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恩的废奴和种族平等思想及局限性
黄 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 作为影响世界的政治思想家,潘恩终生都是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他在美国任杂志编辑期间所写的两篇文章《美洲的奴隶制》《严肃的思考》以及为《解放奴隶法案》所写的《序言》,对美国废奴思想与种族平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先驱性作用。针对当时英美两国普遍存在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及奴隶制,他一方面呼吁其国人停止作恶;另一方面更是从人的自然权利及理性的精神出发,坚定地支持并传播废奴主义思想。当然,受囿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潘恩思想中仍可看到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影响,与现代意义的种族平等思想尚有一定距离。
关键词: 潘恩;奴隶制;废奴主义;种族平等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通常被视为美国革命的精神领袖以及美国的“国父”之一,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在美国生前命运多舛,死后也颇受非议。1802年9月,当潘恩费尽周折终于返回当时正处于第二次“宗教大觉醒”时代(Second Great Awakening)(1) ① 一般认为,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宗教大觉醒运动,其中第二次发生在1800年1830年之间,觉醒运动虽然倡导宗教改革精神,促进宗教生活的自由化、个人化与民主化,但同样推崇严格的道德与虔敬的生活。 的美国时,他由于《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 )中所呈现的自然神论(Deism)思想受到美国宗教界及政界的大肆攻击,从而由一个革命功臣沦为不受欢迎的人。在他死后,他的声誉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观[1-3]。对他的名声的致命一击则来自西奥多·罗斯福总统(1858-1919),其公开声称潘恩为“龌龊的无神论者”(filthy little atheist)[4]288,而且不幸的是,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他的话[5]4。因此,直至死后近两百年,潘恩才最终得到美国官方的正式认可。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份决议案肯定潘恩在美国的历史地位。决议案指出,“国会应该认可托马斯·潘恩在我国之建国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个人权利与自由等方面所起到的先驱性作用(seminal role),也首先是他一直强调需要制定成文的宪法以保障各种族人民 (people of all races)的公民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以及财产权。”决议认为,“他的地位还由于他作为废奴主义者 (abolitionist)而撰写的相关作品而得到巩固”(2) ② 参见美国议会会议记录:102nd Cong.,2nd session,1992,123,pt.23:34565-67.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这个决议案特别强调了潘恩的废奴主义思想,以及他为倡导制定法律以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所做出的贡献。本文着重分析此决议案中所提及的“作为废奴主义者所撰写的相关作品”,旨在以此说明潘恩在废奴主义思想及种族平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潘恩的废奴主义思想与种族平等思想
一般而言,一个人成年后的思想离不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潘恩生于英格兰诺福克郡设特福德市(Shetford)的一个基督教贵格派(Quaker)(3) 或译作教友派。潘恩在《理性时代》中抨击基督教,但极力赞赏教友派:“唯一不用迫害手段的教派是教友派;唯一的理由是,与其说他们是基督徒,不如说他们是信自然神论者。他们不太相信耶稣基督,他们把经文称为一种‘死的文字’。如果他们用一种更坏的名称来称呼经文,他们就更近于真理。”(《潘恩选集》,第506页。) 家庭之中。在17-19世纪的英国与美国,废奴主义思想正是由于贵格派教友们的努力而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更多人的认可[6]。显然,潘恩在早年就受到贵格派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了对平等权利的直观意识与敏感性。“贵格派严苛的道德准则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深的影响。终其一生,他的这一想法根深蒂固:有关公正的法律应该简单明了,而且偏向弱者一边,我们没有任何借口去忽略他们”[7]14。不难看出,他从小养成的同情弱者、坚持公平正义的思想与他此后的废奴主义思想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在一封给杰斐逊的书信中,潘恩写道:“目前从事奴隶贸易活动的主要是利物浦人。如果我有法力的话,我要用火和硫磺把利物浦毁灭。这座城市是充斥着残酷行径的所多玛和蛾摩拉”[8]1462。所多玛和蛾摩拉是《圣经》中提及的两座城市,据说是由于城中居民作恶多端而被上帝毁灭。在此,潘恩将从事奴隶贸易的利物浦比作罪恶之城,欲灭之而后快,足见他对奴隶贸易的切齿之恨。而在一首未出版的诗歌中,他是这样呼吁他的读者: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是由邓中夏、廖书仓等人于1919年3月组织的一个社会团体。邓中夏等人提出:“顾以吾国平民识字者少,能阅印刷品出版物者只限于少数人,欲期教育之普及与平常,自非从事演讲不为功。北京大学固以平民主义之大学为标准者也!平民主义之大学,注重平民主义之实施,故平民教育尚焉。”[5]因此,他们决心走出校门,向广大贫苦民众传播文化知识和爱国救国的道理。在邓中夏等人的带领下,他们深入街道、矿区等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看看吧,非洲的子孙们已经被剥夺了
2、UE通过向eNodeB发送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消息以及指示了Selected Network和old GUMMEI的RRC参数来发起一个TAU流程。
所有人都珍视的东西;
①传本原文作“刻丈六于越东山上”,据清·钱培名《越绝书札记》改,《札记》云“栋,镇也”,会稽山在周代被列为“扬州之镇山”,故栋山就是镇山,在这里也就是指会稽山,可参考张仲清,越绝书校注〔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234。
对于那些冥顽不化、坚持为奴隶制辩护的人,潘恩不无嘲弄地说:“当然,有人也许可以理性地、冷静地为奴隶制辩护,就如为杀人、偷窥、奸淫和野蛮辩护一样;后者相比前者而言,并没有更加违背良心的律令和人道的情感”[12]7。在潘恩看来,奴隶制之恶并不亚于杀人奸淫,所以不可能有任何正义性的基础可言。
数百万人在枷锁下流泪、哀哭![9]188
从这首短诗中可见,他对奴隶的悲惨遭遇可谓感同身受,而从他对利物浦的诅咒也可看出他对奴隶制度的敌视超越了他对利物浦人的同胞之情。在他看来,追求正义、平等是远高于顾念同胞之情的价值观。
潘恩早年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人生阅历为他此后成为废奴主义者奠定了基础。1774年冬,潘恩有幸认识了富兰克林并得到他的帮助。富林克林建议他来美洲发展,并写了一封不吝赞美之辞的推荐信,信中称他为“有着独创精神的高尚青年”[10]361。他凭此在1775年成为《宾夕法尼亚杂志》(The Pennsylvania Magazine )的编辑。在此期间,他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内容涉及广泛的政治主题与社会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自己意在保护贫者和弱者的道德说教”[7]16。正是在这期间,他得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美国的状况,开始思考相关问题,并将一些思想付诸笔端。有论者正确地指出,“如果没有这段在《宾夕法尼亚杂志》任编辑的经历,根本无法想象潘恩后来能够写出《常识》这样的政论文。”[11]253
正是在担任杂志编辑的1775年,潘恩发表了两篇简短的关于奴隶制问题的文章(4) 虽然近年来有个别学者通过历史考证与写作风格分析指出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潘恩,或至少有一篇不是潘恩所写(参见James V. Lynch. “The Limits of Revolutionary Radicalism: Tom Paine and Slavery”. The Pennsylvania Magazine of History and Biography. 1999(3):177-199.)。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可潘恩为二文的作者(参见Philp Foner, ed. The Complete Writings of Thomas Paine (2 vols.) New York, 1945; MIchael Durey, Transatlantic Radicals and the Early American Republic, Lanrence, Kan., 1997; James Walvin, Slavery and British Society 1776-1846. Baton Rouge, La., 1982. ) ,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废奴主义思想和种族平等思想。
第一篇文章为《美洲的奴隶制》(“African Slavery in America”)[12]4-9,约1500字,文末的署名为“正义与人道”(Justice and Humanity),发表于1775年3月的《费城报》(Philadelphia Journal )。文章以“告美国人民”开头,作者首先谴责奴役人类的行径,并对许多“文明人”(civilized people)甚至基督徒竟然赞同甚至参与其间而感到无比震惊,因为这种残酷的行径“违背了自然法则、违背了正义与人道的每一个原则”[12]4。他严厉谴责欧洲人在非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1)庐山交通发展快速。2017年7月,庐山索道正式开通,并在开通后的首月共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庐山索道项目也是九江市旅游的重点工程,仅8分钟就可以上下庐山,它的建造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庐山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效缓解了庐山旅游旺季的交通压力,为游客上庐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非洲人本来生长于物产丰饶的非洲各国,他们勤劳肯干,过着衣食无忧、平静祥和的生活,他们厌恶战争。但欧洲人以酒精使他们堕落,通过贿赂等不当手段让他们互相敌对……据说,通过这种邪恶、不人道的方式,英国人每年要奴役十万人;其中的三万人由于遭遇野蛮对待而死亡,这还不计那些在欧洲人使奸计而煽动的战争中死亡的人数![12]5
而更加令他痛心与愤怒的是,他的部分美国同胞非但不制止这种残酷的行径,甚至大张旗鼓地为奴隶制炮制多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为奴隶制辩护。因此,在文章中,他首先有理有据地一一反驳各种借口。当时,这种借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比较典型者,如朱权在对元曲进行风格分类时,其“新定府体一十五家”冠以诸如“承安体(华观伟丽)”“西江体(文采焕然,风流儒雅)”[11](P13-14)这类的评价,反映出他对元曲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同。
此外,在找矿对象上片面地追求所谓找“大矿、超大型矿床”的提法和做法违背了矿床的一般发现规律,也干扰了找矿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样的做法和提法则违背了矿床的一般发现规律。
当然,解决奴隶制最终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则在于如何对待奴隶。这是潘恩在文中所重点谈论的一部分。潘恩认为,对于处在不同境遇中的奴隶,要本着人道、审慎的原则,视不同情况而给予妥善安置。比如,对于年老、体弱的奴隶,不宜直接释放,应该要求那些曾经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的奴隶主以人道的方式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生活给养。而对于其他奴隶,则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审慎的安置措施。潘恩在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可以将适量的土地分配给他们,只收取少量的租金;也可以令他们当雇佣工人赚取报酬;有条件的也可以从事工商业。此外,也可以让他们到边疆去驻边守地。只有这样,他们才不再像现在那样是社会的危险因素;相反,他们会开始关注公共福祉,并投身于公共事务之中,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在此潘恩本着理性的精神,对奴隶们的未来出路问题提出了颇具建议性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看看吧,在这个人心冷漠的时代,
潘恩在文中一一驳斥了为奴隶制辩护的各种借口,并指出,奴隶贩子应该被称为恶魔,不配称为基督徒;同时,购买奴隶也是重罪一桩,不可饶恕[12]6。因此,任何试图美化奴隶制和为其找借口的行径(to color and excuse it)都羞耻至极[12]7!正如他此后在《常识》和《人的权利》中强调人人都具有天赋权利一样,他将人的自然权利也赋予奴隶。他认为,奴隶们并未被通过合法手段剥夺人身自由权;政府应当通过法律途径释放他们,并惩罚置他们于奴隶桎梏之下的那些人。他尤其反对奴隶承袭制,认为即使父辈为所谓的合法奴隶,他们的子女也不能再被当作奴隶,他们有权更早获得自由。
上周(10月 29日-11月 2日)国内尿素需求不足,市场价格高位企稳。11月5日中国尿素批发价格指数(CNPI)为2116.19点,环比下跌3.53点,跌幅为0.17%;同比上涨317.35点,涨幅为17.64%;比基期上涨252.94点,涨幅为13.58%。11月5日中国尿素零售价格指数(CNRI)为2211.00点,环比上涨0.90点,涨幅为0.04%;同比上涨306.31点,涨幅为16.08%;比基期上涨306.04点,涨幅为16.07%。
在文章的最后,潘恩指出,由于基督徒在奴役他人过程中所犯下的种种罪恶,非洲人必然对基督教、基督徒心生憎恶,因此如果他们真是对自己的信仰负责的话,他们就完全有义务采取合适的措施向奴隶制的受害者赎罪,弥补自己对奴隶们、对非洲国家所犯下的罪行。
潘恩的另一篇讨论奴隶制的短文《严肃的思考》(“A Serious Thought”)[12]65-66全文仅三百余字,于1775年10月18日发表于《宾夕法尼亚报》(Pennsylvania Journal)。文中作者首先控诉英国在东印度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成千上万的当地人死于饥荒,而英国人则置他们的宗教信条与长期看重的荣誉与诚实于不顾,沉迷于奢靡与自大之中;当地人因拒绝为英国人战斗而遭杀害。他思考这些英国人所犯下的罪恶,认为英国必将因此受到惩罚,“我深信全能、仁慈的上帝将消减英国的力量”[12]65。接着,作者想到在新大陆上美国人对印地安人所犯下的罪恶:无耻地利用印地安人的天真、火爆性格,使他们成为背叛与谋杀的工具。由此作者又联想到黑奴贸易,并对其提出控诉:“自从发现新大陆之后,这个大陆就开始从事所有贸易中最可怕的贸易,即贩卖人口,这是最野蛮的国家都不会做的。他们劫掠非洲海岸,将非洲的良善居民运到美国。”[12]65-66作者最后指出,如果上帝保佑美国人民,使其最终获得独立,那么“为表达我们对上帝的感恩,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立法,停止黑奴的进口贩卖,改变已在美国生活的黑奴的命运,并适时为他们争取到自由。”[12]66
通过以上对潘恩所写的两篇短文及《解放奴隶法案》(序言)的分析,不难看出,面对当时英美两国普遍存在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及奴隶制,他一方面呼吁其国人停止作恶;另一方面更是从人的自然权利及理性的精神出发,坚定地支持并传播废奴主义思想。
同样在1775年,费城成立了“对受非法奴役的自由黑人的救助会”(The Society for the Relief of Free Negroes Unlawfully kept in Bondage)。可以说,这个旨在救助被非法奴役的黑人的救助会的成立与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潘恩废奴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也先后多次亲自参加了救助会所召开的大会,是救助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13]45。在1780年,宾州议会通过了《解放奴隶法案》,当时潘恩是议会的书记员。他为法案撰写了一篇约五百字的序言[14]29-30。序言第一部分首先不但历数美国当前所面对的危机,更指出国家一直得到上帝的庇佑。基于此,“我们有义务、且乐于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将自由给予他人,将他们从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14]29作者接下来强调,虽然无法知道上帝为何使不同的人种生活在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之上,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长相、肤色,但“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或宗教信仰推断出,上帝将不同的人置于不同的情境之中,将他的关照与护佑施予所有人,因此我们不宜违背上帝的仁慈之心。”基于此,解放奴隶就是向上帝感恩的实际证据(substantial proof)。在第二部分中他强调黑人与混血奴隶(Mulatto slaves)遭遇了巨大的不公与伤害,因此“我们应该与他们感同身受”。最后,作者宣布,“因此,通过颁布实行此法案,谨此将正义给予那些身处不幸之中的人们……并怀着感激之情铭记我们自己获得救赎而得以摆脱英国暴政、获得幸福。”[14]30在此,潘恩将给予奴隶自由与美国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并强调同为人类,黑人、混血奴隶有权利获得自由,这既是道义上的要求,更是美国解放事业的正义性所决定的。
在这篇短文中,潘恩控诉英国在印度、美洲所犯下的罪恶,把奴隶制归罪于英国,而将美国独立战争视作对英国的惩罚。而美洲的独立与自由,则是上帝的“伟大事业”。他写道:“当我想到这些,便毫不犹豫地相信,最终上帝必定会让美洲摆脱英国的统治。不管称之为独立也好,或其它什么,因为这正是上帝和人类的目标,故这项事业必定会继续下去。”[13]66与前文不同的是,文中未提及对奴隶主的惩罚,甚至释放黑奴也不是立即要做的事,而是“适时”而动。在他看来,解放黑奴需要一个过程:先停止奴隶贸易,再改善奴隶处境,最后才是给黑奴自由。尽管如此,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潘恩坚定的废奴思想。
(一)战俘论。潘恩指出,很多奴隶本身并非战俘,而是被强行或偷或盗得来;就算是战俘,也是由于英国人是幕后策划者而造成的。所以,战俘论根本就不成立。(二)不知情论。有些美国人认为,购买奴隶时并不需要关注奴隶是否合法获得,所以购买者无罪,罪在奴隶贩子。潘恩认为这也不是有效的借口,同样是违背良心与理性的。如果不能证明奴隶为合法获得而冒然购买,则买主与奴隶贩子相当于合谋犯罪。(三)诉诸《圣经》比照犹太人。有些人引证《圣经》为奴隶贸易、奴隶制辩护,特别是强调根据《圣经》经文,犹太人可以拥有、买卖奴隶。对此,潘恩指出,《圣经》中所述的犹太人的许多行为并不适合基督徒,比如多妻制、将敌国的男性一并诛灭等等。潘恩进一步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宗教改革的进程,各国人民应该和平相处,怎么还能够引证《圣经》为作恶辩护呢?潘恩认为,如果要引证《圣经》,那么经文中劝善的例子要多得多,比如“基督徒被教导要视所有人为邻居;爱邻居如爱己;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对所有人行善;人口贩卖为大恶。”[12]6所以,如果断章取义,试图从《圣经》中找到依据为奴隶制辩护是极端荒诞的。
二、潘恩的局限性
据一个流传很广的轶事,在一次会面中,富兰克林对潘恩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而潘恩答道:“哪里没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2]p.xiii对潘恩来说,他所追求的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自由、平等与正义,“人权平等的光辉神圣原则”[15]140是世间最高的准则。因此,有论者指出,“事实上,潘恩效忠的唯一对象就是他自己的原则。当美国采用了这些原则,他就准备成为一个美国公民。后来,当他认为法国也将效仿美国,又乐于成为法国的公民。当他后来发现法国人还是不懂这些原则的真正含义,他又准备放弃这一身份。”[17]65潘恩也多次这样形容自己:“我的国家就是这个世界,我的宗教就是行善。”[18]所以,潘恩可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他所追求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正义与自由,不论种族、国家,或财产的多寡。
然而,当我们强调潘恩思想的先进性之时,我们不得不看到,如果从当代思想的视角来观照潘恩,他身上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这有苛责古人之嫌,但认清其局限性有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
2012年蒋立科等设计实验论证了豆腐柴叶制备豆腐是果胶与钙、镁离子的共同作用结果[26]。同年ZHANG M S等[13]论证对神仙豆腐的形成关键成分进行了证明,通过试验得到形成神仙豆腐的关键成分为果胶。在神仙豆腐加工方面也有所报道[27-28],孙莹莹[27]关以野生豆腐柴鲜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神仙豆腐”加工的最佳配方为料液比1∶7(克∶毫升),MgCl2添加量0.03%,CaCO3添加量0.01%,食用碱添加量0.015%,该条件下制得的“神仙豆腐”色泽碧绿,口感嫩滑。
虽然潘恩支持废奴主义,但是他所倡导的“人的权利”似乎并未完全赋予黑人,无论是仍为奴隶的黑人还是自由的黑人。在潘恩的概念中,“人的权利”包括天赋权利(或自然权利)和公民权两种。前者是与生俱来的,是“人在生存方面所具有的权利”,而后者则是“人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具有的权利”[15]142。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只是将人权中的“天赋权利”给予了黑人与奴隶。他认识到黑人已经逐渐扎根于美洲的土地上这个事实,但他似乎并未给予他们应有的公民权。在《人权论》中,他提到过美国的公民构成:
通常叫做新英格兰的美国,居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在纽约州,荷兰人约占半数,其余是英国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在南部各州,英国人所占比例比中部各州大,但在所有这些州中都是各国人杂居;而且除上面列举的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法国人,以及少数沿海欧洲各国的人。教友人数最多的教派是长老会;但没有一个教派高踞于另一教派之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公民。[15]233
在历数美国各地的公民情况时,潘恩的目光只停留在欧洲,对美洲的真正主人印地安人和来自非洲的黑人则完全忽略不计。他虽然强调他们作为自然属性的人的平等权利,但这并不延伸到公民权的平等。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在潘恩看来,“美国”这个概念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抽象的,而不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也就是说,“美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共和的实体,一切在这个政治实体之外的,都被他排除[9]190。在他看来,黑人虽能获得解放,但却没有能力行使自由的权利,除非获得相应的教育和帮助。潘因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希望可以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派到那些受奴役的兄弟中去,因为除非等到他们学会自主行使权利、主宰自己命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18]1286在此,潘恩表现出了明显的种族歧视观念,他认为黑人与奴隶不适合成为共和国的平等公民,除非得到白人的适当教育。与当时美国的大多数革命者一样,他心目中的美国公民只可能是白人[9]180。道义上而言,人人平等,所以黑人与白人平等;但就公民权利而言,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因为在他看来黑人没有自由行使公民权的能力,而且他认为白人对黑人有教化的义务,这就是典型的白人种族优越论思想的体现。
潘恩在1805年就“路易斯安娜购地”(Louisiana Purchase)给杰斐逊写了一封长信阐明自己对这块新土地的构想。在该信中,他谏言应该鼓励尽可能多的美国东部的白人移居到新土地上,但是他反对在此推行奴隶制。潘恩就此解释道,“除了道义上的原因之外,这也是预防人口失衡及财政收入不足的必要措施”。他接着说,虽然一个政府首先关注的不应该是什么道义或不道义的问题,但是“幸运的是,就奴隶制而言,政府的利益与人道的初衷可以合二为一了。”[19]1457-61由此看出,潘恩反对推行奴隶制,不仅仅出于人道的考虑,还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政治的需要。当然,正如潘恩自己声明的那样,“信中所谈只限于个人交流,而不是对外发表之用。”[19]1461这种“不足对外人道也”的心态也很好地反映了潘恩的复杂心态。从私人感情与人类良知出发,潘思是极其憎恶奴隶制的,但作为公众人物的潘恩所能为、所欲为则是极其有限的。
三、结语
如果将潘恩与美国的其他“国父”们作个对比,不难发现潘恩在废奴问题与种族平等方面是如何大大超越于他的时代的。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门罗(James Monroe)、麦迪逊(James Madison)等人都拥有奴隶,并对黑人怀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华盛顿虽然在去世前释放了他的奴隶,但他生前对奴隶却充满成见,他称奴隶为“一种财产”(a species of property)。在一封信中,他抱怨奴隶怠工偷懒:“当监工一转过身,大多数奴隶就会放松手头的工作,或者干脆就停下不干活!”[13]45杰斐逊也抱怨黑人“身上具有难闻的味道,智力低下”[13]45。在《独立宣言》的原稿中本来包含谴责奴隶制的文字,称这种制度“侵犯了一个从未侵犯过他人的远方民族之最神圣的生存权和自由权”[20]517,但是在大陆会议上由于南方奴隶主的反对而被删除。而作为《独立宣言》主要起草者的杰斐逊却没有作任何实质性的抗争与努力来保存他写下的这段文字[21]13-14。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杰斐逊本人就是奴隶主,于他而言,奴隶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奴隶制的最终废除还是在潘恩去世半世纪后,通过一场牺牲近八十万美国人生命的残酷战争才得以实现。而在英国,他的废奴主义思想在十八世纪后半叶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响应。诗人骚塞在其诗歌中多有涉及废奴思想[22]。柯尔律治在散文作品中抨击当时“将奴隶视作商品”奴隶贸易制度,指责当时英国政府、教会靠奴隶的血来肥己,是对上帝之名的亵渎,对自由、正义的亵渎[23]248。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在一批像潘恩、柯尔律治等思想家、作家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与推动之下,英国议会最终在1807年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在1833年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
也许有理由苛责潘恩未能在废奴运动中走得更远、做得更多,批评他未能将平等的公民权延伸到所有的种族,然而这却未必是公平的,毕竟每一个人都受限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如果说潘恩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奴隶制的终结以及种族平等的实现的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在他的思想激励之下,奴隶制在半世纪后最终被废除,而种族平等的事业也正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Jack Fruchtman. Thomas Paine: Apostle of Freedom[M]. New York: Four Walls Eight Windows, 1994.
[2]John Keane. Tom Paine: A Political Life[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5.
[3]Rorbaugh W J. The Alcoholic Republic: An American Tradition[M]. New York: Oxford UP, 1979.
[4]Theodore Roosevelt. The life of Gouveneur Morris[M]. New York: Houghton-Mifflin Co, 1888.
[5]Vikki Vickers. “My Pen and My soul Have Ever Gone Together”: Thomas Paine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6]Carey Brycchan. From Peace to Freedom: Quaker Rhetoric and the Birth of American Antislavery, 1657-1761[M]. New Haven: Yale UP, 2012.
[7]V·尤瓦尔.大争论:左派与右派的起源[M].王小娥,谢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8]Thomas Paine. The Complete Writings of Thomas Paine[M]. P S Foner,ed. New York: The Citadel Press, 1945.
[9]James V Lynch. The Limits of Revolutionary Radicalism: Tom Paine and Slavery[J]. The Pennsylvania Magazine of History and Biography, 1999(3):177-199.
[10]Benjamin Franklin. The Works of Benjamin Franklin[M]. John Bigelow,ed. New York: Putnam’s Sons, 1904.
[11]Edward Larkin. Inventing an American Republic: Thomas Paine, the Pennsylvania Magazine, and American Revolutionary Discourse[J].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1998(3):245-258.
[12]Thomas Paine. The Writings of Thomas Paine :Vol. 1[M]. Moncure Daniel Conway,ed. London: Routledge, 1996.
[13]The JBHE Foundation. Founding Fathers Thomas Paine: He Genuinely abhorred Slavery[J]. The Journal of Blacks in Higher Education,2005(3):45.
[14]Thomas Paine. The Writings of Thomas Paine:Vol.2[M]. Moncure Daniel Conway,ed. London: Routledge, 1996.
[15]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M].马清槐,蒋恩钿,吴以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6]Fennessy R R. Burke, Paine and the Rights of Man: A Difference of Political Opinion[M]. The Hague: M. Nijhoff, 1963.
[17]Daniel Wheeler. The Life and Writing of Thomas Paine:Vol.1[M]. New York: Vincent Parke Press, 2000.
[18]Thomas Paine. The Complete Writings of Thomas Paine[M]. P S Foner, ed. New York: The Citadel Press, 1945.
[19]Daniel Wheeler. The Life and Writing of Thomas Paine :Vol.2[M]. New York: Vincent Parke Press, 2000.
[20]G·希纳尔.杰斐逊评传[M].王丽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1]John Hope Franklin. Racial Equality in America[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22]Chine Sonoi. Southey’s Radicalism and the Abolitionist Movement[J]. The Wordsworth Circle,2011(3):22-26
[23]Samuel Taylor Coleridge. Lectures 1795 On Politics and Religion[M]. 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71.
A Study on Thomas Paine ’s Abolitionism Concerning His Racial Equality Thought and Limits
HUANG Y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
Abstract : As a political thinker whose influences are echoed across the modern world, Thomas Paine remains a steadfast abolitionist all his life. His early writings, including “African Slavery in America” , “A Serious Thought” and “Preamble” of Acts of Emancipation of Slaves(1780),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bolitionism, the conception of racial equality as a seminal role. As the efforts to fight against the slave trade and slaver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he called on his countrymen to bring an end to the evil practices on the one hand, and supported and advocated the abolitionism on the other. However, limited by the historical context, Paine is somewhat affected by the White Superiority ideology and what he advocated is far less than the Racial Equality in its real sense of our time.
Key words : Thomas Paine; slavery; abolitionism; racial equality
中图分类号: D0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9146( 2019) 04-0052-06
收稿日期: 2018-06-2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YJC75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27);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7NDJC058YB)
作者简介: 黄弋(1975-),男,江西赣州人,讲师,英美文学.
DOI: 10.13954/j.cnki.hduss.2019.04.010
标签:潘恩论文; 奴隶制论文; 废奴主义论文; 种族平等论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