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企业财资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机论文,策略论文,时代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罗伯特.弗罗斯特指出:“所有的守旧或创新都源于逐利的动机”。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风暴恰恰验证了这个道理。正源于趋利的动机,美国政府、金融与按揭机构、房地产商在本世纪初演绎了一场世界范围的风险大戏,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堪称百年不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这些惨痛的教训无疑对企业财资管理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本轮世界经济刚步入复苏之期,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资管理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识别企业财资管理中的风险
现代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相伴,其中财资管理的重点就是防范金融风险,它涉及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以及高杠杆资本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引发的直接或间接的财务损失,财资管理师的职责就是要降低这些风险损失给公司造成的不利后果。企业财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根据企业目标确定该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是财资管理过程的起点;第二步,识别企业财资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来源,在此要注意区分利率、汇率、商品价格波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第三步风险度量,其中涉及到三个重要的因素:1.风险损失——指一旦发生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失;2.风险概率——指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3.风险价值——取决于风险损失与风险概率之积;第四步,根据所识别的风险诱因,对重大风险水平作出评价,并实施合适的风险控制策略;第五步,监控风险敞口,动态评估和调整风险管理策略。根据笔者财资管理的经验,在这五个步骤中关键的是财资风险源的识别。只有准确地识别和判定财资风险的来源,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提出适合的财资管理策略。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资风险的来源与特征。
防范超常规救市政策的潜在风险
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扩散性、加速性的特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本轮金融危机充分揭示了这三大特性。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美国投资银行、按揭机构纷纷倒闭或濒临破产,并且迅速蔓延至欧洲和亚洲,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联手实施超常规的救市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本质就是扩张政府信用。尤其是号称市场经济的美国,甚至达到滥用美元铸币权的境地,这就是治理金融危机中超常规救市政策潜在的风险。为此巴菲特提醒投资者,现行经济刺激政策的一个可能恶果是未来的通货膨胀,而且可能将超过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通胀水平,但这是美国人为经济复苏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毕竟在经济体系中没有免费的午餐。斯蒂格利茨则认为:各国经济刺激计划都从自身角度出发,都衡量自身利益而非全球共赢,没有全球化考虑的结果是,考虑自身成本和效益后,各国经济刺激过小,全球经济复苏就没有预想那么快。甚至有的国家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加入保护主义条款,美国就是一例,这将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可见,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资管理将要面对通货膨胀与贸易保护这两类主要风险来源,这两类风险对中国企业经营过程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趋势分析
欧洲央行11月5日晚宣布维持再融资利率1%,英格兰银行宣布维持官方利率0.5%水平,澳大利亚则加息0.25%至3.5%,美联储在3季度经济反弹的情况下,政策退出已经处于流动性减法阶段,欧洲两大央行尽管未对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退出计划,但措辞谨慎。
自3季度美国经济出现3.5%的强劲恢复后,近期美国在就业、住宅地产市场恢复得到进一步确认:周度首次申请领取失业救济人数低于市场预期,是2009年以来最低单周数据。正因为就业市场是判断美国私人消费市场可持续恢复的关键的一个指标,消费市场能否依靠市场力量主动复苏就成为投资者判断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状况的关键。政策方面,美国参众两院已经通过关于延长住宅地产市场政策优惠的相关法案。延长11月底到期的初次购房者退税计划至2010年5月1日;对符合条件的已有住房人群给予6,500美元的退税优惠。即将出台的政策优惠相关法案还包括失业救济延长政策等。目前这些法案已提交总统批准,短期内有望正式出台。
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先于世界经济复苏,11月4日落下帷幕的广交会就呈现如下特点:1.到会采购商比今年春交会增长了13.7%,其中欧洲增速最快;2.出口成交额增大,机电、轻工、纺织服装实现止跌回升,传统市场如欧盟和美国反映了我国出口回暖;3.订单以短单为主,占比超过90%,补库存因素是推动出口复苏的重要原因。
后危机时代的企业财资管理策略
企业的财资管理涉及三大要素:企业财资管理目标、经济发展的环境、财资管理的工具。以上我们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趋势与潜在风险,为此,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合理地使用财资管理工具,从而制定出适合于企业的财资管理策略。
策略一:建立清晰的投融资逻辑分析思路是财资管理的核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融资,财资管理更是紧紧围绕投融资展开的。那么,投融资该如何来分析呢?笔者提出如下三步走的分析思路:第一步,以风险第一的视角分析投融资项目,结合经济发展的环境与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以及市场的竞争,对项目作出风险评判。财资管理中我们经常使用净现值法(NPV)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NPV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未来现金流预期和假设贴现率的基础上,但项目未来具体能带来多少现金流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因此考虑不同的风险因素影响下,预计较为保守的现金流量并采用较高的必要收益率贴现就是遵循谨慎性财资管理原则,这是投融资中第一道防火墙;第二步,精细计算成本才有可能确保未来收益,而融资成本的分析往往是这个环节中的关键。企业到底采用权益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必须结合项目的前景,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税收的政策而定,同时在估计成本时必须考虑产品市场价格及上游原料价格的不利波动。本轮金融危机中中国轮胎行业与钢铁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成本,几乎造成了行业的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风险往往是企业的第一杀手,相信财资管理师对金融危机中现金为王都有深刻的体会,即一个好的投资项目会因为成本的上升而导致项目不可行的本质变化。第三步才是收益分析,即按照风险、成本、收益的逻辑分析思路,才能最终锁定收益。而财资管理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首先看收益,这样风险和成本往往被不确定的收益所掩盖,造成对投融资项目盲目乐观。
策略二:认清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与贸易这两大潜在风险
对中国企业而言,治理金融危机的政策成本是未来通胀预期,对出口型的企业而言,变相的贸易保护将带来经营成本上升。目前经济刚开始回升,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会迅速改变,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经济政策会更加遵循市场规律,尤其是美元的泛滥必然会造成与美元挂钩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所以原材料价格会极大推动制造业成本上升,因此套期保值(非投机)的期货交易就成为财资管理师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同时在投融资分析中更要关注变相的贸易保护政策。企业财资管理师要注意把握央行调息节拍,就目前情况而言,央行仍然会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的压力也不明显,但我们不能忘记2007年“双防”政策到2008年政策突变,也许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会在相当短的时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毕竟我们在治理金融危机中已播下了通胀的种子,因此,财资管理师必须对未来政策的变化保持敏感。
策略三:金融投资可以首选抗通胀理财产品作为企业的资产配置
既然面临通胀预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资产配置中可以考虑收益随利率浮动的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这类基金的配置重点可以是央票、同业存款利率等资产,这样企业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可以把握利率变化,既可获取稳定收益,又能具备防范通胀的作用。自然也可以考虑与大宗商品或农产品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当通胀来临时,大宗商品与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就能直接表现为这些理财产品收益的增加。
策略四:选择高息货币配置
在全球资本逐利的过程中,货币利差使高息货币更受投资者青睐,由此该种货币的需求量上升,进而推高汇率,从而获得汇差收益,这就是所谓的抛补利率平价学说。即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约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后危机时代可以选择率先进入加息周期的货币,而从经济规律来看,这种货币往往是商品货币。例如盛产矿石、黄金、农产品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货币。
策略五:证券投资重点
同样,面临通胀预期中的投资可以更加关注资源类、金融类、地产类企业的上市公司,资源类企业包括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黄金等,由于处于产业链顶端,这一行业也将是通胀环境下受益最大的群体;金融类企业作为早周期行业,一旦通胀来临,央行必然要通过加息抑制通胀,届时银行的利息收入就会相应增加;地产类企业方面也会由于通胀预期、宽松的信贷环境和低利率借贷成本等多项因素,将释放出更多的投资性需求,尤其地产储备量大的个股品种以及即将面世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 s可作为其中的优选。
策略六:培养金融加科技的复合型财资管理师
投融资市场日趋复杂,财资管理师只有以风险第一的视角,才能把握住收益。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21世纪人才需求的标准是懂得现代科技的金融人才或懂得现代金融的科技人才。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资管理最重要的策略应该是培养金融加科技的复合型财资管理师队伍。如果我们的企业至今对财资管理师队伍的建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或金融动荡,也许只能像童安格歌中所唱到的:“让生命去等待,等待下一次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