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地理学看“山海经”的地域范围_山海经论文

从自然地理学看“山海经”的地域范围_山海经论文

从自然地理学辨《山海经》的地域范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地理学论文,山海经论文,地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针对把《山海经》说成是世界地理书的一篇代表作,剖析了它在自然地理学方面的错误,批驳了这种观点。此观点错误在于:(1)方位上南辕北辙,乾坤颠倒。(2)时间上做时光倒流、时空隧道之类的科学幻想。(3)把传说中的大西洲、太平洲当作真实。(4)随意篡改各地区、各时代的气候冷暖。(5)无限拔高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本文认为,《山海经》的地理范围基本上在中国。

关键词 《山海经》,地理范围,自然地理学

《山海经》是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中国最古的地理著作之一。在近年来的《山海经》研究中,存在着把它记述的地理范围越说越大,乃至说成是全世界的明显趋势。宫玉海先生新近发表的《试谈如何揭开〈山海经〉奥秘》便是该趋势的代表作[(1)]。宫文通过考出经中代表五大洲的约20个重要地名,提出并论证了《山海经》乃世界地理书之说。此说一出即引起学术界注意,其论文被《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1994年7期复印,还得到一些学者的赞赏和肯定[(2)]。笔者感到,宫说过于乖离穿凿。故撰此文,拟通过讨论宫文在自然地理学方面的错误,批评此说。

宫文把《山海经》等古籍对日出日入的地点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1)当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大陆时,日出于“汤谷”,就是现在的汤加;日入于“昧谷”,就是墨西哥。(2)“大西洲”陷落以后,日出于“榑木”,就是现在巴西东北部的波波雷姆高原;日入于“奄兹”就是英吉利。(3)“太平洲”(即《山海经》中的“平丘”)陷落以后,日出于“扶桑”,有时认为是日本,有时认为是美洲。

关于全世界只有一个大陆的时代。根据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全球大陆在石炭纪以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称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此大陆持续存在于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早、中期。在中生代中晚期,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造成今日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分布情况[(3)]。而中生代晚期为白垩纪,距今13000万—6000万年[(4)]。在那时候或更早的侏罗纪,压根还没有人类。宫文说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大陆时便是《海内经》时代,这简直是在做“时空隧道”之类的科幻旅行和创作。

关于汤加和墨西哥。《山海经》是中国的古籍,经文用汉字书写,作者们是中国人。他们自然以自己生息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以自己的祖国中国作为确定方位的基点。宫文全篇也在论证“《山海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理书”这个学说。汤加在中国以东偏南,墨西哥在中国以东,而太阳是东升西落。说日出于汤谷便是出于东偏南的汤加,日入于昧谷便是入于东方的墨西哥,这还成什么方位?再以墨西哥和汤加的联线中点为基点看方位。墨西哥在汤加以东偏北,汤加在墨西哥以西偏南。说日出于汤加,日入于墨西哥,岂不是说太阳西升东落,乾坤颠倒?

关于大西洲。大西洲是西方古典文化中传说的一个沉下去的大洲,音译为亚特兰蒂斯(Atlantis),由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提出。当改革家梭伦(公元前638—559年)访问埃及时,一位埃及祭司告诉他。从前西方大洋中有个大洲,洲上有个统一的强国,它威胁着雅典和埃及。距今约9000年前(指距梭伦时代),一次大地震把雅典毁灭,也使那个大洲沉入大洋,留下大片大片的浅滩,使大西洋无法驾船驶过,不能前去探索[(5)]。一说大西洋就得名于大西洲[(6)]。至17世纪初,英国哲学家弗·培根还写有《新大西洲》一书。说大西洲的一部分现在被发现后就叫作美洲。距今约3000年前(指距培根时代),洪水淹没了大西洲的大部分,当地残存的居民便逃到地势高的地区,是为今印第安人的先民[(5)]。可见,大西洲属子虚乌有,没有陷落不陷落的问题,也没有以陷落为时间基点的时代划分。在地质史上,自从泛大陆分裂成各个大陆漂移开来形成大洲以后,也根本没有哪个大洲沉入海洋陷落的事。

关于巴西的波波雷姆高原和英吉利。前已阐明,《山海经》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原为基点判断方位。英国在中国以西,波波雷姆(Borborema,一般译成博尔博内马)高原在中国西南。说日出于榑木便是出于西南方的博尔博内马高原,日入于奄兹便是入于西方的英国,这又是什么方位?当然,地球是圆的。强词夺理者也可以说,巴西的博尔博内马高原在中国东南。不过,巴西东北部的该高原其中心地区在西经40度左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东经120度左右,西部乌鲁木齐以南一线在东经87度左右。若从中国东部沿海往东,到博尔博内马高原要横跨200个经度,超过了一个半球的范围;若从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往东,到博尔博内马高原要横跨233个经度,相当于地球总经度的64.7%,即几乎2/3。而从中国往西到博尔博内马高原,从东部沿海算只横跨160个经度,小于一个半球的范围;从西部乌鲁木齐一线算,则只横跨127个经度,相当于地球总经度的约1/3。所以,按地理学原则和人们的习惯,只应说也只能说巴西东北部的博尔博内马高原在中国的西南。

再以巴西和英国的联线中点看方位。英国在巴西以北偏东,巴西东北部博尔博内马高原在英国以南偏西。说日出于博尔博内马高原,入于英吉利,岂不是说太阳南偏西升北偏东落,岂不是天地翻覆?

关于太平州,《山海经》中没有太平洲一词,世界各国的传说中也没有太平洲一说。1979年版的《辞海》有“太平洲”条,指江苏省长江中的一个大冲积沙洲,杨中县即在此沙洲上[(7)]。即长江下游中的一个大岛。宫文显然不是指此。那么宫文所指的太平洲究竟为何地呢?宫文说,随着洪水的后退,人类活动的地域逐渐扩大,“日月所出”的坐标不断东移,“日月所入”的坐标不断西移。宫文又说,《山海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理书。讨论这个问题,应首先了解我国古代的地理观念。接着宫文便引证和诠释《尔雅·释地篇》所说的四极、四荒、四海、四至(实际上为二至)的地理范围。他引证的’四至”为“(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桐;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蒙”(距字宫文未引,太蒙宫文误为大蒙)。他并解释说这就是“四至”最远的地方,接着便讲日出日入的地点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由以上情况可以判定,宫文所说的“太平洲”便出自《尔雅·释地篇》中的“东至”,即“东至日所出为太平”中的“太平”,舍此别无他解。宫先生也许还从主观上想象,既然大西洋得名于沉下去的大西洲,那么太平洋也应得名于沉下去的太平洲,而太平洲便是《尔雅》中的“太平”。

首先,在地质史上,完全没有哪个大陆大洲沉入海洋陷落之事,也就没有以它的沉陷为基点划分时代的可能。可宫文居然还考出了陷落的时间,说“这大概是两千多年以前的情况”。其次,宫文说太平洲即《山海经》中的“平丘”。经中有一处提到平丘。“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8)]经文说得很清楚,平丘即两座地势平缓的土山。把它定成相当于大洋洲的大洲——太平洲,又说它已沉入大洋,实属无稽之谈。再次,清人郝懿行(1755—1823)认为《尔雅·释地》中的太平可能是《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大言山,“因太平,大言古读音近”[(9)]。《经》载:“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另外,《尔雅·释地》讲完“四至”后紧接着又说:“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太平只是东方遥远之处太阳升起的地方。宫文由此便引申演化出一个类似于大西洲神话的太平洲神话。

宫文提出,《吕氏春秋·喻大篇》所说的“地大,则有常祥,不庭、歧母、群抵、天翟、不周”,即《山海经》中的尚羊之山、波母地丘、喜玛拉雅山、擘摇頵羝(应为孽摇頵羝)、抵大之山、不周负子,它们分别是阿尔卑斯山、巴布亚岛、喜玛拉雅山、洛基山、安第斯山、东非大裂谷。这充分说明我国古时对于世界地域,特别是洲际划分,基本上和现在一样。这些高大的山脉,象征着6个大陆。

第一,中国古代没有类似近代大洲的概念,也没划分过大洲。中国古代流行把中国本土即黄河长江流域划分为九州。最早提出九州说的是《尚书》,它的划分法为:“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为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杨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10)]《尔雅》的划分法为:“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杨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11)]这种划分法以后便基本上稳定下来。后来就以九州代指中国,这在古典诗词中最为常见。中国古代的“洲”,仅仅指水中可居之地。如《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尔雅·释水》还作了专门的诠释:“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所以,它根本没有现代汉语的“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现代汉语词典》)之意。中国到明末才知道世界上有若干大陆,有代表各大陆和附近岛屿的各大洲,有各大洲的划分,但还认为不可信。《明史》载:“意大里亚……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第二曰欧罗巴洲,第三曰利未亚洲(即利比亚,希腊罗马时代狭指北非,泛指整个非洲,今指一个北非国家)……第四曰亚墨利加洲……分为南北二洲。最后得墨瓦腊尼加洲(即拉丁文Terra Australis)的译音,意为南大陆。当时泛指未知的南方大陆。澳洲发现后,这个名称给了它。简化为澳大利亚)为第五。”[(12)]还有,利玛窦“自称大西洋人……礼部言,《会典》只有西洋琐里国,无大西洋,其真伪不可知”。[(12)]

第二,宫文说的那些山脉(阿尔卑斯山、巴布亚岛、喜玛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东非大裂谷)也不是各大洲的分界岭。因为宫文所说的“洲际划分”的“际”,《新华字典》的释义为:“①交界或靠边的地方:林际……②彼此之间:国际……”欧、亚之间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达达尼尔海峡与博斯普鲁斯海峡等;亚、非之间的分界是红海,苏伊士运河所在的苏伊士地峡;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所在的巴拿马地峡;美、亚之间的分界是白令海峡;亚洲与大洋洲—澳洲的分界为,马鲁古群岛,帝汶岛以东便为大洋洲。所以,现在的洲际划分与宫文想象的洲际划分也完全不一样。

第三,宫文所说的那些山脉也不一定都能象征六个大陆。亚洲就还有与喜玛拉雅山脉不差上下的昆仑山脉;北美洲有落基山脉所属的科迪勒拉山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也属科迪勒拉山系。而澳大利亚和巴布亚岛都不是山脉。巴布亚岛则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要领土,它属大洋洲,不能如宫文所说代表东南亚。

宫文引《山海经》之“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8)]并认定“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伏尔加河流域,当时属于亚热带气候”。伏尔加河中下游流域今天在气候上属于温带,伏尔加河上游流域今天属于亚寒带气候[(13)]。宫文虽没直接说明“当时”是什么年代,但在说这话的前后却讲明是指“上古”,是“夏代以前”。是要回答“上古人类状况是怎样的”问题。是要说明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当时属于亚热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天然食品,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当时的人们“丰衣足食”,连“鸟卵都不吃”。宫文通篇也在论述上古时代的地理、历史、民族、考古、文化等。宫文在前面还明确划定了所说的上古时代的年代。”上古世界本是混然一体,四五千年前到一万年前,只有家族和氏族,还没有形成国家和民族等概念。”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宫文所说的“当时”是指“上古”,距今4500—10000年。

据气候史研究,在地质时期,全球曾经历过多次寒冷的冰期与暖热的间冰期相互交替的巨大变化。“最近一次冰期约在距今15000年到6000年前才结束。当前被认为正处在间冰期的气候。”[(4)]可见,6000—15000年前(这个时段覆盖了4500—10000年前时段的绝大部分),地球正处于冰期,气候比现在冷得多。最近6000年以来(这个时段覆盖“上古”时代的约1500年的很小部分),由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植被的破坏,人工热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等缘故,气候总的说来也是缓慢地转暖,气温渐渐地升高。因此,四五千年前至6000年前,气候也比现在冷。所以,现今属于温带、亚寒带的伏尔加河流域,在4500—10000年前的“上古”时代,其气候比现在冷得多,当时决不是如宫文所说的属亚热带气候、而至少是属亚寒带(中下游)和寒带(上游)气候。

与气候带相关的还有物产问题。宫文在讲《山海经》中的“沃之野”即伏尔加河流域时,还引证了《经》中“爰有甘华、甘柤”等句,并考出甘华、甘柤分别是香蕉、甘桔(应为柑橘,指橘子),以便与它的伏尔加河流域当时属亚热带气候的说法相呼应。甘华和甘柤在《山海经》中分别出现过7次和5次,它们是否是香蕉橘子姑且不论。但香蕉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橘子产于温带地区,这已是常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把香蕉和柑橘分别归入热带亚热带果树和温带果树[(15)]。宫文既然说伏尔加河流域当时属亚热带气候,又说此地当时既产热带亚热带水果香蕉又产温带水果橘子。可见在物产与气候方面宫文也前后抵牾,难圆其说。

宫文指出,从《山海经》中“帝命××”、“禹命××”、“禹曰”的记述看,都是中央帝国对整个世界的调查了解,并以存档的。《山海经》中:“帝命××”的记述有一处。《海外北经》记:“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即万)九千八百步。”《山海经》中没有“禹命××”之语,但有“禹令××”之句。《海外北经》又记:“一曰禹令竖亥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山海经》中“禹曰”什么的记述有一处。《中山经》记:“禹曰,天下名山,经(过)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宫文所说的整个世界,自然是指地球表面的全世界。据《经》载帝命竖亥或禹令竖亥丈量世界的结果,从东极到西极共500109800步。按每步步幅为0.7米计,则应为35万公里。又,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足为跬,再跨出一足为步。这样,从东极到西极即70万公里。另外,周代以8尺为步,秦代以6尺为步。如《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三国韦昭注:“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就以6尺计,则一步为2米,则上述数据则应为100万公里以上。而地球上从东到西最大的一圈即赤道圈才4万公里。而且按经文本意,竖亥走的只可能是地球的半圈。否则,那便是自东极出发又回复到东极了。这样,按丈量的结果为35万公里算,则比实际的可能大了17倍;按70公里算,则大了34倍;按100公里算,则大了50倍。至于禹曰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市里,南北二万六千市里,以此计算,地球上东西向上最大圈赤道圈半圈的距离为1.4万公里,南北向子午圈的半圈为1.3公里。而赤道周长的一半和子午线周长的一半均为2万公里,这个数据又大大少于实际情况,且与竖亥测量的结果严重矛盾。由此可知,帝命竖亥、禹令竖亥勘测丈量天下的记述根本不可信。《山海经》也根本不是中国这个中央帝国对整个世界的调查了解。

宫文称,《山海经》中“吴姬天门”的“吴姬”,即今鄂博、敖包,其用途为观测日影,计算时间的坐标。鄂博、敖包均为同一蒙古语词汇的汉语译音,蒙语原意为堆子。它用石、土、木、草等堆成,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又把它当成山神、路神等神祇的住地来祭祀[(7)]。有的鄂博、敖包逐渐发展成村庄,集镇甚至城市。如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城,蒙古国的巴彦敖包镇等(巴彦、巴音、白云等也均为蒙古语“富饶”一词的译音[(4)])。中国内蒙古的鄂博、敖包英语译成obo,如白云鄂博为Bayan-Obo;蒙古国的鄂博、敖包则译成Ovoo,如巴彦敖包为Bayan-Ovoo[(16)]。吴姬出自《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姬天门,日月所入。”经文讲得很清楚,日月山是天之户枢,户枢上的天门叫吴姬天门,日月由此进入。所以,吴姬与蒙古族的鄂博、敖包风马牛不相及。还有,《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词典收有吴姬一词,均释为吴地的美女,也与鄂博、敖包无干。更谈不上是什么观测日影,计算时间的座标。蒙古族的鄂博、敖包也仅仅是用作路标、界标、祭祀之处而已。

另外,关于经中吴姬天门所在所赖所依的叫日月山的天枢。天枢在古代也指北头七星中的第一星。《星经》云:“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17)]退一万步说,即使把《大荒西经》中的天枢解为北斗一,也与观测日影计算时间无关,吴姬也不是观影计时的坐标。北斗七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最多再被用来了解季节。《冠子》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18)]不过这种方法误差极大,应用很不广泛。即使如此,那也不用于观测日影,计算时间。

此外,至于宫文把中原、中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的不周负子山[(19)]说成是中国西南海之外的莫桑比克、东非大裂谷;把在中原以北的朝阳之谷“虹虹在其北,各有两首……朝阳之谷……在虹虹北两水间[(8)]。说成在中国以东的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把《南山经》中“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即只绵延几百市里的“抵大之山”(宫文语),说成横亘4000多公里的安第斯山脉;把《大荒东经》中只绵延几百市里的孽摇頵羝山(宫文误为擘摇群羝山),说成纵横4000多公里的落基山脉等等诸如此类的重大的自然地理学错误,为节省篇幅就不一一细论了。

《山海经》是蒙上厚重的神话色彩的古籍。我们并不因此而否认它对中国古代“天文、地理、人文等(的)了解,确有其真实性和科学性”。但要把蕴藏在、积淀于《山海经》中的在天文、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真实性、科学性、挖掘上来,清理出来,总结起来,继承下来,就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尊重科学原理,借鉴已有的科研成果。而不能随心所欲地臆断,随情所至地虚构。总而言之,《山海经》记述的地理范围主要在中国,包括部分周边国家的和地区,而决不是全世界。

(收稿日期:1996-02-05)

TO DISCERN THE SCOPE OF RECORDS OF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TERMS OF NATURAL GEOGRAPHY

Zhang jian

(Department of History,Sichuan Unio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mistakes of a representative work which explains Record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s a geographical book about the world and criticises its viewpoint.It's errors lies in:1.It reverses the directions and confuses the orientations.2.It makes the scientific fancy such as back elapse of time and tunnelof time and space.3.It takes the legendary Atlantis and Pacific continent as true.4.It distorts the climate of the earth in the past era.5.It boundlessly raises the geograph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ancient China.This thesis think that the geographical range of Records of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is confined to China basically,including a few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Key words Record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geographical scope,natural geography

标签:;  ;  ;  

从自然地理学看“山海经”的地域范围_山海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