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还时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下面谈点自己的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而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是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投入的时刻,也是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状态。
一、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
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活动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用适当精彩的游戏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先在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呈现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发挥群体力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个图形来,画好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再巡视,了解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中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两种图形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加上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不会说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是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论,尽管有的不是十分准确,可比起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许多。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具体认识平面图形,老师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拿一种图形,把他们所画的图形分成四种,让小组中的同学互相看看都拿对了没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深了对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五、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自主参与意识
如教师在教“9加几”时,知识的基础是数数、数的组成及简单的计算技巧,能力的基础是对小棒的熟练操作。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先让学生看着主题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有的数图中学生的数量,有的用小棒摆图中的饮料,有的与同学一起把图中的情境编成小故事……这样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就对必要的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准备。这时老师又提出:“谁可以根据图中的事物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呢?”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所以他们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知道了如何去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中表现得特别积极,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后面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保障。学生在学习中想出了多种答案:有的把左右两边小棒合到一起,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完;有的接着左边的9根小棒继续数右边的小棒;还有的从右边拿一根放在左边凑成10根,右边还剩几根就是十几,也就是凑十的方法。我们不强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数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手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索、自我活动的机会,将学生从“呼吸——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论文作者:杨登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学生论文; 图形论文; 长方体论文; 情境论文; 表面积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