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运输是基础性、服务性产业,交通建设和发展影响着未来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进程。本文阐述了通江县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特征,并针对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布局、着力夯实交通基础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深化改革创新等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通江县交通运输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对策
通江作为集丰富自然资源难开发,交通闭塞不畅快,境内产业无支柱,成渝西经济带动边缘化,区位劣势较突出的系列现实困境于一身的国家重点扶贫县,将持续得到国家扶贫政策大力支持,尤其在交通运输工作上将得到上级领导特别关心关注,通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迎来关键时期。
一、通县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出境大通道,区域联动发展难同步
通江有悠久红色文化、诺水溶洞奇观、森林康养等旅游资源,享誉全国通江银耳、野生食用菌、空山核桃等地标特色产品,天赋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但县域内无机场、无铁路、无高速公路、无一级公路,出境通道不畅,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融合性较差,更谈不上与其它区域联动发展、竞相发展。产业发展仅凭自身“造血”和激发内生动力,也难冲破交通闭塞的山区经济。
(二)通畅路网未完善,产业经济发展难突破
通江地处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境内虽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但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于山岭重丘地区,交通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大,先进技术和专业人员较缺乏,道路普遍存在等级较低、受灾严重、通而不畅的状况;路网联结闭合少,乡镇、产业区域之间交通出现断链。受未完善的畅通路网制约,以致不少骨干产业呈零星、散乱状态,难以集团作战、整体推进,缺乏规模效益、长足发展动力和品牌竞争力。
(三)交通枢纽没形成,城镇乡村多点发展难助力
在区域板块中,通江客货运输主要依赖公路,缺少机场、铁路交通,内畅外快的公路交通网络未成形,通江的县域交通枢纽和秦巴山区交通枢纽节点城市没有形成,川陕渝结合部、北上出川重要门户和川东北桥头堡的地理优势与产业对外辐射优势就不能发挥。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产业聚居点之间层层互动、环环相扣、点线辐射的交通枢纽性、节点支撑性不强,产业化城镇乡村的吸附、带动、集聚作用也就不明显,对整体县域经济发展难助力。
(四)物流运输较落后,生产商品贸易流通难畅快
通江县目前没有物流园区,没有物流聚散中心,没有乡镇物流配套节点。仅有的几家货运企业水平较低,渠道不通畅,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健全,信息流通水平低,运行效率低,运输成本高,难以满足大批生产、消费物资的内外输送,影响全县产业经济的竞争提升。商贸物流的受交通物流基础条件瓶颈制约作用明显,产业自然难以发展壮大。
二、通江县交通运输发展的下步对策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布局
一是构建出境大通道。按照融入成渝西、关天经济区和连结长三角经济区等经济区的发展思路,积极对接我国西南、西北和向东交通大动脉。主动对接、协同推进取绵(阳)巴(中)万(源)安(康)铁路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积极配合协调做好通江—平昌—开江高速公路、万源—通江—南江—广元高速公路规划,争取纳入国家、省高速公路规划。航空建设方面,在通江通用机场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直升机起降点的规划和建设。二是升级改造干线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做好巴万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促使通江县高速公路早日通车,已高速为纽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注重互动融合布局巴万高速公路,使通江成为承接达州巴中汉中、辐射川陕渝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川东北区域重要节点城市。三是建设区域联网路。结合特色产业整体发展和乡镇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道路网络,重点抓好与县域外相邻乡镇间、县域内相邻乡镇间、乡镇与重点产业园区间和相邻国省干线公路间道路的互连互通布局规划。
(二)强化城乡统筹,着力夯实交通基础建设
一是加快重点公路建设。为缓解国省道交汇过境通江县城腹心区域而对城市的交通压力,扩大城市交通网络,拉大城市框架;承接巴万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启动县城南环线道路建设,高标准建设县城南边壁州大道,规划建设县城至春在的分离式隧道。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完善覆盖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升级改造县乡道,所有乡镇的按不低于四级路标准提升改造,实现乡乡通油路。所有建制村通畅,村开通客运班线,实现区域互联互通,解决好县乡道油路破损问题及通往撤并乡镇的县乡道公路改造问题。三是加快产业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春在绿色食品加工园交通路网和县城—毛浴—春在—广纳水上休闲区建设;加快推进陈河、回林乡村产业内环线、兴隆烟溪永安茶叶基地产业路建设,促进通江银耳、食用菌、茶叶、林果、马铃薯种源、林下经济基地增强壮大,形成红色遗址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大小环线。
(三)强化科学管养运,稳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一是以前沿的科技水平保障管养效率。建成县机械化养护中心,规划建设片区机械化养护站点,以机械化、科技化水平提高道路管养效率,增强道路保通保畅能力和应急抢险能力,为全县公路大中修和国省干线公路应急抢险快速反应创造条件并降低成本。二是以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管养水平。以现有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成立国省道公路管理所,合理配置站场、人员、机械资源,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激发活力,提高道路日常清扫保洁、路产保护、绿化等管养水平和应急保畅能力。三是以完善的机构网络覆盖管养区域。健全县、乡、村三级管养机构,坚持养护管理三级责任制,国省县道由县养路段及所属公路管理所、养护站负责管养,乡道由乡镇养护站负责管养,村道由村社组建养护队负责管养。延伸路政向乡村道路管理触角,在重点镇、重要片区和重要县道落实驻点路政人员,建立起逐级负责、层层监管的管理机制。
(四)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保持大干快上动力
一是政府主导,强化协调。树立交通枢纽意识,结合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部门联动,统一编制完善交通规划布局,对接国家、省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别、分步骤,分批滚动策划和申报交通建设项目。二是创新举措,保障资金。发挥政府信用优势,盘活地方土地资源,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大力争取国家金融组织贷款。对外,开放交通建设市场,深度包装推介项目,通过PPP、股份合作、政企共建、融资代建、垫资代建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建设;加大县级财政投入,落实资金配套政策,发挥地方乡镇建设积极性,激活城镇和产业基地土地开发市场。三是创新机制,精细管理。建立企业、业主、监理、检测、社会五方质量现场监管体系,严把设计变更、材料检测、施工流程、现场签认和计量支付五项关口,构建政府监督、部门抽检、业主检查、监理检测、施工自检五级独立的试验检测体系,抓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和主要指标监督检测,做到管理多层面。
参考文献:
[1]孟腾.交通运输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性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9,27(01):7-13.
[2]张国强.制度创新与交通运输发展:分析框架[J].综合运输,2019,41(03):1-6+65.
[3]周正祥,罗珊,蔡雨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促进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中国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4(05):23-36.
作者简介:
张永明,男,汉族,四川通江人,四川省通江县交通运输局,助理工程师。
论文作者:张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通江论文; 交通论文; 通江县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区域论文; 乡镇论文; 产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