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初探论文_李静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初探论文_李静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安洛乡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有效的提问不仅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提问方式,来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作出分析,希望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当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不仅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注重提问的质量。问题的提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实现师生的良好交流,进而达到教学目的[1]。

一、问题的提出要开门见山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都“一针见血”,尤其是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教师通常都会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稍加思考就可以对问题进行回答。具体说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使语言尽量简练,如果表达过于复杂,反而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进行提问,比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提问:“登上鹳雀楼的是哪位诗人?诗中描述了哪条大江大河?“尽”和“欲”是怎样拼读的”?通过这些简单知识点的提问,就迎合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便于学生尽快理解该诗的相关内容。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秋思》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进而向每个小组提出如下问题:“《秋思》主要的内容是什么?在阅读中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的提问方式更加直接有效,如果学生可以对答如流,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该诗的相关内容[2]。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梯度

通常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较为欠缺,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因此需要教师在提问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通过所提出问题难度的加大,让学生从略知到了解再到懂得,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吸收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比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谁给作者上难忘的一课?这难忘的一刻是什么内容?为何令作者感到难忘?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对哪堂课印象深刻?这五个问题由浅入深,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教师没有提出问题就让学生阅读,很多关键内容的学习就会被学生忽略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具有梯度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搜索答案,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3]。

三、问题的提出要因势利导

通常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需要考虑到如何做好课堂的导入环节和内容充实的教学过程,并且重点考虑到如何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合理的进行问题设计。然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语文素养更是千差万别,看待事物都有着不同的角度。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更要在问题提出后观察学生的思考情况和回答情况,如果学生的表现情况没有达到预期,教师可以尝试的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把思路重新回归到课堂。比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如下问题:“大家有没有和时间赛跑的经历呢?”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往往不知道争分夺秒就是和时间赛跑的意思,所以对于教师的提问鲜有学生回答,这时教师就要转换表达内容,立刻提出新的问题,比如:“眼看上学就要迟到了,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加快脚步。寒暑假即将结束,发现作业很多没有完成,我们要和时间赛跑,马上去追赶进度,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哪些和时间赛跑的经历吗?”经过教师问题策略的改变,相信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积极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4]。

四、问题的提出要带有情境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产生的想法是建立在自身的观察基础上,并非凭空想象。因此,想提升问题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以此填补学生的思想空白,从而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学习《观潮》时,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这种壮美的自然景象,所以在课文中难以体会作者激动和紧张的心情,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创设进行有效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具体的提问内容如下:“很多学生都没有亲历过潮起潮落,但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观潮这篇课文有所感悟,大家能否回想课文对大潮的描写那哪部分内容最为精彩?当大潮从远处涌来时,游客们都有怎样的反应?试想下,假如自己刚好也在观潮现场,心中会不会感到激动和紧张呢”?通过有效的提问,学生就会更好地“欣赏”到这一壮美景象。再如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时,外出旅游住过南方高教楼或者蒙古包的同学,一定会这篇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睡过火炕的同学,后背传来的热度会使你感到舒适吗?住过高教楼的同学,是否有种自己在半空休息的感觉?置身于大草原下的蒙古包中,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同学们想更深入地了解本篇课文的知识吗?”通过这些带有情境的问题,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进一步激发[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使提问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实效性。具体说来,要做到问题提出的开门见山,让学生迅速作答;使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并逐渐增加难度,还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此外,所提出的问题要带有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媛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初探[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2).

[2]刘尧军, 何宗会.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初探[J]. 散文百家:下, 2016(11):136-136.

[3]赵鹏勋.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初探[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11):144-144.

[4]王志芳.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艺术初探[J]. 关爱明天, 2016(1).

[5]王玉花.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初探[J]. 新课程(上), 2015(1).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初探论文_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