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及其财务对策_资产负债率论文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及其财务对策_资产负债率论文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及其金融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对策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有企业负债的现状、特点和影响

据财政部有关资料,1994年全国12.4万户工商企业资产总额为41

370.1亿元,负债总额为31047亿元,平均负债率达75.05%。在

12.4万户企业中约有26.7%的国有企业负债总额超过了帐面资产总额。

与以上的情形大体一致,在湖北省工商银行开户的1461户国有企业,1

995年6月末,其资产总计9698857万元,负债总计6589092万

元,其中银行贷款359294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7.93%,其中贷款

占全部负债的54.5%。从分组情况看,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只有74户

,占5.1%,资产负债率在50—60%之间的有65户,占4.5%;资产

负债率在60—70%之间的有466户,占31.9%;资产负债率在70—

100%之间的有398户,占27.2%;资产负债率超过100%,资不抵

债的企业有458户,占31.35%。这就是说,在湖北省工商银行开户的1

461户企业,只有9.6%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合理的,90%以上的

国有企业要采取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

国有企业之所以流动负债过度,部分企业甚至背着巨额债务,原因是多方面

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过程中

新旧体制产生冲撞的直接作用,在于企业、财政、银行、税收等方面体制相互不

⒈国有企业负债经营呈三大特征:

一是负债逐年攀升,贷款量超过经济增长。自1981年实行拨改贷和19

83年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以来,财政向企业停拨资金,企业所需营运资金和改造

、扩建资金几乎全部由银行贷款。这样向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负债的最主要形式

。国民经济近年来高速运行也就是靠企业巨额负债,即银行贷款的高速增长来支

撑的。据统计,1985—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环比增长速度分

别22.9%、13.3%、16.5%、24.5%、13.7%、10.6

%、12.2%、12.8%、13.4%、11.8%;而同期国家银行的各

项贷款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1.4%、29.4%、20.3%、17.1

%、17.9%、22.8%、19.8%、21.5%、22.4%、19.

5%,显而易见,企业负债近年来随着银行贷款的增长而连年递增,其幅度远远

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二是企业资本金率大幅度降低,偿债能力明显不足。据有关资料反映,19

80年我国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占比为81.3%,而到1994年资本金率则降

到24.95%。企业的生产周转资金几乎全部依赖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企业

资产盈利率仅有6—7%,而贷款平均利息率则在12%以上,企业在如此低的

盈利水平之下,支付巨额负债的本金与利率,其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大部分

企业根本无力偿债。

三是长期负债率偏低。长期负债是企业长期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应的

资产构成是固定资产、其他资产及运用资本。长期性资产的负债水平可以根据资

产负债率经验标准和流动资产负债经验标准来推算。一般长期性资产负债率应在

30—70%之间。据统计国有企业的长期性资产负债率仅在20%左右,处于

较低水平。

⒉企业过度负债的负面影响

(1)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其一,引起企业正常运转受阻。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是在高负债下的不良负

债急剧膨胀。1989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累计亏损达2200亿元,潜亏金

额也有1164亿元。过度的负债及不良债务的膨胀。吃掉了企业的一大部分利

润,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其二,恶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高负债及不良

债务使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而作为企业的最大债权人的银行,出于对资金安

全性的考虑及信贷政策的制约,也难以再过度对负债企业投放资金支持。在我国

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企业难免走向恶性循环之路,迫使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用

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高息集资的办法取得周转金。融资环境的恶化又使企业在市

场上的应变能力减弱,调整产品结构愈来愈难。

其三,高负债造成企业资金的全面紧张。由于过度负债带来的巨额不良资产

损失,使最大的债权人银行投入企业的贷款有30%沉淀、呆滞。企业随时面临

资金短缺,从而使维持正常经营的风险加大。社会资金短缺推动利率上涨,进而

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有的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其四,企业过度负债还造成其他经济关系的紊乱,例如导致企业拖欠税款,

严重影响财政收入的正常增长;又如相当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拨改贷”资金实际

上已被企业长期占用,再从企业之间的关系看,正常的结算关系被破坏,拖欠之

风愈演愈烈。

其五,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过度负

债直接和间接地制约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银行

转轨、企业转制、政府和财政转变职能等都受到严重的阻碍。

(2)企业高负债给银行带来的负效应。

其一,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迫使银行陷入投资——沉淀——再贷款

——再沉淀的恶性循环。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对有限资金动态的无限吸纳,使

资金越来越紧张;另一方面则是需求总量远未得到满足,加剧向银行负债。

其二,企业还贷付息意识差。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表现为当企业负债较小时

,还本付息主动性强。而负债额度相当大时,往往不考虑负债价格和附加条件。

尤其是在经营不景气的状态下,将归还贷款排为最后序列,形成大量的逾期、呆

滞、呆帐贷款和欠息,银行效益也无从谈起。

其三,银行调整信贷结构难度加大。企业占用贷款过多,银行一方面存量沉

淀,难以调出资金向新的产业和产品转移;另一方面增量在大量存量的牵制下,

银行对注入资金的需求加大,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银行资产收益。当前,基层

行有许多低风险、高效益的行业需要信贷支持,但调不出资金,特别是很难发挥

以贷引存机制的作用,使合理的信贷取向难以确立。

其四,银行贷款风险集中。如果单个企业贷款数额巨大,其经营好坏直接制

约着银行自身效益的实现,一旦倒闭和破产,会发生大量坏帐,信贷资产损失严

重,致使基层银行受欠贷大户左右,工作被动。

其五,信贷资金超负荷营运。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

,如果银行贷款过多或沉淀到几个企业,就会发生支付困难,无疑增大了银行的

经营风险。

其六,助长行政干预信贷。往往负债大的企业也是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

的支柱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直接相关,这些企业资金发生困难,政府一般要出

面协调,迫使银行注入资金,给银行自主选择贷款项目、方式、数额带来困难和

二、解决企业过度负债的对策思路

不断降低企业的过度负债是目前搞好企业改革促其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也

是银行进行商业化运作,提高资产质量和收益率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有

必要在维护财政、银行和企业之间相互利益和不增加货币供应总量的前提下,建

立起一种新型的防止企业过度负债的管理机制。

策略之一:加速产权制度改革,在改善企业负债结构上寻求突破口。从我国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来看,目前解决企业过度

负债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是进行债务重组,即通过部分豁免、展期还款以及改

变债权债务关系等办法重新安排债务,按不同的债务类型采取不同的操作办法:

财政债。企业所欠财政的债务相对较少(占全部债务的5%左右),具体分

为两种:固定资产投资“拨改贷”和财政周转金。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央财政和

地方财政都很困难,从预算内另外安排大量的资金注入企业几乎没有可能。可行

的办法主要是用“贷改拨”的办法将原有的部分财政债分期分批地改为国家投资

,相应增加国家资本金。但是对部分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最好实行债务

豁免,不然会出现国家资本或股权大量虚增的情况。

银行债。占企业债务总额的80%以上,这是企业债务重组的重点。具体来

讲,银行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列坏帐损失以减少企业债务,豁免企业的部分

借款利息,延长还款期限以及将贷款转变为银行股权等,可将这种银行股权进一

步转化为国家资本金或国有股权,当然,上述各项措施在具体实施时要结合企业

负债和企业改造情况,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进行。

企业债。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只有通过企业改造手段依法得到重组。即

企业通过股份改造、联营、合资、兼并、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

改革,使原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依法发生相应的转变。

策略之二:围绕效益目标,谋求银行与企业相互配合。深化企业和金融改革

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银行都必须围绕效益这个目

标下功夫。从企业来讲,要改变过去那种拼速度、拿政绩的思维方式和决策作法

,建立起资金效益、资产效益的成果考核机制。从银行来说,要依照《商业银行

法》的规定,理顺银行、财政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并借鉴企业的科学管理经验,

深入市场、研究市场,落实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要抓住大型骨干企业作为自己

的生息之地,并通过企业改革推进银行商业化步伐,促进和带动社会效益的提高。

(1)加快国家专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银行要强化经营意识,盈利意

识和风险意识。要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增强资本实力,扩大资产规模和提高创

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形成有利于实现最大增值的资产结构,成为具

有国际先进经营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2)努力盘活信贷资产存量。可供选择的思路是搞好“三个结合”:一是

盘活信贷存量同加强信贷管理相结合。银行要在全面落实清收责任制,综合运用

经济、法律手段,进一步加大欠贷欠息清收力度的同时,强化信贷管理制度和措

施,堵塞信贷发放环节漏洞,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二是盘活信贷存量同帮

助企业挖掘资金潜力相结合。要明确银企之间“唇齿”关系,把搞活发展企业作

为壮大银行自身的手段,努力搞好跟踪服务。要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配

合有关部门切实帮助企业抓好扭亏增盈、限产促销、清欠压库等工作,进一步改

进和完善“压贷挂钩”、“挖贷挂钩”等政策,积极清理各种被挤占挪用的贷款

,全力支持企业扩大有效生产。三是盘活信贷存量同支持企业转制相结合。降低

企业过度负债起决定作用的体制因素是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必然伴随产权融合、资产重组和债权债务转移

,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银行既要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体制改革,对确能实

现资产组合优化、经营活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的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就要

大力予以扶持,在资金、政策和服务上给予适当倾斜,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迈上集

约经营,高效高质的发展之路。

(3)提高资金融通配置效率。

银行一方面要继续大力组织吸收存款,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另

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空间。要按国家统

一规划,积极协助企业面向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扩大债券、股票发行规模,多渠

道融通资金。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大型项目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融资,开

拓发行转换债券,扩大国际融资业务。尽量满足企业对资金在不同层次提出的合

策略之三:加强优势互补,共同缓解资金紧缺矛盾。企业对内要提高管理水

平,对外要积极引进外资,以减少对信贷资金的依赖。作为银行要不断增加资金

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在内部管理上,企业要学习银行的

核算管理,借助银行的资金与信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银行化,银行也要学习企

业的监测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融入企业的职能优势,逐步实现银行经营管理企

策略之四:努力建立与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相称的资本金补充制度,抑制企

业过度负债经营。应当:(1)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高负债率维持经济

增长的观念,确立适度负债的指导思想;(2)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及不同行

业的最佳经营规模,核实资本金,建立与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资本金补充

制度,改革现行国家对企业注册资本金补充制度,可将现行国家对企业注册资本

金采取最低限额(绝对数)的规定改为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增作资本充足率的

规定,使核定和补充资本金能和企业资产占用总额保持合理比率,落实企业以法

定资本金承担有限经济责任的法律义务;(3)银行应将企业资本金充足率作为

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把视企业吸纳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大小作为择优发

放贷款的重要参数和条件,有效抑制企业过度负债,又使银行贷款的安全性、盈

利性、流动性原则得以落实。

策略之五:建立专项基金,实行债务托管制度。基本思路是:建立专项基金

,实行债负托管,即由政府和国资公司共同建立一种专门用于债务重组的专项基

金“企业银行重建基金”,以基金形式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政策性债务,转为国

有资产公司的债务,由国有资产公司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转出的债务改为国有

资产公司对企业的投资,即改为增加国家资本金“贷改投”,从而逐步化解企业

由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债务。

策略之六: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解决企业过度负债的增资减

债措施中涉及财政、银行的部分实质就是从宏观上改善企业的负债状况。但这还

不够,还有如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渐进性、经济发展模式的

科学选择、企业制度改革的冲击等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否则,存量调整的努力将

会一场空。*

标签:;  ;  ;  ;  ;  ;  ;  ;  ;  ;  ;  ;  ;  ;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及其财务对策_资产负债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