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中医医院 湖南湘乡 4114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式及其相应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19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确定肿瘤位置、大小、类型,再综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术式。结果 19例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7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患者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4例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同时切除胰头。19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现象,术后2例患者出现胰瘘,均采取保守治疗方式痊愈出院。19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2~16月,未出现复发患者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因其生长缓慢且位置一般较深,术前难以根据患者表现及检查准确判断出病理类型,针对这部分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手术,避免肿瘤转移甚至癌变。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治疗时机;术后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胰腺囊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加深,这对于该病的术前诊断、病理确定、术式选择等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但是因胰腺囊性肿瘤的发展较为缓慢,且生长位置较深,难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及术前普查给予准确诊断,造成不少患者误诊甚至漏诊,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隐患[2]。对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3月共收治胰腺囊性肿瘤患者19例,男4例,女15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3.5±3.8)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检查、B超检查,肿瘤直径2.0~14.8cm;肿瘤位置:9例位于胰腺头部、7例位于胰腺胃部、3例呈全胰腺;组织性病理检查结果:单囊性肿瘤11例、多囊性肿瘤8例;血清癌胚抗原检查所有患者均正常,但其中3例患者血糖值偏高。临床表现:6例患者入院前出现上腹隐痛、胀痛,1例患者肉眼辨别出现肿物,其余患者均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经体检确诊。
1.2 治疗方法
19例患者根据术前B超、CT检查确定囊肿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脏器关系、血管充盈情况,术前患者行造影术再次排除假性囊肿。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针对囊肿位置位于胰头首选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一般为SCA(浆液性囊性胰瘤)];囊肿位置位于胰尾需要切除稍远处胰腺组织(胰腺远端切除术);肿瘤直径超过10cm患者,因肿瘤涉及面积大,可能已经发生癌变,故采取脾脏切除并行周围淋巴清扫术;MC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因黏液分泌可能导致整个胰腺感染,癌细胞也能通过胰管进行传播,故采取十二指肠全切术与胰腺全切术。
2 结果
2.1 术式选择
因胰腺囊性肿瘤较为特殊生理位置极其深度,常规放疗、化疗均不能有效深达病理位置,故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切除。根据患者诊断结果,7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患者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4例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同时切除胰头。19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2~16月,未出现复发患者。胰腺类型、位置、术式选择详情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处理情况
1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于术后,2例患者发生胰瘘,其中1例病灶位于胰头,直径是6cm,及时对其行肿瘤剜除术,另外1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经营养支持、通常引流、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保守治疗后,2例患者的遗漏量均得以控制,逐渐减少,于术后15~34d,将患者腹腔的引流管拔出,均得以治愈。19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胃动力失常,对其保留十二指肠的同时,行切除胰腺手术,并给予保守治疗,得以治愈。
3 讨论
当前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检出率日益升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胰腺囊性肿瘤于术前难以准确明确其具体的病理类型,因为胰腺囊性肿瘤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测也不会显示异常情况,因此准确的鉴别诊断往往对患者的治疗方式、手术时机和手术范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4]。
临床上治疗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所使用的手术方法非常之多,其中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行保留十二指肠同时切除胰头为主[5]。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原则为,在彻底切除患者肿瘤的同时,确保其胰腺正常的内外分泌功能[6]。在行手术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全面探查患者的胰腺部位,必要之时,应该行B超定位,以此来及时检查出小病灶,有效地降低多发肿瘤的出现率[7],而且还能有效地判断出肿瘤与主胰管间的关系。至于患者应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应该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位置、类型、大小、与主胰管间的关系、患者自身情况来全面考虑,选择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手术方法。对于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若能尽早发现,尽早开展治疗,必然是最佳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为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时机的时候,还应依据患者自身的实际病情以及肿瘤的具体状况而定。根据相关资料证实,若患者肿瘤大小≤3cm,可以先采用保守治疗,不给予手术治疗,然后再通过活检,判断患者的肿瘤是否是恶性肿瘤[8]。总而言之,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治疗方法均要依据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孙建,简志祥,区应亮,等.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1):71-75.
[2]陈国城.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86.
[3]张再夫.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J].中外医疗,2012,31(34):76-78.
[4]朱伟.胰腺囊性肿瘤与假性囊肿鉴别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16-117.
[5]朱厚明,高志艳.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影像分析(附6例报道)[J].当代医学,2010,16(24):66-67.
[6]邹忠东,张再重,姚和祥,等.胰腺囊性肿瘤126例外科诊治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2):891-894.
[7]许业传,吴德全,余宏铸,等.胰腺囊性肿瘤外科诊断与治疗[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10):1270-1272.
[8]张体智,朱海龙.胰腺囊性肿瘤的恶变预测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77-78.
论文作者:肖林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胰腺论文; 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时机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