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全球化的后果——兼论全球化问题研究的路径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后果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的后果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全球化问题的焦点之一。(注:笔者曾经以《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后果》为题初步分析了全球化的后果。参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笔者认为,要真正客观和全面地认识、把握全球化的后果,就必须找寻探索研究全球化后果的正确路径,并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剖析全球化的后果。
一、全球化后果问题的研究现状
自从莱维在1985年发表的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正式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以来(注:张宝珍:《经济全球化需要研究的十大问题》,《世界经济》1998年第9期。),全球化就极为频繁地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被提及,它已成为使用率最高的现代词汇之一。
近年来,国内的众多学者对全球化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全球化后果的研究。这些对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后果进行的研究中,一部分的研究对象是对所有国家进行研究,而另一部分的研究则是仅仅限于就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行论述。
全球化对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带给各自的利益也是不均等的。普遍的观点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较大,但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对于发达国有来讲,受益较大的原因是:(1)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扩大了经济活动范围,使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得以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2)全球化促进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WTO等经济组织的推动使国际贸易量大幅增加;(3)全球化促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全球扩张,并使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4)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加剧,促使发达国家经济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当然,全球化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难免会对其就业以及工资和收入水平产生一些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全球化一方面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些机遇,反映在:(1)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2)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3)全球化带动了多种形式的自由经济区的发展;(4)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5)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的任务越来越大;(3)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郭连成,2000)
上面所转述的全球化后果,无论从分析方法还是从分析结果上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即采用“二分法”的分析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证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好处和弊端。虽然各个学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分析角度不同,但得出的结论普遍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笔者认为,全球化作为一个进程,单纯地讲它的后果和影响是好是坏总是难以显示全球化后果及其影响的全貌。这是因为:(1)利用“二分法”进行研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某一个利益主体的局限之中。从某个利益主体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最终会导致得出的结论存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二分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有其科学的一面,用这种分析方法来分析静态的事物可能有其比较现实的意义。而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用“二分法”来分析全球化的后果和影响是不适合的。(3)用“二分法”来分析全球化的后果和影响,就必须将全球化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分成利和弊两个部分。但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中的某些部分可能是中性的,既无法将它们归入利的部分,也无法将它们归入弊的部分,而用“二分法”进行研究则不能涵盖这些部分的内容。因此,用“二分法”来分析全球化的后果和影响往往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如前所述,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分析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而全球化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自然演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研究全球化的后果就必须反映出这种自然演进的内在规定性。针对目前学术界就全球化后果的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的和静态的分析方法的缺陷,本文尝试应用动态的和纵向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全球化的后果和影响,亦即先分析全球化所带来的表面的后果,然后再分析隐藏在表象里面的、不会轻易被揭示的深层次的影响,并力图揭示出全球化所带来的深层面的后果。
诚然,对全球化后果的认识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仅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探讨全球化的后果。这样做的目的仅是为了抛砖引玉,绝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否定,恰恰相反,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二、关于揭示全球化后果的路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以后,各国就不断努力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各国的活动范围尤其是经济活动范围逐步从区域走向整体,从国内走向国外,这种渐进融合的过程呈现出一种加速度的态势。
15世纪末期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第一页。从历史上看,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进程已发展演变了几百年,并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即分别是16世纪至19世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四个阶段。随着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中,逐步形成了生产经营跨国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科技与产业梯度扩散化。当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以国际政治多元化和国际经济多元化为基础,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领域,包括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全部方面和全部过程的庞大体系。
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过程,正如约翰·邓宁所断言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注:约翰·邓宁:《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之调和》,《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第3期。)世贸组织首任总干事鲁杰罗也曾经说过,“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注:路透社1997年2月18日电。)全球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全面地认识全球化所产生的后果,就必须对全球化进程本身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而要正确认识全球化进程,就必须对全球化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实对任何事物后果的认识,如果它不能够反映和解释事物的本质,那么这种认识肯定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和缺乏实际意义的。因此,要了解一个事物可能会产生的后果,首先必须要理解事物的本质。国外对全球化后果的研究首先也是从全球化直接后果开始的,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对全球化后果的研究慢慢地深入到对全球化本质后果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秩序安排。
在西方理论界中,关于全球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角度辨识、探讨和认知的概念,不存在固定而且唯一的概念。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等都常用全球化来表示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分别从信息通讯角度、从经济角度、从体制和制度角度、从危及人类命运的共同问题角度、从文化和文明角度等不同的视角来界定全球化,从而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论。即使在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化指的是经济现象,即在全球化前面加上经济这个限定词,其含义仍然是广泛的。国内许多学者对全球化也作出了一些界定,例如,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应该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国际分工中的垂直分工越来越迅速,资源的配置越来超越出民族国家的范围,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江时学,2000)另有学者对全球化作了多层面的界定,认为:(1)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过程;(2)全球化在理论上创造着一个单一的世界;(3)全球化是统一和多样化并存的过程;(4)现在的全球化是一个不平衡发展的过程,除了全球经济初见端倪之外,没有出现全球政治体制、全球道德秩序或世界社会;(5)全球化是一个冲突的过程,国家、个人和各种各样的团体、组织以及不同的文化都涉及进来;(6)全球化是一个观念更新和范式转变的过程,是在特定条件下思考问题的方式。(杨冬雪,1999)国内外学者对全球化进行界定时,普遍认同的一点是,他们都认为全球化是一种渐进的趋势或进程,最终能使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国内外有关学者论述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认为,全球化是全球范围的不同利益主体自觉地和充分地追求自身利益的不自觉的和渐进的利益趋同过程,其本质是全球范围内利益追求和利益分配的机制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演化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在地球空间内的最高级的组织形态,尽管现阶段的全球化还仅仅处于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无法阻挡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体现在:面对全球化趋势,任何国家都只能接受和适应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全球化揭示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广度和密度,并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合理地配置全球资源;同时,全球化使各国在相互交织、相互依赖中逐步建立起以规则为本的运行机制,并在这一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逐步走向真正的融合。
三、全球化后果的理论概括
对全球化后果的概括,每位研究者都有各自的角度。笔者认为,全球化的后果明显地呈现出层次的差异性,至少可以从直接后果和深层后果两个层面来概括全球化的后果。
(一)全球化的直接后果
1.世界贸易量进一步增加,而世界贸易的增长又将有力地推动全球化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如在1970—1990年的20年间,世界贸易量增长了近10倍,进出口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到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进出口总额为54148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263亿美元,二者之和占当年全世界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23.4%。据有关资料预测,1997—2004年之间,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6%,而同期的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仅为3.3%,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但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得到的利益比较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实际的垄断者和控制者。
2.跨国公司将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全球扩张和渗透能力。信奉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目前,世界上有跨国公司超过4万家,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多达28万家左右。这些跨国公司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它们控制着世界生产的1/3,世界贸易的1/3,以及国际技术转让的80%。全球化的发展使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从1993年开始的企业兼并浪潮一直未见平息,企业的跨国兼并实质上是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规模经济的需要。另外,跨国公司之间普遍地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战略联盟,使跨国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呈现出决策全球化、经营多样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散化的特点。
3.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是最为显著和引人注目的。每天世界货币交易量以数万亿美元计,资本市场也异常活跃。以股票市场的规模为例,1998年世界股票市场的总额约为27万亿美元,比1994年的资本增加了81.6%,证券市场对全球资源配置所起的支配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此同时,国际金融正日益进入一个全面融合的时期,特别是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了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协定后,世界90%的国家的金融市场得到开放,从而使国际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导致社会财富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配,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金融全球化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金融全球化的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多极化。美元的霸主地位正在慢慢下降,特别是欧元启动后,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随着另外一些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还有可能出现另外4—5种重要的国际货币。
另外,对货币汇率、股市波动进行投机活动的国际短期资本的活动量也增加迅猛。国际短期资本的投机活动已造成了数起金融危机,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剧烈波动,特别是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4.全球化的发展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更加迅猛,国际间的信息网络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十分的明显。“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对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尤为明显的例证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这些技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使生产力日益超越国家界限。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是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互联网初步建成,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各部分之间的距离,提供了加强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新纽带。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使数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金融业务在片刻之间得以完成。可以认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是全球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同时,它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为主导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只有那些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建树的国家,才能在国际中竞争中取得领先的地位。
5.全球化的发展的另一个后果是使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自由。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世界贸易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世界金融市场的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关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世界全部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到1990年,其总数额增加到了2430亿美元,而1997年则突破了4000亿美元的大关。
6.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全球化的发展使人类可利用资源的广度有了很大的拓展。发达国家已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在发达国家主要发展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同时将很多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以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但发展中国家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社会负担成本日益加重,从而影响发展中国家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7.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又会对世界的政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后,冷战时形成的东西对抗、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逐步确立了它的霸主地位,美国利用它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操纵和控制世界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极力推行经济自由主义,这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世界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快了全球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在21世纪会取得进一步的深化,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会不断地增加,近年来,各国政府都深刻地认识到一国如果脱离世界发展体系就不可能发展。各国人民希望和平,必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对世界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全球化的深层次后果
1.全球化在当代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渗透,其内在动力是各个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从1989年开始,东欧和前苏联都纷纷放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走向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使两个并行的经济体制成为历史。纵观当今世界,在真正意义上严格采用计划经济模式的国家已不多见。全球化的发展,使市场经济体制超出了资本主义的范围,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曾长期采用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显示出其优越性的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模式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地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对计划经济模式的放弃有其历史必然的一面;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遵循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了市场经济与计划控制相互融合的混合管理模式。尽管各国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不容置疑的是,市场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形式,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必然的一面。因为制度变迁的方向、力度以及范围是由各种力量的最强者决定的。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最具有竞争力的强国利用它们在国际事务上的垄断地位,尤其在失去以前苏联为首的对抗力量以后,逐步地将其自身偏好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个国家。而在那些发达国家内部,真正控制国家的是那些极少数的垄断者。正如爱德华·赫尔曼所说:“跨国公司的头面人物操纵了全球化的进程,并使之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还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谬误:全球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全球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世界各国采用共同的国际规则。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要求国际分工和交换均要采用相同的“游戏规则”,但由于各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当前现行的国际规则都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全球化经济是全球规模的市场经济,目前它的运行机制是世界市场机制,而世界市场机制与一国国内机制相比,其力量更大,作用更强,盲目性也更大。(童有好,1999)究其原因,是因为全球化的经济缺乏有力的全球宏观调控,全球经济的运行会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无序状态,尤其在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特别容易产生问题。近年来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显示出各国的政治经济及现行国际体制已不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世界经济现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调整政策,加快改革,同时共同对现行国际金融机构、体制、规则等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3.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人类的进步,但各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全球化的发展虽然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世界经济多年来总体上却处在较为稳健的增长状态,这在相当程度上应归功于全球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的利益总是不相同的,这就出现了世界经济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各国经济差距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世界20%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份额从1960年的70%上升到1991年的85%,而与此相对应,世界20%的最贫穷人口的收入份额从1960年的2.3%下降到1991年的1.4%。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可以看到,世界财富的80%被仅占世界人口20%的富人享用;世界上仍有多达26亿的居民缺少最基本的卫生设施;20亿的居民无法喝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在全世界有20%的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时间不足5年。该报告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时认为,造成世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的发展引起各国差距拉大、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的原因则在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平等的经济地位,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缺乏公正有效的国际规则;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弱的特点决定了这些国家在全球化推动的更为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4.国家的主权特征在逐步弱化,但国家利益和民族特性又在加强。国家作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者,拥有独立主权是其最本质的属性,在传统意义上,拥有主权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拥有处理内外事务的独立自主的权力,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单一国家无法驾驭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因此,为了协调各国之间的行动,出现WTO、IMF等超国家的协调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协调机构的数目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各个国家交出部分决策主权,并把它们交由全球化协调机构去行使的现象。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正在遭到侵蚀,正在逐步地弱化,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性质、能力、作用和责任等正在发生剥夺性的改变。但是,国家主权的弱化并不是就意味着民族特性的磨灭和国家利益的消亡。应当看到全球化的参与者仍然是拥有主权的国家,而全球化进程本身仍不过是世界上各个主权国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国家利益的产物。民族特性和国家利益是和国家的逐步消亡相伴随的,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过程还远远不会到来。
5.各个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从实质上讲是个博弈的过程,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各个国家都力图实现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长期以来,传统政治关系所奉行的是非赢即输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是以排他和唯我为其显著特征的,本国的利益往往是建立在他国的损失的基础之上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加快,任何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他国的国家利益,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有时还要主动放弃某些本国的既得利益。各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国际关系中的双赢游戏规则,试图将整个“利益蛋糕”做到最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全球化进程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秩序,但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这个现状都是难以改变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其实也是个博弈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纳什均衡,亦即既然大部分国家都加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那么本国也应主动及早加入,因为在博弈中,受损最大的总是局外人。
6.全球化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过程中,各种冲突可能会增加,全球化的多元性特征仍然会十分的明显。全球化发展中产生的共同利益使各国之间日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特别是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这就使得国家行使权力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使战争失去了往日的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国家之间利益矛盾本身的消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向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都会因为全球化责任、义务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而展开抗争。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它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时点或者某一时段的状态。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是单向的,而是具有多元性特征的。
收稿日期:2000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