动手术治疗进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手术治疗的全程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本次护理研究发现,患者接受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后,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概率仅为9.4%,远低于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比较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31.3%。这是因为我们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心理、治疗环境、疼痛症状等都进行了严格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大大降低了手术治疗的不适感,故也就降低了患者反射性应激反应的出现概率。此外,术后及时做好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工作,因而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
综上所述,对接受腹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措施,能够维持患者治疗期间情绪的稳定,从而降低其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潘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8(24):243-243,244.
[2]王春瑛.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7,21(7):847-850.
[3]韩艳芳,张梓童,邓亚芳.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1(11):1467-1468,1469.
论文作者:谢芳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患者论文; 全麻论文; 腹部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