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随展动 寓教于乐
——巡展中的唐山皮影表演
张海超
(唐山博物馆,河北 唐山 063007)
摘 要: 唐山皮影也称“驴皮影”,与评剧、乐亭大鼓并誉为“冀东三枝花”,被收录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博物馆通过不断地摸索与改进,将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唐山皮影资源整合起来,配以生动活泼的皮影表演,筹办成声色俱全的临时展览,将唐山皮影的历史与文化推广到全国各地。
关键词: 唐山皮影;皮影表演;临时展览
1 传统的唐山皮影表演
皮影戏是一种傀儡戏,不需要演员上台表演。与大部分戏剧的演出方式不一样,皮影戏是通过演员在幕后操纵皮影来展现剧情。传统的皮影在演出前都要选一块空旷平坦的地方搭影台。影台一般都会搭成一个帷帐,所有参加演出的人员都要在里面进行表演。传统的影台都是用一副棺材板和四个车轱辘搭建成的。影台上的影窗又被称为“亮子”,最初是用白色绵纸糊成的,后期改为用淀粉浆过的白布。最初的皮影戏演出用的是海灯或者捻灯,灯上有烟筒,演员们演出时油烟会很大。演出结束时,演员的脸会被烟熏黑。演出时,皮影演员的分工主要有主唱、操纵、乐器伴奏三种,一般是一人兼数职。唐山皮影的唱法为掐嗓唱。
叶舒宪指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呈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必须得到外化,最终呈现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的时候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再不同时期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2]神话原型中出现了最初的意象,后世作品多会受它影响。这就意味着作者对红铜色月亮情境的设置并不是独创的,只不过是对先前意识的一种借鉴。是作者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再结合自身心理感知,对的二次艺术构思。
2 巡展中的唐山皮影戏表演
巡展中的唐山皮影戏表演主要是利用投影的原理,要求光源必须聚拢,搭影台的地方不能有直射或对射的光源。只有这样,通过幕布展现出来的影人和场景才不会有虚影。巡展演出时使用的是LED灯,灯是长方形的,里边由LED灯带组成,这样发出的光较为聚拢。演出时,操纵皮影的老师需要站在幕布后边来完成表演。因为不能将老师的身影投射到幕布上,所以灯要用钢丝绳吊在影窗后的架子上,放置在高于表演老师的地方,不可以正对幕布。并且灯要倾斜45度摆放,这样光源才能聚集在幕布的下半部分,也就是皮影表演的区域。
巡展演出需要奔赴各地,所以巡展时的皮影戏表演使用的是提前录制好的伴奏音乐,这样就避免了长途跋涉还要携带乐器的麻烦。而伴奏音乐一般是由写谱子的老师先观看皮影表演熟悉剧情后写出,然后根据皮影操纵表演老师的要求进行调整,再将表演时的台词一起录制上。演出时,用便携式音箱播放伴奏音乐,操纵皮影的老师只需要随着音乐进行皮影表演就可以了。为了让观众欣赏到最专业的皮影戏表演,唐山博物馆特地聘请了皮影操纵表演的老艺人,组成了一支最专业的皮影戏表演团队。这几位老艺人,有的是皮影剧团的退休职工,有的是国家二级演员。他们的皮影戏表演深受观众们特别是小朋友们的喜爱。每次表演都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看,演出还没开始,台下就已经座无虚席了。
互动活动是唐山皮影巡展中的一个亮点。为了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皮影,专业的皮影操作表演老师会手把手地教观众们操纵影人儿。观众们特别是小朋友们,在欣赏了欢快的皮影表演后还亲身实践,既体验了操纵影人儿的乐趣,又探寻了皮影表演幕后的神秘,对皮影表演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教观众学会操纵影人儿是每次皮影表演后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巡展中互动活动的主打环节。寓教于乐,是巡展中的唐山皮影表演的特色,让人们快乐地玩,轻松地学。
(1)膨润土开发利用水平MEL值同“三率”及权重值有较重要的契合关系,计算时选矿回收率从蒙脱石角度评价,综合利用率从其它共(伴生)矿物角度评价,MEL值中综合利用率权重项高于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权重项。
3 结语
通过这样的巡展与表演,能够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皮影资源“活”起来,让唐山皮影文化在各地绽放光彩。在这个媒体纷繁的虚拟时代,唐山博物馆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改良这一表演形式,使人们能够实实在在地坐在台前看一场生动活泼的皮影戏表演。而这每一场皮影表演,都舞出了皮影的灵魂,更好地弘扬了唐山的文化。
【作者简介】 张海超,(198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中级职称,唐山博物馆交流部副主任,河北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