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孙慧

孙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01

【摘要】目的:讨论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方法:从2017年1年-2018年2月我院发生的护理危险事故中进行随机选择,选择例数为62例,针对相应的感染危险因素实施护理管理行为,并对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和统计后,在62例护理危险事故中,肺部感染有26例、消毒液处理不当有13例、针刺伤有15例,交叉感染有8例;在实施护理对策后,其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实施护理对策前,经过统计学计算后(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染科的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感染危险情况,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的避免感染危险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传染科;护理行为;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传染科是医院内一个特殊的科室,因为本科室接收的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传染疾病,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染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以及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等等[1]。为了减少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产生的感染情况,我院从2017年1年-2018年2月我院发生的护理危险事故中进行随机选择,将其中的62例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对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管理对策,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年-2018年2月我院发生的护理危险事故中进行随机选择,选择例数为62例,参与护理的工作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9.2±3.1)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为2-12年,平均(7.2±0.8)年。

1.2方法

将本次随机选择的62例护理行为中的危险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导致护理危险事故中的感染因素,并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管理,以降低护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

1.3管理对策

1.3.1对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

传染科患者应用过的床上用品可能带有传染病菌,因此在处理患者应用过的物品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其放置在专用的污染袋中,然后将其运送至消毒室内进行处理,注意处理此类物品时不可与其他病房物品一起消毒,需要进行单独处理[2]。对于患者应用过的痰盂以及脸盘定期更换并予以严格消毒。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分泌物、渗液以及体液时压做好防护,例如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等,应用完毕后的口罩和手套等等也需要进行统一处理。

1.3.2完善安全质量制度

在科室中建立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例如对于一次性消毒物品的控制,对废弃标本的处理以及对感染性敷料的处理。建立起完善全面的消毒隔离操作系统以及质量分析系统[3],并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系统,以有效的评估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提升护理质量。

1.3.3增加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科室内定期开展护理培训工作,对于发生率较高的护理危险事故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护理行为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操作[4]。定期开展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够力培训,培训后进行相应的考核。

1.3.4增加个人防护意识

作为传染科的护理人员,每天会接触很对传染病患者,因此自身受感染的几率比较大。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按照严格要求进行着装和佩戴[5],还要注意手和各种器械的消毒,避免出现外伤,如果护理人员出现外伤,在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现和验证方式分别为%和卡方值,判定形成统计学意义用P <0.05作为标准。

2结果

2.1危险事故构成情况

经过分析和统计后,在62例护理危险事故中,肺部感染有26例、消毒液处理不当有13例、针刺伤有15例,交叉感染有8例,见表1。

3讨论

作为传染科的医护人员来讲,每天都会接触较多的传染病患者,不同疾病的患者之间可能会通过护理人员的操作发生感染,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对科室中危险事故的构成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在62例护理危险事故中,肺部感染有26例、消毒液处理不当有13例、针刺伤有15例,交叉感染有8例,其中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因素。针对以上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可以减少通过护理人员带来的交叉感染,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患者肺部的感染几率。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知识培训,可减少消毒液处理不当的发生率,保证护理人员更加合理的应用和处理消毒液。通过完善安全质量制度,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一定的约束,保证患者能够按照标准的护理方法执行,以减少肺部感染以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通过增加个人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可以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既保护了护理人员本身也减少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综上所述,通过了解危险事故构成情况来实施相应的管理对策,可有效的降低感染事故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武传霞.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6,12(10):430.

[2]张春艳,常瑞.传染科护理行为的感染危险因素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6,03(3):134-135.

[3]于雪.传染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管理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6,(8):91-92.

[4]杨丽娜.传染科护理行为中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9):1196-1197.

[5]邓德慧.传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3):264+264,265.

论文作者:孙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分析论文_孙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