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论文_湛美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论文_湛美英

湛美英(新疆阿拉尔市红桥中学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充分的融合生活化理念,不仅能够为学生开阔思维空间,挖掘无限潜能,还可以为教师减轻教学压力,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196-01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学生周围生活实际、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教学模块,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下面就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具教学实践做具体分析:

1课堂导入生活化

导入新课时注重生活气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去学习。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把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导入教学。如在讲"珍视生命"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一片安静,教室多媒体放映着南方某旅游景点缆车坠落事故的惊险过程,哭声震天的画面,再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教师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情境的导入,借助电视台主持人的感人的解说词,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行思考,为上好本节课埋下了伏笔。

2课堂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具有能动性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注意挖掘生活事例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借机对学生进行本学科的价值渗透。

例如,在讲解《守护生命》时,播放了一段全校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视频:全校2000多名师生利用课间操时间,参加了演练,全过程用时3分14秒。演练共分两大步骤,一是紧急避震,二是紧急疏散。当第一声铃响起时,当节任课教师迅速组织学生躲避,并按照躲避姿势保护好自己。当第二声铃响起时,当节任课教师按照撤离的顺序和路线,指挥和带领全体学生快速、有序、安全地从班级里撤出,到操场集合,并蹲下、护住头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增长了广大师生的防震避震知识,有力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过程教师能够恰当引用现实生活事例,就能使枯燥的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唤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和升华。

3课堂情境生活化:将生活情境带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促进教学的发展

3.1创设生活化情境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代入感,盲目的带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例如,在讲解《家的意味》时,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及电视剧如《家和万事兴》、《回家的路》、《家有儿女》等营造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情境的选择除了教师能够想到、了解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书籍、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学习等。

3.2创设生活化情景需在课堂上实现角色扮演。

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尝试。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告、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3.3课后作业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这要求教师要实施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新课程标准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每节课后的《拓展与空间》要充分用好,比如布置课后进行社会、家庭、人物调查,进行资料收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感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贴近生活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并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

总之,将生活情境带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晓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年21期.

论文作者:湛美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论文_湛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