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教育水平影响因素研究_文化程度论文

我国人口教育水平影响因素研究_文化程度论文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程度论文,中国人口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文化程度高低的因素很多,通过对中国人口文化程度资料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资料的定量分析后,我们发现,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几大类。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其它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3.1,筛选出对人口文化程度影响较强的几种因素。根据研究所得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华民族人口文化程度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及指标的选取

衡量人口文化程度的指标有多种:识字率、文盲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等。上述指标虽然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的高低,但每一个指标,仅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状况。

考虑到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教育制度为小学6年制,初中和高中各3年制等等,我们把人口的文化程度和其平均所受的教育年限对应起来,利用一种“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①(Y)的指标,来作为人口文化程度方面的指标。

在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面,我们选取人均国内(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方面的变量(X1);以6-24岁在校率,作为教育方面的变量(X2);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作为城市化方面的变量(X3)。

然后,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3.1,分别计算出上述变量的卡尔·皮尔逊相关系数,并检验其显著性。

二、定量计算结果及检验

研究所用数据见表1。

根据表1所提供的数据,使用SPSS3.1,按皮尔逊相关公式②,我们得到人均国内(民)生产总值和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1]=0.8642;

6-24岁在校率与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的相关系数为R[,2]=0.6852;

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和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的相关系数为R[,3]=0.9847。

按统计学原理③,R[,1],R[,2],R[,3]在0.01显著水平的单尾检验中,拒绝零假设。这就是说,在0.01显著水平之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24在校率、非农人口比例分别与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之间都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按相关关系的解释标准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为高级,6-24岁在校率与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为中级;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与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为高级。

表1 人口文化程度影响因素相关检验数据表地区

Y

X1

X2

X3

地区

Y

X1

X2

X3北京

9.58

6417 57.33 58.40

河南

7.74 1362 44.68 12.56天津

8.88

4470 54.78 54.17

湖北

7.99 1786 43.92 19.57河北

7.81

1827 48.04 13.31

湖南

7.69 1465 43.34 13.70山西

7.98

1678 45.86 18.62

广东

7.84 3399 48.54 21.76内蒙

8.13

1689 44.21 30.36

广西

7.50 1281 44.67 13.48辽宁

8.33

3225 48.65 41.49

海南

8.01 2052 49.28 17.08吉林

8.30

2032 44.55 37.88

四川

7.47 1344 35.99 13.87黑龙江 8.29

2328 46.27 40.97

贵州

7.36

964 37.41 12.74上海

9.37

7836 51.37 64.50

云南

7.31 1283 36.77 12.02江苏

8.07

2744 45.37 19.59

西藏

7.19

600 11.69 17.78浙江

7.72

2722 36.18 15.06

陕西

8.16 1468 45.47 17.06安徽

7.64

1200 38.21 13.43

甘肃

7.92 1197 36.96 15.64福建

7.57

2252 41.81 16.99

青海

8.11 1784 32.40 27.90江西

7.61

1406 39.51 17.86

宁夏

8.12 1561 42.48 26.59山东

7.82

2300 45.35 12.77

新疆

8.05 2226 42.45 28.97

资料来源:

Y为199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文化人口的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取自景跃军《中国城乡、地区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差异比较》,见《人口学》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1993年第2期P43表1;

X1为199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国内(民)生产总值,取自《1993年中国人口数据表》,中国人口情报中心;其中原表中西藏数据缺项,为不影响公式使用,故给出合理的假设数据;

X2为199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24岁在校率,由“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1%数据盘”计算面得;

X3为199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取自《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P10,表1-5。

三、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的高低,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至少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各种传统习惯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因素

通过相关分析知道,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文化程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其人口文化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造成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文化程度高度正相关的原因有二:其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有提供高等教育的条件。例如,分地区来看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辽宁省雄厚的经济实力带动了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据中国教育年鉴提供的数据,1989年辽宁省有高等院校63所,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高等学校数目仅次于江苏(70所)、北京(67所)而名列第三位。1990年,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中,辽宁省人口平均文化程度名列第一。其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人口文化程度要求越高。例如,江西、浙江、上海等地区的一些调查表明,这些地区的乡镇企业人口的文盲率都低于10%,而同一地区务农劳动的人口的文盲率在40%以上。综上,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程度。因此,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文化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育影响因素

据我们前面的计算和分析,学生的在校率和人口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这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在校率越高,其人口文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而6-24岁在校率,分别表述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在校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代表教育发展水平。

不同于经济影响因素,教育发展对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不需经过中间环节,而直接产生影响。如果排除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现阶段在校率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当前及今后某一阶段该地区人口文化程度的高低。

在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中,有时教育发展水平对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要大于经济对其的影响。例如,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其文化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达。到1990年,全省共有高校42所,按数目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吉林省教育事业的发达直接促进了其人口文化程度的提高。1990年,吉林省人口平均文化程度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中排列第二,处于较高文化程度省区之列。

(三)城市化影响因素

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高低可以有很多度量方式。在这里,我们以一个地区的非农比例来刻画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根据前面相关分析的结果: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口文化程度之间,存在着相当高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也高;反之,人口文化程度则低。三个直辖市的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文化程度也最高。除了三个直辖市外,辽宁省的城市化程度最高。到1982年,辽宁省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2/3。高度的城市化程度为发展教育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辽宁省的人口文化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其他影响因素

在对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时,尤其是对各省的交通资料进行对比后,我们看到,一个地区的交通状况的好与差对人口文化程度也有影响。凡交通发达、方便的地区之人口文化程度也高。例如,按1984年的数据,辽宁省的铁路客、货运量居全国第一位。发达、方便的交通状况,自然有助于辽宁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从而提高了其人口文化程度。而西藏属高寒气候区,由于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直接阻碍了西藏交通事业的发展。广大的农牧区因为交通不便,特别是牧民人口居住过于分散,使西藏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到1990年,全区仅有高等学校3所。高等学校的数目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列最末位。

另外,由于不同民族的传统习惯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从而引起其人口文化程度的差异。例如,在吉林省分民族的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程度中,朝鲜族人口的文化程度最高。尤其是在朝鲜族和其它民族的混居地区,在相同的条件下,朝鲜族的人口文化程度要高于其它民族的人口文化程度。

在我们对中国的朝鲜族、韩国、朝鲜的教育作了一点粗浅的考察后,我们看到,朝鲜人无论居住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在任何体制下生活,都有一个共性: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在这里,我们把这一点归结为民族习惯。从而,一个民族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民族习惯也会对其人口文化程度产生影响。

四、提高中华民族人口文化程度的建议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为建设现代化的强盛中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要求普遍、尽快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程度。为此,按我们前述分析,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发展经济,是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坚实基础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口文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为此,为普遍提高全民族的人口文化程度必须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才能以较快的速度提高人口文化程度。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必经之路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以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必须从现在开始扩大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大力提倡发展教育事业,以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文化程度。各地区还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规划,提倡全民办学,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智力投资,逐步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这样,才能迅速提高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三)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捷径

在我们上面计算的三个相关系数中,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847。平方此相关系数得0.97。按统计学的解释办法,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方差的97%是由非农人口比例方差所造成的。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逐步提高各地区的非农人口比例,对提高其人口文化程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创造适合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社会环境,是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长远之计

我们各级政府应该把提高本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当成一件大事,例入本地区的长远规划。在今后的工作,还应动用一切宣传工具,大造舆论,创造适合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在思想上认识到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重要性,从而能潜移默化地诱导人们的行为,间接起到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作用。

标签:;  ;  ;  

我国人口教育水平影响因素研究_文化程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