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辉 孟庆良(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454750)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53-01
卒中后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卒中后情绪低落,无兴趣感,思维迟钝,语言动作减少,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该病1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4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经颅脑CT或MR确诊。其中缺血性脑卒中98例,出血性脑卒中36例;首次发病84例,两次及两次以上发病50例;男88例,女4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
1.2 诊断标准 中风后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焦虑、不思饮食、睡眠障碍、语言动作减少等抑郁状态,且持续两星期以上,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以上者。并排除既往有抑郁症病史、使用了某些可致抑郁症的药物,以及急性期由于意识障碍不能完成HAMD量表评分者。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内关、人中、四神聪、百会、合谷、太冲。
2.2 操作 内关行捻转提插泻法,人中用雀啄泻法,四神聪、百会用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行捻转泻法,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进行1-3个疗程的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HAMD评分减少75%,主要症状消失,意识思维清楚,情感正常,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显效:HAMD评分减少50%,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可基本自理,能主动完成肢体训练,但兴趣不大。
好转:HAMD评分减少25%,抑郁症状有所改善,能在肢体功能许可范围内自理生活,不能主动完成肢体训练。
无效:HAMD评分减少<5%,抑郁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134例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平均为29.67±6.79,治疗后为4.81±3.16,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两次或两次以上发病患者的HAMD评分高于首次发病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量表评分均明显减低,但两组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表1 首次发病与反复发病患者HAMD评分
注: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首次发病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多次发病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3.2.1 结果 本组134例,经治疗后痊愈45例(占33.6%),显效56例(占41.8%),好转24例(占17.9%),无效9例(占6.7%),总有效率93.3%。
4 讨论
脑卒中是威胁患者生命,导致病残,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临床中发现,部分卒中患者,其肢体损伤或可很快恢复,但其精神发生障碍,常影响其正常生活,部分患者表现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状态,多次发病患者的抑郁程度更为严重。故抑郁情绪已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恢复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常以心因性反应引起。其病程长,易反复。治疗上主要采用抗抑郁药治疗,如多塞平、氟西汀等。虽有一定疗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不宜长期服用。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郁证”范畴,常因卒中之后机体偏废不用,舌强语謇,患者多悲愁思虑,致肝郁气滞,神失所养而发为本病。而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用以治疗心身疾病由来已久。在治疗上,通过针刺内关、人中以醒脑开窍,四神聪、百会可调神解郁,合谷、太冲为四关穴,针之可疏肝理气,开郁化滞。诸穴合用,共奏疗效。通过疗效分析显示针刺对调节患者的抑郁情绪是非常有效的。由此可见,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较之药物治疗,既无副作用,又快而捷便,且缩短了疗程,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另外,在针刺的同时,还应适当配合心理疏导,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论文作者:孟凡辉,孟庆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
标签:患者论文; 针刺论文; 评分论文; 疗效论文; 抑郁论文; 首次论文; 抑郁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