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两个调整抓好三支队伍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进分类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论文,实际出发论文,三支论文,管理工作论文,队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制定政策,培养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知识技术的创新、传播和转化工作。劳动的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工作的严谨性,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职业特点。长期以来,为了建立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博士后研究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等等。但总的说,单项制度多,总体考虑少,政策不配套,机制不灵活。对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完全脱离套用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模式。今后,我们要建立起分类管理体制,以利于培养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1、逐步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任用制度。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首先要改革任用制度。实践证明,聘用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和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任用制度,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要通过聘用合同,让个人与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国家规定和工作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招聘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个人意愿,通过公平竞争,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单位工作。要总结推广中科院等单位实行的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竞争、能上能下的经验,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动态优化组合。要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聘用规定》,规范聘用管理。实行聘用制,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各地区各部分要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从规范已聘用人员做起,从新招用人员做起,从项目工程做起,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2、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评价机制。评价制度是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调动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一项重要制度,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专业技术水平社会评价机制,提倡通过考试、考核、评审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办法》,逐步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对涉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准入控制。减少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活动和行政事务,避免出了成果就脱离专业技术工作岗位,鼓励他们在科学技术领域里不懈追求。改进“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增强选拔工作的竞争性、公开性和透明度。
3、逐步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除国家重点保证的特殊岗位外,人才资源社会化,人员配置市场化,是一种趋势。要切实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丰富网上信息,明年要争取实现大城市人才市场的联网。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内蒙、江苏、浙江、山东、贵州等12个省区市出台了人才流动法规。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国的人才流动条例,规范人才流动秩序,解决人才流动中存在的侵犯企业商业秘密、技术成果的问题,保护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合法权益。规范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培养人事仲裁人员,辽宁、福建、新疆、四川、广西等8 个地方制定了人事争议仲裁规定。湖北、湖南、安徽等13个地方制定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下一步,人事代理要扩大范围,拓展业务。人才测评要普及推广,提高质量。
4、研究探索与贡献、绩效挂钩的分配政策。分配政策是搞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研究探索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分配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贡献,绩效与其收入挂起钩来。明年人事部要选择一些单位进行试点,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的前提下,进行积极探索。
5、积极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要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应有的工作条件,营造和谐的群体氛围,宣传专业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明年要表彰和树立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典型。要支持老专家培养青年骨干、放手让年轻优秀人才在国家重点工程、关键岗位上锻炼成长。发挥继续教育工作在人才开发中的独特作用,办好工程、农业方面的继续教育高研班。加大择优资助力度,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提高引智效益,做好回国定居专家服务工作。
6、认真制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规划。人事部将会同各地着手拟定《2000—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做好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与补充的总量平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人才培养、吸引、调整的预测、开发。做好重点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完善发展博士后研究制度,特别是大力推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经验,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总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要通过健全制度,制定政策,拟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条例》等措施,争取用5年的时间, 在社会化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建立起与公务员管理相互配套、各具特色的新型管理体制。
四、创新机制,培养高素质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稽察特派员制度,成立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适当调整干部管理范围,这三项重大的决策和改革,为推进分类管理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企业发展规律决定了要分类管理,政企分开要求分类管理,经营管理人员自身特点需要分类管理。为此,要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经营管理人员特点的管理体制。
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都强调了加强国企领导班子的建设。为了便于同志们学习贯彻,我将主要内容初步学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了重要意义。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同企业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有密切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配备好一把手。这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二是明确了选人标准。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廉洁自律的优秀人才担任企业的领导人。三是指出了选拔方式。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走群众路线,坚持职代会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的制度。四是提出了考核调整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切实抓好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和调整,达不到考核标准的,要限期整顿;对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的企业一把手,一年黄牌警告,二年撤职换人:对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者,要坚决依法惩处,绝不手软;对经营实绩好的,要给予奖励,五是突出了监督约束。建立健全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和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稽察。建立稽察特派员制度,是强化国家对国有企业监管的重大举措,必须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今年国务院已向部分国家重点企业派出一批稽察特派员,试点效果很好。最近又确定了第二期稽察特派员和企业名单,今后要逐步向国家重点企业全面派出。同时要加强职工的民主监督。以上这些精神,针对企业特点,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研究事物要“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企业有企业的特点,经营管理人员既要适应在企业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都应在市场经济法则下运作。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员,承担着急剧变化的市场风险,需要有相应的经营决策权和激励机制;经营管理人员的目标,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必须以经济效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主要标准,考核他们的业绩。政府机关不再办经济实体,主管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因此必须在政企分开、下放权力的同时,监督和制约要跟上,对企业领导人要热情关心,严格监督。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打算:
1、建立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选拔任用制度。要加快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规划,逐步建立“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划引导、企业竞争需要、个人成长驱动”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加快企业领导人员知识更新。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选拔无对象,竞争无人选”的状况,改变“矮子里面拔将军”的作法,面向全行业、全系统选拔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经营管理人员的路子,大力发展经营者人才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开发经营管理人才资源。面向社会,广泛收集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建立全国性经营管理人才库,开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经营管理人才的流通渠道。明年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办好三、五个区域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包括领导人员,逐步实行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进行配置。与此同时,要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后备队伍,主要采取以下六种方式进行:考核发现、民主推荐、集体提名、重点培养、稽察工作锻炼、好企业中挑选。
2、建立以效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标准的业绩考核制度。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是打仗,夺取政权,那时选拔指挥员的标准,就是英勇善战,同时,用“最能战斗”去评价一个好的单位。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考核经营者的标准,就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为国家为人民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应该成为不容争论的事实。党的中心工作转移了,考核经营者的观念和标准不转变是没有道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不能依法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就不能算作一个称职的领导人员。为此,要建立一套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要与任免、奖惩挂起钩来。
3.建立以稽察特派员制度为主要方式的监督制度。在放手让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的同时,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稽察特派员代理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行使监督权力。稽察特派员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行使监督权力,维持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要按照规定要求,以财务监督为核心,通过查帐,对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根据稽察结果提出奖惩任免建议,发挥企业监事会的作用,认真扎实地做好稽察工作。这个内容,有条例规定,有实施办法,有镕基、邦国、忠禹同志的讲话,我在第一期培训班结业时也讲了这项制度的产生过程、主要内容、疑问解答。这项工作试行以来,效果很好,稽察人员工作努力,纪检监察、审计、经贸、财政、证监和政法等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培养一支查假帐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培养一支做真帐的人才队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监督。目前,我们正在与世界上著名的会计公司和清华大学研究方案。
4、建立与业绩相挂钩的公开透明的激励制度。 改革激励不透明不到位,约束不健全不落实的状况,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办法。要鼓励企业经营者把精力放在企业经营和企业发展上,不能把企业优秀经营者挖空,干得好的不能都调到党政机关去当领导,而应当给他一个更大的企业舞台委以重任、发挥作用,也不能让因经营不善导致倒闭的厂长经理易地任职,更不能随意把在党政机关中不适合提拔的人员安插到企业去晋升任用。
只强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不同是不全面的,而且容易产生误解、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因此,我想再强调一下建设“三支队伍”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四化”方针,贯彻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五湖四海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办法,探索党管干部的实现形式。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具体应把握五条原则:一是政企分开的原则。二是稽察结果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原则。三是管资产与管人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统一效能的原则。把分级管理转变为统一管理,把多头管理转变为一个部门管理,把企业党的班子与经营管理班子一同管理,形成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五是管少管好的原则。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是选准、配强、管好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党委书记和总会计师,重点管好这三个关键职务。
总之,国企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研究制定包括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等内容的《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争取用5年时间,在职业化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的人事管理体制。
五、完善制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改革人事制度,实现分类管理的重大成果。要在总结前5年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 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尤其要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1、利用机构改革时机,推行轮岗和竞争上岗工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是关键,人员分流是难点。各地人事厅局长都是编办主任,这是把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有利条件。要参照国务院定编定岗和分流安置的两个实施办法,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要抓住有利时机,按照中组部、人事部的有关规定,加大轮岗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对从事人财物管理的,从事证、照、牌核发的,从事项目、经费、配额审批的重点职位符合轮岗条件的公务员,有计划地进行轮岗。轮岗面按30%左右掌握。留岗要引进竞争机制,省厅和市局的中层机构的领导职位,一般都应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推行上岗的面可以更大一些。
2、完善考核制度,强化激励机制。 要针对当前存在的考核标准过于宽泛、考核等次偏少、考核结果与使用脱节等问题,改进完善考核制度。试行在“称职”和“不称职”之间增加“基本称职”考核档次;探讨对优秀等次人员实行数量控制和素质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对群众反映问题多,意见大的部门减少其优秀人员比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把岗位目标责任制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把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走过场”的要取消考核结果,不允许执行按考核结果兑现工资的政策。要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使用、增资晋级、奖励惩戒挂钩,推广谈话戒勉、离岗培训的经验,试行任期制、试用制等做法。加强考核争议的复核工作。
适当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是启动消费需求,鼓励消费的措施之一,要做好明年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的准备工作,制定从事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实施办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和工勤人员管理工作。
3、完善考录制度,加强执法监督。由于今年国务院精减人员, 明年省市精减人员,很可能明年是考录工作的淡季,要利用这个时间搞好题库建设和考试技术的开发,改进命题、笔试、面试、考核等办法,培训考官,制定配套规定。进一步打破地域、身份界限,研究制定从优秀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农民中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办法,并选择有空编的乡镇进行试点。要加强执法监督,试行公示制度,拓宽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强化自我监督功能。
4、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三年来与中宣部共同组织的全国性的“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反响,推动了公务员队伍建设。要按照朱镕基总理的讲话精神,把活动向上延伸到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向下延伸至乡镇机关,明年要在树立窗口行业、带“长”的公务员、热点工作岗位的先进典型的基础上,抓出新特点,初步考虑树立一批领导人员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教育公务员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同时要抓一批反面典型,警示队伍,引以为鉴。
六、加强农村人事人才工作,把为经济建设服务推向新阶段
加强农村人事人才工作是实现农业跨世纪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人事工作新发展的良好机遇。各级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人事人才工作全面拓展到农业和农村中去。
1、调整工作重点。县级人事部门要把农村作为工作重点, 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搞好人才资源开发。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措施,扎扎实实地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乡上人才队伍建设。人事部要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快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意见》。
2、稳定农村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对农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职称评定、培训晋级、子女入学就业和津贴补贴等方面给予相应照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鼓励城市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农村建设,为农业发展服务。要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他们的人事关系、户口关系可留在城市,并继续实行工资高定一级的政策。
3、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 前几年我们已经建立了以培养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目标的“百千万人才工程”,明年我们将着手实施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要制定培养规划,依托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乡土人才;有组织地把乡土人才送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校县挂钩,接受农业科学和技术培训;针对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现场示范。
4、发挥引智工作和专家管理的职能优势。采取科技下乡、 科技顾问、技术诊断、对口协作、专家扶贫解困等多种形式,到农村推广农业高新技术,解决农业技术难题,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智力服务,领办、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多种渠道为乡镇企业引进和培养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鼓励机关分流的管理人员、企业下岗技术人员承包、联办乡镇企业。
5、加快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农村人才市场建设,要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服务为本,不要追求场地、设备等硬件指标;要同城市人才市场相连通,充分利用它的信息资源优势,形成农村人才市场网络;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各种人才技术信息服务。把东西部人才市场对口支援活动延伸到农村,开展人才智力或项目对口帮扶活动。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人才纳入人事工作的范围,在做好农村人事人才工作的同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
同志们!明年是落实中央关于裁减军队员额50万战略决策的关键一年,转业干部数量大,安置工作难。省、市政府又要进行机构改革、精减人员。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998]7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军转干部安置的新办法,圆满完成军转安置的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