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系统化、针对性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师应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致力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由听、说、读、写四部分组成。阅读教学是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知识运用提取能力、赏析审美能力的综合性培养过程,对教师的文学视野、教学语言运用、教学结构预设、教学理念渗透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学生层面。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一方面,学生置身于高效的阅读课堂中,思维活跃,情感饱满,注意力集中,通过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形成文学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赏析与领悟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语文自主阅读和探究的能动性,促使学生通过文本的自主阅读,掌握和内化语言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行文结构的合理布局等),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水平,并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笔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融汇贯通。
2.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对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再是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中的“教书匠”,而是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创设者、开发者和多种教学模式的积极实践者;语文教师不应单纯着眼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更应切实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心理体验,增进师生间的情谊,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助力于教师营造和谐、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路径探究
1.教师应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全面、科学地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观,尤其注重情感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长创设情境化阅读课堂是一种高效、灵动的教学实践形式,学生置身于情境交融的多维度、立体化课堂学习环境中,对阅读素材充满自主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
2.营造创新、开放的教学课堂,以教材阅读素材为本开展合作学习。
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处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年龄段,同时有着较为显著的性格特征,如:情境化、内敛性、不稳定性等,有自主表达和展示个人风采的欲望,渴求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型平台。
3.积极渗透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策略,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要领。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文教师科学合理阅读策略渗透与引导。相关的调查表明,一些语文教师片面注重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机械化运用与堆叠,注重宽松、自由教学氛围的营造,注重趣味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拓展,却相对忽视阅读技巧和要领的实质性讲解,导致学生长期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阅读,主观地进行阅读题目解析,海量的练习题更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倦怠、排斥的消极情绪。故而,语文教师应科学教授学生必要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阅读实践有效契合,从而在文本阅读中逐步掌握和内化阅读技巧,并能灵活地运用。阅读大致分为三种:泛读、略读和精读:泛读——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明确文章写作意象;略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重点语段和关键性字词,把握作者的行文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精读——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准确定位和捕捉关键信息点,并自主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语文教师应遵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由浅及深、因势利导地进行阅读教学策略的教授,帮助学生建立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阶段性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需要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探究、反思与创新,同时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性问题的处理和应对,注重阅读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改进与完善。以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文学素养积淀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为落脚点,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向阳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分析[J].江西教育,2017,(15)。
[2]桑淑静 初中语文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3]王小丹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论文作者:何福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注重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