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并不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矩论文,并不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是做父母最大的心愿。但是孩子的任性、没规矩却往往成为父母的一块心病。吃饭的时候挑食,故意把不喜欢吃的弄洒了;看到小朋友在玩好玩的玩具,就一定也要有,不行就去抢过来;总是爱到处乱摸,无论说多少次不能动,他都不听……
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都很头痛,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不理会大人的要求。家里就像是个火药桶,家长生气、孩子哭闹。
孩子为什么不守规矩?
当孩子不听话、没规矩时,我们往往会很生气,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差。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就不会这么生气了。
原因1 掌握总比知道难。
一个规则给孩子讲了很多遍,可他还是不记得,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事呢。其实大人有时也一样啊,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孩子的记忆能力还正在发展之中,4岁的孩子还经常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忘了自己开始的计划;控制情绪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高兴、痛苦、愤怒都会强烈而难以抑制。尤其是有一类孩子,他们的生物钟不规律,总是烦躁不安,容易不高兴,喜爱哭闹。如果兴奋起来,即使听到父母的要求,也难以马上停下来。
原因2 学习规则。
规则是一种社会的要求,孩子不可能生来就懂,不学就会,不然孩子就是先知先哲了。开始时,孩子按自己的需要行事,难免不符合社会的规范、家长的要求,这并不代表他们故意犯错,他们只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在遇到不好的后果的时候,比如愿望无法达成、父母的批评等,孩子才会逐渐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原因3 我要独立。
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要求独立,要求做自己想做的事。刚学会爬的孩子会满屋子爬来爬去,这儿摸摸,那儿动动,探索世界是他们的乐趣,自己做主能让他们感觉到自身的力量。所以他们会尝试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是被允许的还是不被允许的,他们会经常试探一下纪律的边界在哪儿,他们会对父母说“不”,了解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原因4 只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知道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会从宝宝不同的哭声中知道该给宝宝喂奶了,该给宝宝换尿布……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应该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了,但是如果他们发现用平和的方式要求的事情父母不会同意,而用哭闹却能奏效的话,哭闹会永远成为孩子的杀手锏。
让孩子乖乖“就范”
孩子是纯真的,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设法适应这个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掌握这个世界。在焦虑的环境中,他们学会暴躁;在有规律的环境中,他们学会节奏。如果他们发现哭闹、坚持己见就可以达成自己的愿望,那么他们就学会用哭闹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他们发现只有听话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学会守规矩。
他们在认识和试探这个世界,因此,生气、怒吼并不是一个好方法,这只会让孩子焦躁而不知所措。其实要给孩子立规矩并不困难。下面几招或许可以让你在平和愉快的心情中给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招数1 形成有节奏的家庭生活。
我们知道,很多动物都有生物钟,人也一样。有节奏的家庭生活,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起床了、什么时候该吃饭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而且这些事情会逐渐形成孩子内部的需要,到一定的时间,孩子自然就会想去做什么了,不用父母提醒。这一点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很重要,因为要求孩子等待和控制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是困难的,而有规律的生活加上明确的说明,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些规则,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招数2 提供明确而适宜的规则。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规则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不同。总的来说,规则不宜过多,对越小的孩子越要简单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地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于1岁的孩子可以更多以预防措施为主,在不危及他们安全的情况下,少提规则;而对于4岁的孩子则可以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和孩子一起列出一个少于5条的规则清单。
招数3 建设性的意见永远比批评重要。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往往第一个反应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能把牛奶倒进鱼缸呢”、“你怎么不和小朋友好好玩,去把别人的玩具推倒呢”、“你如果现在玩玩具,今天你就别吃饭了”……严肃的批评虽然能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他依然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而且会让孩子觉得心里紧张、焦虑。
如果这时我们告诉孩子错误的原因,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补救,不仅可以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可以引发孩子积极的活动。比如“我知道你想给小鱼喂奶,因为奶有营养,但是鱼和我们不一样,它需要清水和鱼食,我们一起来给它换上清水,好吗”、“玩具倒了,小朋友不高兴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搭起来,好吗”、“现在是吃饭的时间了,把玩具给妈妈,不过妈妈答应你,吃完饭后和你一起玩”。
招数4 巧妙应对孩子的哭闹。
如果孩子一哭闹就答应他们的要求,就等于是鼓励了他们的哭闹,对哭闹的孩子大喊大叫可能会让他们紧张、焦躁,甚至退缩。因此严肃而平和的心态也许是对付孩子哭闹的最好方式。
当孩子1岁多时,安慰和转移注意力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当孩子长大到2岁以后,冷处理就成为可以选择的好方法。当孩子哭闹时,不妨暂时不理他们,他们会渐渐安静下来,乖乖地来找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虽然要故意表现出不关注孩子,但是不能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外,或者把孩子独自关在一个小屋里,这样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
招数5 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会让父母很生气,可是孩子的进步却往往被父母忽视,其实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表扬和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更能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更快地成长。比如,收集孩子当天表现好的地方,和孩子一起分享,鼓励他继续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