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主要施工方法分析论文_蒋平

水土保持主要施工方法分析论文_蒋平

灌阳县水利局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要素之一,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事业飞速发展,但是高速发展的同时带也来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就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有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从而加速了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在水利工程调节水流、利用水流的同时对水中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影响,为了保持生态的稳定性,以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将水利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水土保持;施工方法

1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特点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是将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方案转变为工程实体的过程,要求建设者理论结合实际,因时因地分析具体工程的工艺特点、施工地区的环境特点和施工队伍的技术条件,既要实现设计意图,又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在材料的选择、施工组织等方面科学安排,优质、快速地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本身是一种防御型工程,主要目的是避免或减少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或下游江河湖库淤积的影响;与其他土木工程相比,其施工特点是 : 在复杂环境下,如何避免或减少“水冲土跑”这一现象对施工的干扰。 因此,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应结合主体工程施工工艺及特点进行,在满足主体工程排水保土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与主体工程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充分利用主体工程的施工道路、施工能力和施工材料。 此外,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较大,如何运用新型建材、新的施工工艺和及时有效的防御措施,避免汛期雨水淤积、泥沙乱流等影响主体工程安全和施工进度的状况发生,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实施

2.1完善管理,提高意识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相关的施工企业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措施,首先管理层要提高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同时企业应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引进先进施工技术、机械,定时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环保知识,提高整个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刻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意义,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

2.2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若是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可以分为点状与线状两种类型。所以,在建设水利的时候,要对工程区域的土层构造进行研究,在确保土地能够适应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在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合适的水土保持规划,并将规划切实的落实。例如,可以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这两种措施各有各的功能优点,且功能属性也各不相同,若是能够将两种措施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对施工区域的性质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强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加以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区域土地的抗侵蚀能力,优化生态环境,为地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水土保持山洪排导工程的施工

实施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是为了发生洪水或泥石流后减少对周边房屋建筑、周边的矿工企业、行人道路周围和农田发生危害等不利情况。淤地坝及小型的水库通常是由坝体、泄水洞和溢洪道三部分组成的,其防御洪水设计标准决定于工程的等级。山洪及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标准,要保证排导槽在多年运行中,不出现因淤积和冲刷危害建筑物安全的现象。在布置排导工程阶段时,要使导流堤和过流建筑物上游端与稳定的流通区出口相接,顺应沟口流势,呈直线或大半径曲线布置。紧接导流堤的急流槽或束流堤作成直线或大半径曲线,与排洪建筑物相交处不要突然放宽或缩窄。一般来说,在过流建筑的下游段,如果急流槽不直通河道,泥石流将在导流堤尾部形成新的堆积,因此要慎重选择泥沙堆积的位置,防止对附近的农田或居民区、道路带来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假如修建的急流槽将泥沙直接输入河道,应力求使堤尾方向与河道流向以锐角相交,以利泄洪排沙,为避免河道经常顶托形成溯源淤积,急流槽尾部应高于下游河道 25 年一遇洪水位,在排导工程的纵坡与断面设计中,对于束流堤,只要求约束流路,防止出现漫流的情况,其纵坡一般就采用堆积面的纵坡。

2.4强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水利施工步骤中的水土保持性工作,需要从专门的情况着手,高效率的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步骤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整体水平,村庄、街道、农田体系的科学设置,是保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施工步骤中实现高效率应用的水土保持基本要求,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并且,施工环节中对周边植物的破坏是不可规避的,所以在挖方作业的时候需要做好排水沟的开挖工作,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作为回填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坡面回填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应适当的增加植被来避免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挡土墙、抗滑桩等都是避免山洪、泥石流的有效措施。

2.5水土保持坝库工程的施工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中的骨干坝、淤地坝、小型水库工程技术主要意义是在沟道里起到上游拦截淤泥、下游蓄水灌溉的作用,在沟道上建设的坝体,加上坝内所淤成的土地通常叫做坝地,建设淤地坝发挥的作用在于有效的拦截泥淤地,因为淤地坝一般情况下是不具备长时间贮蓄功能的,加上坝体本身对下游的灌溉要求就比较弱,这样一来随着坝体内的淤积的面积每年都在大面积的增加,久而久之,坝体与坝地便能很快的形成整体,形象的说来,这个整体可以看做是重力式的阻挡淤泥的墙壁,减少反滤体排水设备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排出坝内的地下水,有效的防止坝地的盐碱化程度,提高坝坡的稳定性。建设沟道坝系体系有效的拦截淤泥,在有水源沟道可建小型水库,以实现拦、排、蓄、灌立体化治理模式。

2.6生态手段防护

生态手段防治水土流失是较为经济,长远的措施。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周边种植多种植物,提高生物多样化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这样在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植物根系不仅能很好的加固泥土,防止水力侵蚀,并且上部茎叶能降低风速,防止风蚀侵蚀。生态手段不仅在工程施工时可以很好的保持水土,之后的使用中也提高了该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2.7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对水利施工进行工程监控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决策监督作用与政策制定的作用。政府应当以实际情况作为考核的基础,合理的制定相关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与意见,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已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团队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确保排除一切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可能性,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得以有效的开展。对于那些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施工团队,政府应当予以正确的整治指导,让该施工团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水土保持观念,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施工团队,政府也应当予以相应的处罚,必要情况下应禁止该团队继续进行工程的建设,以保护水土安全。

结语

总之,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过程需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通过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必然能够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可持续发展。作为相关工作人员,更要不断进行有效实践,通过结合具体工程内容,积极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保证。

参考文献

[1]胡建朋.生态补水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2):115.

[2]肖凡.分析水土保持主要施工方法[J].低碳世界,2018(12):92- 93.

[3]杨震.农田水利施工水土保持[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221.

论文作者:蒋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主要施工方法分析论文_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