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分析论文_张艳云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无棣县供电公司 山东 251900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客户对于供电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增多,要想建立积极有效的配网管理结构,就要积极整合管理流程,完善抢修机制。本文简要分析了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具体优化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配网“网格化”;抢修机制;必要性;优化措施

一、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应用的必要性

整合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不仅能为管理效率的优化提供保障,也能有效整合管理流程,维护管控机制的实效性,提升应用效率和完整程度。

第一,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是适应可靠性供电要求的根本保障,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抢修网格供电范围进行约束和处理,并且对供电界面的应用效率进行维护。技术人员要结合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参数对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客户实际数量完成抢修管理,有效提升流动化抢修水平[1]。

第二,建立健全完整的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能进一步适应客户对于用电管理项目的实际需求,整合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完善故障抢修网格化处理效果,在明确抢修小组供电范围后,就会利用主备两种抢修力量完成基础性值班工作,有效避免重复管理问题造成的资源浪费,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抢修精准程度,为后续服务管理效果的全面升级奠定基础。

第三,借助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能有效顺应城市发展进程,维护城市管理水平和环境美化程度。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新建商业化和住宅小区数量不断增多,规划和新型配电网管理结构十分关键,这就需要技术部门结合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保证规划组织和实施运行结构的契合度[2]。

二、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优化措施

在传统抢修机制运行过程中,因为管理结构存在交叉性问题,因此会出现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在新型管理机制建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抢修过程的可行性进行统筹分析,然后按照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对其进行服务化管理,真正落实科学化配置抢修资源的发展目标。技术部门要利用挖掘技术对抢修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建立抢修驻点数据模型,结合模型结构利用网格化处理措施完成控制,一般要在一个驻点安排一辆抢修车,配置3个人进行24小时值守,建立科学、高效的配置结构。也就是说,相关部门要落实“一个区域、一支队伍、一个故障、一次修复”的管理基准。本文以某地区A公司抢修班抢修驻点为例,对其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化分析。

(一)建立智能化移动抢修业务

在抢修任务建立后,要结合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抢修效率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保证抢修工作的完整性,并且全面推广移动化抢修业务项目,将工单接收、流程处置以及客户反馈进行科学化控制,形成一体化管理流程。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主动抢修研判工作模式,对故障的评估往往需要在报修后就进行分析,从而判定故障的基础类型和区段,提升抢修工作的基本水平[3]。

(二)完善标准化抢修作业流程

除了要完善业务管理机制,相关人员要积极整合控制流程,A公司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抢修单的接收,实现电脑对接信息的目的,能对抢修任务进行快速响应的处理,有效保证在15分钟内就能对故障地点进行集中勘察和抢修。

另外,A公司对具体组织单位进行了约束和管控,规定每个抢修小组内驾驶员一名、工作人员两名,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对故障性质进行判定和处理。并且,每辆抢修车上都要配置基础性劳保用品以及抢修平板。抢修车辆上统一印制A公司的LOGO,真正实现专车专用的管理机制,综合抢修车上则要配置专用计量设备和换表掌机等专业设备,无论是配置还是车载一体化都要保持统一,见图一、图二:

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也要落实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了有效提升整体操作过程的可靠性,A公司要求抢修车工作人员要按照标准化故障作业指导书约束具体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指导相关人员按照基准建立有效的处理工序。在现场对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后,就要结合抢修指导书中的要求完成工作负责人指示等信息的填写工作,并且按照基础流程和步骤完成基础工作。作业时也要提高注意事项管理效果,为后续管控工作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4]。

图二:抢修车车载一体化现场实物图

(三)优化驻点处理

在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对驻点管理和布局体系予以重视,切实提升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维护管理效果。

第一,要对固定驻点进行统筹监督,A公司主要是将街道作为基础分界线,按照城区进行区域划分,并且有效建立网格化分离机制,按照标准化流程和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驻点,有效提升求助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水平。

第二,要对流动驻点予以重视,主要是结合几点特性以及地区负荷分布特性,建立有效的流动驻点管理机制,一旦故障出现,联系相应的电话或者是配网GIS就能完成连接工作。并且,流动驻点管理体系中,也能提升管理项目的实效性和综合水平[5]。最重要的是,在建立负责、值班一体化管理机制后,能从根本上对临时性故障进行综合处理,优化处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专业化应用效果符合实际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型智能化平台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要整合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结合地区实际要求完善管理模式,确保能对线路、逻辑关系等进行统筹处理,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促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和故障抢修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肖磊,黄晟.浅析配网抢修标准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2):119-119.

[2]汤亮.开展标准化配网抢修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1):270- 271.

[3]任桂田.强化专业管理水平,促进配网抢修指挥管理全面提升[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5):196-197.

[4]欧大鹏.强化配网标准化抢修机制建设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3554-3554.

[5]朱利锋.丽水电力配网抢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5.

论文作者:张艳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配网“网格化”标准抢修机制分析论文_张艳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