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吗?_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这只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吗?_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仅仅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仅仅是论文,退休年龄论文,差异论文,男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庆期间,得享清静,网上闲逛,新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跃入眼帘。通览全文,似乎已成定局的男女同龄退休的条款终不得见,郁闷之情不免油然而生。早在2003年8月,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妇女权益保护法修订专家组就对男女同龄退休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预言“男女同龄退休”可望被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令我辈甚为欢欣。时至今日,这样一个呼之欲出的规定依然不见只言片语,实在叫人匪夷所思。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男女退休年龄差异的问题,其中的蕴含更为复杂而深刻。

一、两种声音

在我国,女性退休年龄已不是什么新话题。自1990年起,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每年都有相关议案或提案提出。2001年底,男女同龄退休的提案由民进江苏省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高亚森女士首先在江苏提出。2003年3月, 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妇联界66位委员提交了要求修改国家公务员法中关于男女不同年龄退休条款的提案,从而在全国引发男女同龄退休的大讨论。2003年8月,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男女同龄退休成为会议的第一大热点话题。随后,有关男女同龄退休的呼声日渐高涨,男女同龄退休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男女同龄退休的建议,集中为赞成和反对两种声音。女干部和女知识分子主要从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劳动权利角度,主张男女同龄退休。企业女职工主要是从生存的角度,反对延长女性退休年龄。而大多数男性则主要从缓解就业压力的角度,反对男女同龄退休。如21cn特约评论员王石早就撰文指出,如果国家有关部门准备重新颁布有关规定,男女都60岁退休,将使我国本来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他甚至主张女性职工回家以为社会释放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有不同声音很好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所欲,各有所求。这林林总总的欲求就体现在人们日常的选择行为上,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总是在局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女性对男女同龄退休有两种相反意见,自然也逃不出经济学的这一基础原理。人是肉体和灵魂的复合体,所以有生理和心理的欲求,需要用物质和精神的东西来满足。而人的需求一般遵循递进规律,当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及尊重这些匮乏性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高层次成长目标(马斯洛)。现在多数企业效益不好,四十多岁的企业女工或下岗或已内退,但这些人的养老金、医保等还要自己挣钱交,按照现在规定到50岁退休,最多只需缴费10年,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还要缴纳更多的费用,因此她们坚决反对延长退休年限。一些在工厂、企业从事一线劳动的女工对男女同龄退休也颇有微词,因为按照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一到50岁,这些女工就可以享受退休工资,而如果延长退休年龄,这些女性还要继续从事一线繁重的劳动。女干部、女知识分子则不然,早于男性退休固然使她们的退休金低于男性(由于提前退休,女公务员的工龄大多达不到35年,这就造成退休后女性只能拿到基本工资的82%,男性则能拿到88%),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女干部、女知识分子注重人生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她们中许多人55岁后仍然精力充沛,正处于事业巅峰,期望创造完美的人生价值,因此她们强烈要求推迟退休年龄。至于多数男性反对男女同龄退休,同样是利害关系使然。这一点我将在下文里述及。

我认为,有不同意见不是坏事。科学的精神在于批判,真知往往是浴火而生的。既然争议针对男女不同龄退休规定而来,那么就有必要反思这项规定原本是否合乎情理、现在是否合乎时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怎样改变这个制度安排才有望使女性群体和整个社会的收益均最大化。

二、现行规定的解读

我国现行的关于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年龄的一般规定是:男60周岁;女干部、女知识分子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企业女职工比男职工早10年退休的退休年龄规定已执行了五十多年。

何以对男女退休年龄作如此规定呢?多年来,朝野上下均以照顾女性体能弱和家务负担重为托词。就算是照顾者盛情可鉴,但被照顾者身心俱伤,因为作为一个群体的女性几十年来并没有提出如此照顾要求。客观地讲,建国初期,我国相当贫穷落后,妇女受教育机会少,养育孩子多,生产建设以体力劳动为主,这种情况下对女性照顾尚情有可原。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以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为主的发展时期,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在脑力劳动方面完全可以与男性媲美;而计划生育和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也将女性从昔日沉重的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体能弱和家务负担重不再是男女平等退休的障碍。由此可见,现在还沿袭旧规,实行男女差别退休,既有悖常理,又不合时宜。

现象总是本质的外化。在我看来,男女不同龄退休实质上是对女性的歧视。就拿“照顾说”来说吧,理由无非两点:一是女人体力不如男人;二是女性家务重。

先看第一个理由,显然缺乏依据。首先,既然退休年龄规定的主要依据是体能差异,那么同样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他们的退休年龄就不应该有什么区别,除非你有证据证明男人脑衰老比女性慢。而根据美国研究人员曾对990 名男女的脑电图进行的高技术分析研究,男人的脑衰老比女人快3倍(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 是因为女人脑血流量比男人多得多)。其次,现行女性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差距是5年,男性之间则没有任何差距,都是60岁退休。 这一规定站得住脚的前提至少应该是:女性体力的衰退快于脑力,男性则不然。但人类已有的知识同样不能提供这方面的证明。第三,既然脑力劳动者凭的是智力,体力劳动者靠的是体力,为什么从事体力劳动的男性工人可以干到60岁才退休,而从事脑力劳动的女干部、女知识分子55岁就必须退休?这两者原本不具有可比性,其退休年龄的差距缘何而生?

再看第二个理由,明显歧视女性。从理论上讲,家庭是男女共同组建的,双方在挣钱养家、抚育后代、照顾老人等方面负有同等责任。男女不同龄退休的规定以女性家务负担重为前提,至少暗示了或者说是顺应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这样一种期望与规范:女人干家务天经地义,就该以家庭为中心,洗衣做饭,围着丈夫孩子公婆转,至于工作与否、业绩好坏、挣钱多少等等并不重要。而这种社会期望与规范自然是以男人为中心,从男性群体利益出发的,其根源在于男尊女卑陈腐观念作祟。为什么家务就一定是女人的事?美国去年的一项科研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社会上也更容易成功。这说明除了自然生孩子外,家务绝对不是也不该是女人的专利(试管婴儿的出现挑战了女人生孩子的专利)。家庭成员无论男女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协同合作,这样家庭的总收益才可能最大。

目前,全世界165个对退休年龄有明确规定的国家中,平均退休年龄男性为60.5岁,女性为58.6岁,男女退休年龄相同的为98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退休年龄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眼下,多数反对男女同龄退休提议的男性可能意识到男女劳动权利平等不可违拗,已经不直言“照顾”,而是以就业问题为理由,断言女性晚退休将加剧本来紧张的就业局面。其实这不过是妄断而已。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组织部部长马延军曾算过一笔账:目前需要推迟5年退休的女公务员只有约5万人,到2010年,55~60岁的女公务员数量也才达到25万人的峰顶,与每年新增1000万左右的劳动力相比,微乎其微。天津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王炳银指出,女性如果能晚退休5年,可能创造更多的社区就业岗位,因为这部分推迟退休的人可能会把一些家务交给家庭服务员和社区服务部门等。这里,姑且不论女性与男性同龄退休是否绝对会加剧就业紧张,退言之,在缓解就业压力的问题上,身为中国公民的男人理所当然与女人负有同样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如此,为什么做出牺牲的就应该是女性而不是男性?

另有少数男性认为,有知识有专业技能的女性推迟退休或男女同龄退休,无疑将拉大与那些劳动密集型妇女的相对距离,从而造成更大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女性群体的两极分化。这种观点显然也站不住脚。如果这是个问题,那么对男性群体同样存在!为什么男性不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同样60岁退休没有人说它对男性体力劳动者不公平,而女性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同龄退休就会有“不平等”的说辞呢?

善意的“照顾”之说,美妙的“就业”遐想,高尚的“平等”追求,不过是掩盖性别歧视的层层面纱。说到底,男女不同龄退休其本质是对女性的歧视。问题是时人习以为常,不足为怪。甚或有人在网上把将男女不同龄退休与男女不平等联系起来斥之为矫情,令人莫名其妙。从丢弃女婴、拐卖男童,到就业、工作中的发展机会、退休的年龄规定等等方面的性别歧视,男女不平等是广泛存在的严酷事实,与矫情有什么关系?又有何情可矫?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就将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虽然从儿时起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就耳濡目染,但在作为事实的平等和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存在着如孟德斯鸠所说的“天壤之别”(勒鲁)。纵观寰宇之内,对女性的歧视古虽甚之,今更有之,可谓根深蒂固。

泱泱华夏,尚且不论。早在古希腊就有流传甚广(可能源于埃及)的信念,认为父亲才是惟一真正的亲体,母亲不过是供给胎儿一个处所和营养而已(这种见解乃是古代和现代社会的父系风俗的主要根据)(W.C.丹皮尔)。中世纪的心理注重事物的价值,武断男质特别贵重。《圣经》上干脆说夏娃是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做成的。而据日本思想家、教育家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中介绍,日本女性受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家务,她们从幼年起,就被教导要否定自己——作为女儿为了父亲、作为妻子为了丈夫、作为母亲为了儿女而牺牲自己。难怪法国哲学家波伏瓦认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即是在教育和习俗的环境中被社会塑造的。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对女人的道德和智力造成的结果十分严重,以至于人们认为这些后果是源于女人的固有本性。这种情形,与英国作家、哲学家肖伯纳曾经指出的事实如出一辙:实际上,“美国白人先是把黑人贬到擦皮鞋的地位,然后据此得出结论说,黑人除了擦皮鞋什么用处也没有。”大哲学家让·雅克·卢梭将人类中的不平等归纳为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和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两类,他认为自然的不平等不知不觉随着“关系”(指交换关系)的不平等而展开。男女不平等正是如此!如果说男尊女卑在迷信与神学占统治地位的科学蛮荒时代大行其道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科学昌盛的现代歧视女性居然还大有市场,就不能不让人感叹男权社会要么是无知,要么是“不健康的自私”(即损人利己),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三、一个思路

英国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前驱罗吉尔·培根认为,人类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四:崇拜权威、因循旧习、固执偏见和狂妄自负。我想,歧视女性,大抵源于前三者。犯错误不可怕,知识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产生的,怕就怕知错不改,环顾左右而言他。

最近,英国科学家通过分析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北美洲和南美洲的51个国家的女性他杀死亡率和男性死亡率发现,当大男子主义驱使男人压迫和不尊重女性时,受害的不仅仅是女性,男性本身也是这种不平等的牺牲品——大男子主义缩短男人的寿命。这一科学研究成果证实了加里·贝克尔观点的真理性。贝克尔因为“将经济分析扩大到人类行为相关的领域”而在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其《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的名著中提出,歧视者不仅损害被歧视者的利益,也因此损害自己的利益。

既然男尊女卑乃愚昧的偏见,既然歧视女性也会损害男性的利益,既然当今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自然包括两性和谐,两性和谐又离不开女性的发展,那么,社会就应该尽可能消除性别歧视,包括取消不平等的男女差别退休规定,给女性与男性以同样的发展机会。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每个劳动者的脑力、体能和业绩分别规定其退休年龄,可能是最公平的。但要逐一甄别全社会每个劳动者的能力和业绩,成本极高,可操作性非常小。一个低成本的变革思路可以是“一刀切”,即无论男女,无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一律60岁退休。与此同时,赋予劳动者按现行年龄规定退休的自由选择,其福利待遇与60岁退休者相同。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思路,是因为它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可操作性强,能够应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各行各业职工退休的复杂情况。按照这个思路出台的新政策,将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实现退休年龄上的男女平等,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二是可以兼顾企业女工与女干部、女知识分子的不同需求,既有利于女干部、女知识分子继续工作,避免其宝贵人力资本的浪费,又给予企业女工在福利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提前退休的自由选择,避免在女性内部产生所谓的不公平;三是不会引起大的社会震荡,因为具有弹性的新政策涵盖了现有规定,女性全部选择60岁退休或全部选择按现有规定退休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可能出现,男女从不同龄退休到同龄退休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至于在就业压力严峻的时期,可考虑将男女退休年龄均提前至55岁、50岁甚至更早。事实上,近年来党政机关和企业改革中已经这样操作了,而且效果较好。

标签:;  ;  

这只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吗?_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