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主要分析了继电保护技术的现实意义以及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可靠性;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系统面临着改革升级。由于传统电网存在电力输送效率低、管理问题频发等,已逐渐被社会淘汰,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传统的继电保护技术已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加快继电保护技术的改革和发展。
1 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意义
目前,随着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加大,电力企业需要加强电力输送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随着用量的增大,电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供电压力。为了缓解电力企业供电管理的压力,我国积极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保证了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营。在智能电网系统中,一旦电网出现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第一时间消除故障,并及时报警,从而使电力维修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抢修线路,尽快恢复用电。因此,继电保护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应受到电力企业相关人员的重视。
2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关键技术分析
继电保护在电网系统中主要起着监测和控制的作用。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继电保护逐渐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这大大缩短了继电保护的反应时间。现代智能电网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可能对继电保护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降低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然而,这也为继电保护技术的改革创造了新的机遇。本文对智能电网下的智能保护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 3 方面的内容。
2.1 广域保护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到现代计算机网络,在网络构成的“域”中,可利用相应子集的继电保护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故障的具体原因,并将其反馈至维修人员。广域继电保护主要负责 2 方面的内容,即安全自动控制和广域继电保护。其中,安全自动控制主要对电网本身的故障进行处理,从而使电网的“自愈”功能得到增强;广域继电保护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基于故障信息自动处理故障,从而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
2.2 保护系统重构技术
在智能电网环境下,要求继电保护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能适应电网系统的不断更新和结构变化。继电保护重构技术能根据电网改革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继电保护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
2.3 智能感应技术
在智能电网中,为了实现继电保护的有效控制,在其中融入了智能监控设备和电子传感设备,这样能及时反映继电保护的运行情况。电子传感器是智能感应技术的代表,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通过在继电设备上安装电子传感系统,可实现数据的收集和传输。这有利于智能电网运行状态的分析,从而为维修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3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继电保护是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大环境下,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智能电网的环境下,大量的电子元件、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会对电网技术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3.1 数字化
数字化是智能电网最基本的特点,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建设也应具备数字化的特点。继电保护数字化主要体现在测量手段和传输方式两方面,主要使用电子式互感器设备。这种设备具有网络接口,可与计算机连接,简化了二次回路接线,且该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比较简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网络化
智能电网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网络化。对于继电保护而言,逐步实现网络化是智能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具体表现在信息的获取和发送两方面。在信息获取上,虽然继电保护本身的功能为监控电网系统,并对故障部位进行切除和维修,然而。如果在其功能标签上实现网络化,就能通过网络数据实现各站之间的信息共享,便于形成集成化的继电保护管理,从而大大提高维修效率。在信息发送方面,智能电网使用数字端接口,可使继电保护跳合闸等的控制信号变为网络数字信号传输。这极大地缩短了命令与控制的连接时间,且精确性较高。
3.3 整定自动化
在传统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只对被保护的线路发挥作用,保护范围较小,且只有当电网系统出现一定的故障时,才能发挥保护作用。而在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能将整个电力系统中被保护的线路与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保护网,并利用网络信息传输的优势实现信息的整合和共享。这样不仅能扩大保护范围,还实现了协同保护,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提高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策略
4.1 变压器继电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的电压是额定的, 因此电压过高和电压过低均会给配电系统的运行带来影响。 而智能变电站调控电压的设备主要是变压器, 针对变压器进行的保护是促进配电保护的主要装置。 在通过变压器开展配电保护时应采取分步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确保变压器能有效的实现差动继电保护而在变压器后备保护过程中主要是采取集中的方式进行配置同时还能利用独立安装技术对非电量实施继电保护也就是在电缆与断路器接通之后达到继电保护的目的从而促进其可靠性的提升。
4.2 线路保护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线路保护上主要采用纵联差动的保护模式,所谓纵联差动,实际上是指在装置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后背式或集中式保护方式, 及时解决配置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以确保输电线路中不同功能都能正常运行。 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我们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线路保护力度,使其有效控制系统中电压之间间隔单元。 所以,应该及时修缮和改进变电站中的配电线路,以保证电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促进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提高。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线路光缆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由于电磁干扰导致的指令错误是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继电保护过程中,需要确保光缆稳定性,最大化降低电磁干扰可能性。
结束语
智能电网的建设作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势必会带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应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因此,在实际建设中,电力企业应重视继电保护技术,从而使其更好地为电力系统服务,促进我国电网系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增平,姜宪国,张执超,张晋芳,刘国平.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2:13-18.
[2]王同文,谢民,孙月琴,沈鹏.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06:58-66.
[3]王文生.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初探[J]. 机电信息,2015,06:99+101.
[4]邵宝珠,王优胤,宋丹.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J]. 东北电力技术,2010,02:11-13.
[5]江盈文.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06:49-50+54.
[6]贾啸波.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的相关探讨[J]. 电子制作,2014,08:253-254.
[7]黄兴平.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技术[J]. 科技与创新,2016,15:156.
[8]徐艳. 解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J]. 通讯世界,2016,21:128-129.
论文作者:何海宁,卢慧琪,侯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电网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智能论文; 可靠性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环境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