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产生条件
樊倩倩*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民本思想、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也是在顺应国际发展新变化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中应时而生的。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经济体系;群众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淀,同时也是顺应国内外发展新变化的产物。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解放,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为之奋斗终生。他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着手,分析指出社会的发展不仅依靠生产力的推动,还依赖于生产力的主体,即人民是否享有生产力。他们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巩固和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社会生产力。他们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能够创造出推动历史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理论指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自孔子从殷商以来的天命神学中将人解放出来后,“爱人”、“为政以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的爱民、重民、富民等民本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自汉武帝起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思想并代代传承,虽然受社会制度及自然经济条件落后,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影响使得民本思想在实施时受到限制,但中国共产党人还是在这种美好愿望中汲取精华,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他们消除了封建社会中“君”与“民”的界限,牢记初心和使命,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该思想根据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增加了新的实践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思想和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中国发展新需要形成的。毛泽东强调“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1],邓小平始从人民立场出发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当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务必遵守的原则和底线。中国发展进入“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出现新常态,以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确立新发展理念,首先就要明确为谁谋发展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在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思人民所思,急人民所急,他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
作为渭北旱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春玉米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自然降水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但由于气候原因,渭北旱原的年降水量波动较为剧烈,同时季节性降水分部也十分不均匀,加上原本土壤肥力较差的因素,使得渭北旱原的春玉米产量一直处于不稳定且难以提升的状态,对于该地区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之下发现,通过秸秆覆盖,不但可以更有效的降低土壤中水分蒸发现象,从而有效的保墒蓄水,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以及减轻土壤盐碱化等功效。因此,对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进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国际话语权明显增强,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不可否认,我国的发展建设面临诸多难题。就国内形势而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时代,但发展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收入分配不均,城乡间、东西中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贸易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不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任重而道远。就国际局势来说,世界仍然动荡不安,局部冲突不断;英国退出欧盟,中美贸易战等热点问题使得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威胁论”充斥着西方媒体,中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阻力不断。从人民立场出发,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一思想应运而生。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产生,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民本思想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思想的简单重复,它实现了理论创新,扩展了实践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沉降量在减小,当砾石含量在40%~50%附近时,变形幅度逐渐减小,变形开始趋于稳定。由图9可以看出,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渗透系数在0~15%的砾石含量阶段减小,15%以后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渗透系数开始逐渐减小,砾石含量大于45%后,渗透系数的变化显著增大,这与文献[28]中所说内容相符合,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砾石起到了骨架作用,变形减小,但当砾石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骨架作用增强,细粒含量减小,不能完全填充骨架内的孔隙,渗透系数随之减小。
[ 参 考 文 献 ]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8.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11-03.http: // www. gov. cn/ xinwen/ 2015-11/03/ content_5004093.htm.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6-0126-01
*作者简介: 樊倩倩(1993-),女,汉族,甘肃静宁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标签:以人民为中心论文; 现代化经济体系论文; 群众观论文;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