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自然神韵生——马来西亚著名画家谢忝宋水墨画艺术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水墨画论文,神韵论文,著名画家论文,心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画家近照
编者语:从今年第5期开始,我们增设了“亚太画坛巡礼”栏目。这个新栏目的设立,旨在通过介绍当代亚太地区卓有成就的美术家及其艺术,增进读者对他们的了解,扩大我们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各国美术界的交流。本期介绍的谢忝宋先生,是马来西亚著名华裔水墨画家,他成功地融汇了东西方艺术,在水墨画的创新上取得很大的成就,被誉为“海外最优秀的水墨画家之一”。我们试图以此为开端,逐渐形成一个了解亚太美术的窗口,因此希望各地美术家们拥跃来稿,协助我们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画家简介
谢忝宋,又名谢梅,画题常署天心或寸草言天心。1942年生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1962年毕业于南洋美专,马来西亚现代水墨画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水墨画主任、现代水墨画研究会主席、森美兰州艺术协会会长、国际现代水墨画联盟会员。
中国水墨画发展千百年来,其深厚的传统,构成了严密而完整的艺术体系。传而统之,中国画一直从自己悠久的历史及先人的辉煌中保持其完整的继承。然而,只继承不发展必然逐渐失去生命力。当今,中国画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并由此引发了“穷途末路”及“革新发展”的种种反思。中国画要从传统走向现代已成为中国画坛的共识。然而,给予这古老的东方艺术以什么新的内涵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初夏,在广西艺术学院展出的马来西亚著名水墨画家谢忝宋的作品,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现代精神的体现是水墨画具备现代性的依据。
谢先生的水墨画作品以其融会中西艺术及鲜明的个性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而获得较强的现代感。中西艺术的结合是众多艺术家进行中国画革新所选择的路。但真正成功的为数不多。究其原因,是对这两大文明的认识及契合点定位上的偏差。一种普遍的倾向,认为只要在语言上进行嫁接便能实现这种结合。这种表面上的改良非但没能改革中国画,而且把传统中国画的精神遗弃了,只有一个不中不西的框架。另一种选择是把两个文明的精神本质结合起来,在继承水墨画精神及语言特征的基础上倾注现代之思想意识,用富有现代意味的水墨语言表达现代人的情感。这种选择的一个特点就是既保留传统的精髓,亦体现现代意识,通过现代精神实现水墨画的现代性。谢忝宋先生便是后一种选择成功的实践者。他的作品对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传统的东方文化精神在水墨画上反映的认识,即从本质上理解水墨画艺术的文化精神;强调“写意”的内涵。在语言上既保持传统水墨技巧,又不为某家某派所缚,强调水墨画独有的语言特性,用笔墨体现精神而非为笔墨而笔墨。读其作品,首先打动人的是精神气韵,虽然我们可以肯定作品语言形式的传统特征,但无法把精神与形式剖而析之;笔墨在现代精神的支配下回归到语言本体的意义上,而不为“示宗显派”的标志。这样,笔墨在体现现代精神的同时便被赋予了现代意义。这种从“本质”上继承传统的认识不但使作品摆脱了“传统”的局限,而且使水墨语言获得新的生命力。在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上,谢先生亦是从“本质”上吸取养份。他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寻求创新发展的精神上。因此,充分发挥创作主体的主观创造性是学习借鉴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西方艺术之“述理”是中国画“写意”的补充,在中西艺术的结合中应充分体现“意”与“理”的精神内涵。在这基础上,他吸取西方现代艺术之色彩及构成因素,强化水墨语言的现代感。画家这种从“本质”意义上继承和发展水墨画的认识和实践是他成功地揉合中西艺术并使其水墨艺术具备现代意义的条件。
秧鸡
由于站在这个“本质”的角度去理解传统与现代,谢忝宋先生的水墨画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一定的“框架”里,从而获得了倾注自己精神意识的空间,并由此形成风格。我们知道,画家运用什么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用语言的目的,表达什么才是重要的。读谢先生的作品,有“不见笔墨见精神”之感。在他的画中,语言因素已被精神所融涵,由水墨语言负载的精神力量——传统中国画之精神及画家的情感已使语言本身具有了精神性。语言和物象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种“忘物见我”的境界,使作品达到超自然而自然的艺术层次。其作品中的草木花鸟,形似非似,但神态依然,气韵生动,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对生命的精神体验。这些物象,被“重构”成具有“灵性”与“人格精神”的符号,呈现出新的生命意义。作品中的笔墨,或淋漓变幻,或律动生势,或交错成韵,无不表现出画家所赋予的“情意”。作品中所呈现的一切实则画家“心境”的再现。这种“心境”是画家精神境界的自然状态。“师造化而得心境见自然”,只有回归这种自然状态。创作主体方能获得真正意义的“真我”,实现艺术创作的“自由”。画家正是在这种“心造化”中获得了精神与艺术的纯粹,体现了其人格个性,从而使其作品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精神品格。
谢先生的水墨画艺术在语言上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彩的运用,二是经营位置的现代构成。这两点特征不难在作品中见到,并成为了画家表现时代精神的重要语言因素,也是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体现。在色彩表现上,画家运用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在体现水墨特点的基础上以大面积、概括的色块扩张二维空间,笔墨与色彩相互渗透,使水墨语言呈现新颖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经营位置上,谢先生认为这是平衡学。画面的经营通过变化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这种千变万化的平衡产生了不同的韵律及艺术感染力。因此,他注重对西方现代绘画构成学的研究借鉴。在作品中他打破传统的经营位置法则,完全根据自我情感的需要,在现代审美观念的判断下进行画面构成。这种构成在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现代艺术共同强调的二维空间上得到充分的强化。画面的笔墨、色彩、景物都成为了画家构筑心境的媒体,并在一种新的组合中获得新的审美价值。画家运用点、线、面的现代构成,使传统水墨语言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谢先生通过这两方面与水墨语言的有机结合,使水墨语言产生了新的生命力。如作品《沟通》,画面红、黄、兰几团色块充满了空间,简洁括练的笔墨使色彩产生强烈的视觉扩张力;两群不同方向的金鱼在色块中游动,在“沟通”中一反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法则,没有“留白”,所有的空间都在色墨中展现。色块与笔墨分割的二极似乎象征着东西文化的矛盾,但在相互的照应联系中又得到了“沟通”的统一。作品在保持中国画语言特征的同时和谐地实现了中西艺术的结合,体现了画家对两极文明的深刻理解,因此获得新异的审美价值。
在题材的选择上同样体现了画家的开拓精神。在作品中除了表现异国热带风物,还着重描绘了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动物——“秧鸡”,这种“其貌不扬”的小生灵没有人表现过,故被称为“谢秧鸡”。文人画发展至今,能入画的花鸟禽兽几乎都表现过了,谢先生发现并独钟这小灵性,除了“怀念在乡下的童年生活”,我想,还更多地体现了画家锐意创新的精神,反映其对生活的真诚及表达了他的“众生平等”思想。传统中国花鸟画对动物的选择和描绘,多见雄奇或灵秀。借物寄情,取雄奇者不但能表达画家高远之志,且有阳刚力量的美感;而灵秀之物可抒清柔之情,述闲逸之意。即便是陈胸中之悲愁,亦要选择可“入目入画”的“有名份出处”的对象。“秧鸡”,这种出没于田间野地,不为人注目,敏捷且胆小的弱小生命,既不伟雄,也没奇丽。“我选择秧鸡,是我对自然与生命的特殊体验。我觉得表现什么物象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具体事物的感受及你要表达什么。最平常的事物也能涵寓最深刻的东西。”画家的这种取本质而不以表象为表现目的的艺术观,不但使其在题材的选择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并且能在不同的表现对象中共同表达出一种本质精神,达到艺术的高境界。对秧鸡的表现,画家并没有刻意描绘其形象特征,而是用大写意的手法,取“意象神似”,粗犷几笔,憨态可爱、栩栩如生的小生灵,或疾驰、或闲觅,自在地享受着生命的自由。一种人格精神充分地体现在这些小生命上。画中的秧鸡已不再是大自然中的生命,而是画家独有的表达其精神情感的符号。谢先生对“秧鸡”的成功表现,丰富了文人画题材,并以此使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及新意。
雀乐 68×46cm 1993年
谢忝宋的水墨画虽属文人画范畴,保留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品格,但通过中西艺术的结合,题材及形式的创新,现代精神意识的倾注,使作品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局限,具有了现代意义与价值。实现这种超越是画家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回归“自然”之境界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这种自我的“自然境界”,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上,更重要的是呈现了超越客观自然的精神世界。艺术创造的目的是开拓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只有在抛弃尘欲后的“平常自然心”下才能触摸体验到。这“心迹”的自然流露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自我实现”。这种回归创作主体自然的精神境界,是画家的灵魂。只有获得这种自然的心境,艺术创作才能真正体现出其意义与价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语)心亦法自然也!得自然之心,便得艺术之真诚;有艺术之真诚,即可照见灵魂之精神。谢忝宋先生的水墨画,正是其赤诚心迹之再现,因而得自然神韵,见精神风采,超凡脱俗,清远而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