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评”改革效果的调查分析
徐 芳1,2李晓轩1,2李超平3程津培4
(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
摘要: 2018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为落实“三评”改革随后又开展了“清四唯”行动。“三评”改革实施一年以来,效果究竟如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科研人员对“三评”改革是赞同和支持的,一年来的改革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对此,本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三评”改革,“清四唯”行动,政策效果,科技评价
一、引 言
科技评价向来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2018年7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三评”改革)文件[1]。此前,我国政府也多次发布过科技评价相关政策和文件,或是由部门发布,如2003年科技部发布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2];或是在其他政策中提到科技评价相关内容,如2012年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3]中,强调了“科技人才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改变将论文、专利、项目等数量与科研人员评价及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但是,由中办和国办专门针对科技评价联合发布“三评”改革文件,尚属首次,体现了中央对科技评价改革问题的高度重视。为落实“三评”改革文件,2018年12月底,以科技部为首的五部委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清四唯”行动)[4]。按照要求,各单位需要切实梳理和清理与“三评”改革精神不相符的各类办法和工作,试图克服科技评价的弊端。
改革效果如何呢?从报道来看,相关部门落实改革精神,在进一步规范人才项目称号的使用上出台了新的规定与办法。如,教育部提出“长江学者”聘期结束不得再使用学术性、荣誉性称号,并提出避免与其它同层次人才项目重复支持等亮点措施[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出“避免人才项目异化使用”的公开信[6]。地方和机构积极探索与创新相适应的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如,深圳在“三评改革”上率先突围,在科改22条新举措中提出项目评审实施“主审制”、人才评价积极推行“代表作”制[7]、机构评估探索推行“里程碑式”管理[7]。又如,清华大学取消博士生须达到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申请的规定,改为“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8]。“三评”改革文件的发布及时呼应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改革不合理的评价制度的长期期盼,“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学界人士表示“这份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件是科研管理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提出的一些想法到底合不合适,可以在实践中动态完善,最终形成长效机制。”[9]但在肯定“三评”改革声音外,不少科研人员仍然存有疑惑和担忧。“清四唯”后唯什么?“三评”改革后如何开展科技评价,特别是人才[10]和基础研究[11]的评价方法和标准问题成为热议话题,关于同行评议方法的讨论也日益增多[12][13]。也有人担心“三评”改革仅是一阵风,实际效果有限,“清四唯”后科技评价没有了简单易行的量化标准,会不会使非学术因素趁虚而入,从而干扰甚至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不公平[14]。
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如今的97.5%,其中20~30岁的人群占30%。这个年龄阶段大部分都是青年大学生,而青年大学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他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自信程度和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
这些案例和实践对“三评”改革政策效果做了一定的描绘。然而,改革效果究竟如何,需要开展系统性的效果评价,从而切实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改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科研人员获得感的角度出发,开展“三评”改革效果的调查分析。
新会计核算模式里的相互衔接是指“双基础”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相互协调,编制出的“双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体现出新会计制度的“双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对现金收支业务进行平行记账。非现金收支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预算会计不做处理。期末二者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将差异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两者因核算基础与方法的不同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和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异,揭示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内容
同样的调查结果也在关于“唯帽子”和“唯奖励”的问题调查中发现。仅有1.7%的调查者认为“唯学历、唯职称、唯帽子”的现象在科技评价中得到明显好转。17.9%的调查者表示有些好转,超过80%调查者认为没有发生多少变化。关于“唯奖励”问题的改善,调查者反馈结果与前两者相似,超过80%调查者认为该问题在“三评”改革前后没有发生多少变化。
(2)深化“清四唯”和减少不必要的各类评估评价活动。如,“减少名目繁多的人才帽子,给予科学家稳定的长期支持,同时严格规范学术道德,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尽可能取消各种评奖、各种人才计划,各种评估”、“减少各类国家奖和省部级奖的评审,交由各学术共同体(全国性学会和行业协会)评审;取消科技进步奖,成果水平高低应交由市场检验”、“各级主管部门减少高校的各类评估,可降低高校追求‘四唯’。”
其二,“三评”改革的效果调研。具体调查国内现有的科技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和唯奖励”的现象是否有所转变?“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是否切中我国科技评价改革问题的要害?
其三,“三评”改革的政策落实情况。具体调查基层科研机构内部是否开展了相应的清理或改革?如果一年来“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没能明显改善我国科技评价不良状况,调查者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哪些方面?
其四,科研人员对我国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为什么会选择做Pét-Nat?“本来就想要做点不一样的酒。其次在自然酒的世界里Pét-Nat很常见,也喝过很多。再则,上半年去了奥地利,红白混酿不仅不是禁忌,似乎完全都不叫问题。于是就做了这款贵人香和品丽珠的Pét-Nat。实际过程里有很多随性的部分,并没有很有计划性。但这样又未尝不可呢?”戴鸿靖说道。
2. 问卷发放与回收
多数科研人员认为,“三评”改革切中我国科技评价改革问题的要 害,具有一定针对性。 近1/4(23.6%)调查者表示“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直击我国科技评价改革问题要害,近半调查者(48.8%)认为该两项政策具有一定针对性,也有27.6%调查者认为政策没有击中问题要害(见图2)。
3. 调查样本
总体上,科研人员对“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是赞同和支持的。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我国科技评价仍然亟待改革。 81%调查者表示赞同,甚至非常赞同“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13.4%调查者表示无所谓,4.3%对这两项政策持有反对态度。2017年课题组曾就我国科技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过调查,当时98%调查者认为我国科技评价改革非常必要和紧迫。两年间,我国政府多次出台了科技评价改革相关政策与措施,包括2018年启动的“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在这么多政策密集出台的前提下,仍有95%左右调查者认为我国科技评价改革是必要的,同时一半以上(55.8%)调查者认为改革仍然非常必要和紧迫(见图 1)。
表 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返回问卷中,男性调查者945人(占比82.9%),女性195人(占比17.1%)。从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和科研时间信息得知,80%调查者年龄分布集中在30-50岁,正处于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同时,超过96%的调查者已经从事科研工作至少6年,更有超过一半(57.8%)调查者已经从事科研工作15年以上。毫无疑问,这些调查者经常性的参加各类项目、人才等评审评价工作,具有丰富的评价与被评经验。从被调查者的专业技术职务和获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等信息得知,95%的调查者具有副高级及以上的职务,将近一半(48.3%)调查者入选了有关部门的人才计划或获得相关人才项目的资助。可以说,本次调查聚集了相当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对科技评价有较深的认识,可以给出较为客观且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调查对象所在单位的性质来看,我国各类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均有一定代表的人员参加了本次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工作性质来看,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条件支撑等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调查者都参与了本次调查,表明了本次调查范围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指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全体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崛起的“中国梦”的社会成员在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中,对构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充分信任与坚定信心。
三、问卷结果与分析
调查完成后,课题组采用SPSS 24.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科研人员对“三评”改革的态度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从事科学研究且水平相对较高端的研究人群。这类人群一般任职于相对优秀的科研机构与高校,主要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承担过国家或地方省市、企业的重要项目,有较高水平的研究产出。为了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操作的可行性与便捷性,课题组以最近5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人员为基本库,在考虑各学部申请人员的比例、申请杰出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人员的比例、获得资助人员与未获得资助人员的比例等因素,随机抽取13331名科技工作者,最终有1140名返回了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2. “三评”改革的主要效果
课题组搭建了网络调查系统,根据设计的问卷生成了本调查的网络问卷。然后,课题组将所有调查对象的电子邮件导入调查系统,为每一个被调查对象生成了唯一的调查网址,并通过调查系统给调查对象的电子邮箱发送了调查网址,邀请被调查对象参与调查。在发给被调查对象的电子邮件中,课题组阐述了本调查的深远意义,并告知被调查对象本调查完全匿名,且根据相关统计法规对被调查者提供的信息保密。
从综合测井成果(图3)来看,本钻孔深度较浅,岩性组成比较简单,基本以松散层(黄土和粉质黏土)、泥灰岩及溶洞组成,在泥灰岩层段除了溶洞以外,其他部分破碎比较严重,少见完整岩石。
图 1 关于科技评价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调查结果
图 2 “三评”改革是否切中我国科技评价改革问题要害的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还特别设置了开放性答题,邀请调查者针对我国科技评价改革提出意见与建议,共有626名(54.9%)调查者提出了6万余字的意见与建议。核心意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聚焦于系统评价“三评”改革的政策效果,但在实际操作时,设计了四个方面9个问题,以方便科研人员填答。调查问卷的四个方面内容如下。
图 3 科技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和唯奖励”的现象是否好转的调查结果
3. “三评”改革的政策落实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三评”改革在基层机构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仅有16%调查者反映所在机构开展了与“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相关的实质性清理或改革。更普遍的是,34.8%调查者表示虽然开展了相关清理或改革,但仅仅是走过场。近一半(49.2%)调查者反映所在机构根本没有开展相应的清理或改革(见图4)。
图 4 “三评”改革在基层机构执行情况的调查结果
“三评”改革效果不显著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政府、科学共同体、社会、技术方法,以及政策执行力差等多方面。 关于“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没能明显改善我国科技评价不良状况的原因,将近一半(47.1%)调查者认为是政府力量过于强大,“计划经济式”管理惯性强。同时,58%调查者认为共同体也负有责任,承接评估评价任务能力薄弱是主要原因之一。72.7%调查者反映社会各种横向排名和量化评价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对主流评价造成了不良影响。超过80%(83.8%)调查者提出“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后,还没有找到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来替代,故而我国科技评价不良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地,81.4%调查者指出当前缺乏落实科技评价改革的手段和措施,执行力不够(见图5)。
2.4 两组患者纤溶系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IB、D-二聚体、t-PA及PAI-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纤溶系统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图 5 “三评”改革效果不显著原因的调查结果
4. 开放性意见与建议
从具体效果看,“三评”改革后,科技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和唯奖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显著好转。 在调查中,仅有3%不到的调查者认为“唯论文”现象在自己所了解的科技评价活动中得到明显好转。近1/4(24.7%)的调查者表示有些好转,绝大部分(72.4%)调查者认为“唯论文”现象在“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前后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见图3)。
(1)呼吁科技评价改革真正落实与切实执行。“目前的情况是口号和政策都非常明确和正确,但是实际执行情况非常差。建议加大落实整改的力度,树立整改的典型和标杆。广泛征集关于如何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的意见建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行政和执行方法,使得‘三评’、‘破四唯’收效甚微,流于表面化,反而有害于老实、踏实做事的人。“三评”和“清四唯”本来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皮毛瘙痒多,实际执行几乎等于零……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我国原有科技评价体系根深蒂固,改革阻力重重,必须抓住重点国企和单位,建立改革实验区和示范区,试行摸索改革新的合理有效评价方法,为我国科技追跑直至全面领跑打下扎实科技创新沃土!”
其一,科研人员对“三评”改革的态度。
多年以来,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工作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对外语语言教学的要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一方面是教学人员构成复杂造成的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缓慢,此外还有外语课程建设发展方向不明,学生生源结构变化等多种问题。而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抬头率”,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能是当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外语通识课程建设提高目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效能,增加学生外语学习动能。
(3)提出“清四唯”后科技评价的新方法与新标准。如,“对人才和贡献的评价应借鉴诺贝尔奖评选机制,追溯其对中国和世界科技、经济等真实贡献,由第三方客观评价,无需申请人自己申报或自吹自擂。”、“把对国家、行业、产业的推动作用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看实际成效,是否在研究领域有突破,是否引领了科技进步,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等作为评价重要指标。”、“科技评价应与学科定位紧密呼应:国家一流学科应以评价国际影响力为主;国内重点学科,应以评价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为主;国内一般学科,应以评价培养学生为主。”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 论
“三评”改革实施一年以来,总体上,科研人员对此是赞同和支持的。“三评”改革对改进科技评价工作,优化科研环境也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科技评价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在问卷调查中,科研人员从政策本身,包括政策的执行等都提出了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具体来说,本文通过对科研人员开展关于“三评”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73%的被调查者认为“三评”改革切中我国科技评价改革问题的要害,改革具有一定针对性。从政策效果看,72%甚至高达80%被调查者认为,“三评”改革后,科技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和唯奖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2)近50%被调查者表示所在的机构开展了与“三评”改革和“清四唯”行动相关的清理或改革。但是,34%被调查者认为机构开展的清理或改革仅仅是走过场。从影响“三评”改革效果的原因看,政府、科学共同体、社会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清四唯”后缺乏新的科技评价方法,以及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3)81%科研人员普遍支持“三评”改革,呼吁改革能够得到真正落实与贯彻执行。同时,科研人员希望深化“清四唯”和减少不必要的各类评估评价活动。针对“清四唯”后如何开展科技评价,科研人员也结合自己的学科领域和研究工作特点提出了建议。
2. 建 议
“三评”改革一年以来,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认同,但是距离切实产生效果还有相当差距。“三评”改革涉及到整个系统的优化,仅靠出台文件和单方面力量,效果是有限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机构、学会、科学共同体等各方面的协同,还需要创新科技工作分类评价方法。为促进科技评价改革进一步产生实效,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将科技评价的工作重心落在宏观管理与规范引导上,尽量减少各类评估的频次和“给帽子”等微观干预。当前,避免“重复带帽”、人才称号限期使用等工作简单好操作,已经在部分落实和执行中,但是许多单位还在观望,并没有创造性地采取实际行动改革触及深层利益与关键问题,深化“三评”改革从自身做起的典型范例还不多。
第二,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切实清理内部各类考核评价活动和管理中与“三评”改革精神不相符的办法与举措,并积极修改与调整。同时,学术高地机构要勇于担当,大胆探索和实践,构建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有利于重大原创研究、成果转化和支撑平台等的特色化分类评价体系,破除长期简单量化的方法,实现制度的改变和人的改变并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合个影,不管跟谁,什么长什么局,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跟放个屁一个方便和简单。可是对病危的楼兰来说,就是那般困难——她既不能坐起来,也不能站起来。摄影师已经动用了轻武器,一个不大的照像机挂在胸前摇来晃去。他双臂紧抱,一筹莫展。这可怎么办呢?摄影师愁眉苦脸地说。
第三,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加强同行评议能力建设和标准方法研究。科技评价学会协会要积极开展科技评价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学术交流、探索塑造科技评价标准与行业规范、开展同行评议制度建设、培训与宣讲,促进科学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同时,在科学共同体内部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督察和约束机制,重点开展科学家信用监测、科技评价改革和落实的问题分析以及好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协助推进科技评价深化改革和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7/03/content_5303251.htm [2019–08–16].
[2]科学技术部. 关于印发《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2003/200512/t20051214_54941.htm [2019–08–20].
[3]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http://www.gov.cn/jrzg/2012-09/23/content_2231413.htm [2019–08–13].
[4]科技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科院, 工程院. 关于开展清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 https://www.sohu.com/a/271091740_99943296 [2019–08–24].
[5]王俊. 教育部公布“长江学者”管理新办法, 亮点是啥? |政解. http://www.sohu.com/a/255349815_114988 [2019–08–2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关于避免人才项目异化使用的公开信.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73839.htm [2019–08–13].
[7]远方. 深圳推出科改“22条”都说了啥? https://www.lihebituo.com/2521.html[2019–08–20].
[8]顾淑霞, 刘蔚如. 清华大学发布《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48/2019/20190419111209810655818/20190419 111209810655818_.html [2019–08–19].
[9]陆琦. 科研人员点赞“三评”改革: 学术圈不能搞成足球俱乐部转会.http://news.sina.com.cn/o/2018-07-05/doc-ihevauxk7082596.shtml [2019–08–22].
[10]付丽丽, 刘垠. 破除“四唯”怪圈, 人才评价指挥棒有了新方向. http://tech.sina.com.cn/d/i/2019-03-07/doc-ihsxncvh0481785.shtml [2019–08–17].
[11]盛怡瑾, 初景利. 同行评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出版科学,2018, 26(5):46–53.
[12]杨苏松. 学术评价中量化评价和同行评议的简单对比研究. 中外交流,2018, (44):22–23.
[13]多位学术界人士谈清理四唯乱象避免新的不公. http://edu.sina.com.cn/l/2018-10-31/doc-ihnfikvc5786267.shtml [2019–08–20].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Sanping" Reform
XU Fang1,2 LI Xiao-xuan1,2 LI Chao-ping3 CHENG Jin-pei4
(1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4Center of Basic Molecular Scienc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singhua University)
Abstract: In 2018, the Central Office and the State Office jointly issued the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roject Evaluation, Talent Evaluation and Institutional Assessment”, and subsequently launched the "Qing Siwei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Sanping Reform". How is the effect of “Sanping Reform” over one year?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finds that overall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gree with and support the “Sanping Reform”. The reform has indeed played a certain but limited role.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sanping reform,Qing Siwei Action,policy effectivenes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9.03.022
作者简介:
徐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评价,科技政策。
李晓轩,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评价,科技政策。
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
程津培,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物理有机化学研究。
项目资助: 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专项(GHJ-ZLZX-2019-32-9)、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研究会项目(Y9J036160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基金项目(Y8X1171Q01)。
(责任编辑 肖利)
标签:“三评”改革论文; “清四唯”行动论文; 政策效果论文; 科技评价论文;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论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 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