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干预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与护理论文_刘朝琼

文山州砚山县中医医院,云南 砚山663100

【摘要】探究早期针灸干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3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35例患者分组研究,实验组18例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病症消除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0.6%,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疱时间、结痂与脱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快速止疱、消除结痂,减少后遗神经痛。将治疗时间缩短,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针灸干预;带状疱疹;临床护理疗效

因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结与皮肤引发周围神经分布较多群集疱疹,伴有神经痛,将这一病变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常见皮肤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处灼热或者神经痛、轻度乏力与低热。临床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以及针灸等,当前国内对带状疱疹针灸治疗研究报道较小,本研究收集本研部分病例,探究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与作用,为临床护理诊治提供指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均符合《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岁,疱疹产生时间>8d,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恶性肿瘤,心肾肝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疾病病例,将3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2.5±2.5)岁,病程1~4周,平均(2.5±1.2)周;对照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7.5±3.3)岁,病程1~6年,平均(3.5±1.8)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年龄、性别、病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治疗,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每次用量250mg,每日2次;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每日3次,用药同时加强皮肤清洁,保护皮肤黏膜[1]。实验组应用针灸治疗法。(1)围刺。取患者卧位,消毒后在阿是穴接近皮肤损伤处穿刺,针尖朝向皮损区,以15°角沿皮肤下围穿刺进针,入针停留20min,每日针灸1次;(2)电针。在患者正中线棘图下0.5cm处[2],在神经节段与上下段对应夹脊穴穿刺,针与皮肤保持40°角,进针深度控制在20~30mm。在前臂与背侧的肘尖与当阳池连连接线上部、腕背横纹上3cm处进针,针与皮肤呈90°角,深度控制在20mm[3]。进穴得气后,与穴位刺激仪连接,调整频率,通电30min后将针拔除。每日1次。

1.2.2 护理方法 针灸前做好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主动向患者讲解针灸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准备工作等,讲解针灸治疗的作用与疗效,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消除疑虑,取患者舒适体位,秋冬季针灸需要做好保暖工作;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表情与神态变化,询问是否有不适感,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晕针、折针或者弯针的情况,取针后对针孔适当按压,防止出血;艾灸时,保持适当温度,如果患者有轻微刺痛感为宜,温度要适宜,避免出现灼伤;告知患者瘙痒是正常反应,避免用手碰触,防止出现感染;饮食上需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多食瓜果蔬菜,补充优质蛋白。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燥,红斑期患者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每日2~3次;水疱期患者可以使用酒精消毒,用注射器抽取疱液,给予药物湿敷;水疱未破溃患者可使用夫坦软膏外涂,减少感染;水疱破裂成溃面的患者可使用3%硼酸沉沦湿敷,结痂可涂百多邦软膏;结痂期患者使用无菌石蜡油棉球敷在结痂处,可使痂皮软化,可外涂红霉素软膏使其脱落。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0.6%,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 两组止疱时间、结痂与脱痂时间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止疱时间、结痂与脱痂时间分别为(5.5±2.5)d、(10.7±3.5)d、(21.7±6.7)d;对照组止疱时间、结痂与脱痂时间分别为(7.1±3.5)d、(15.7±4.7)d、(30.4±5.8)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原则为感染预防与缩短病程,常见药物有维生素B族与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转移因、干扰素等。当期,在带状疱疹西药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以及伐昔洛韦等,可消除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破坏与损伤,是急性病症得到快速、及时控制,但有副作用且治疗成本较大[4]。相关研究显示,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了抗病毒药物以后,依然有12%~18%患者出现了复发,伴有严重神经痛。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关注,包括阿是穴、夹脊穴、合谷、曲池、百合等穴位疗法,单一疗法也很多,包括围刺、火针疗法、铺棉疗法等,配合电针与药物治疗,可将治疗效果增强,缩短治疗时间[5]。本次研究应用局部围刺法,可对邪气入侵与扩散有效抑制,阻断病毒对神经组织的损伤,通气止血,起到活血、止痛、消炎的功效。实验组应用针灸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0.6%,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疱时间、结痂与脱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了针灸疗法可缩短治疗时间,在疗效上优于西药组。

综上所述,早期针灸干预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疗效,可快速止疱、镇痛、结痂、脱痂,减少后遗神经痛,缩短了治疗周期,使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是一种值得采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国付,张红星,徐祖森,李建武.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的比较[J]. 针刺研究,2012,37(05):403-408.

[2]王昊陆,高扣宝. 带状疱疹病程早期的高频超声诊断与针灸治疗[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08(02):7-8.

[3]赵婷,王映辉.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6(06):30-33.

[4]陈金生,宫庆娟,黄秋兰,罗秀英,司徒嘉欣,黄乔东,卢振和.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现代医院,2013,13(09):8-10.

[5]朱慧婷,张达坤,曾婧纯,范瑞强. 围刺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8):1986-1989.

论文作者:刘朝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早期针灸干预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与护理论文_刘朝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