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带来大产业
文_凉水轩
每年春季,贵州西部降雨偏少,春耕保苗形势严峻,部分县(区)农业灌溉受到影响。然而,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灌区和大地印象灌区却丝毫不见干旱缺水的迹象,花卉、苗木、经果林、蔬菜大棚迸发着勃勃生机,一片郁郁葱葱、花红叶绿的景象。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不断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农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导致农产品质量偏低。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领域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区土壤肥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论述,并分析了提高农产品质量中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这一切得益于我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了灌区建设科技水平。”钟山区水务局局长谭文灿介绍,自2014年钟山区获批中央财政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以来,按照“水利促农、水利助农、水利兴农、水利富农”的发展思路,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为引领,推行“水利+农业产业+农民富裕”的水利发展模式,以水滋养产业带,以水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山区现代水利示范县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新增高效灌溉面积4.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
再比如,职称评定时,系统需要根据评定要求与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所有范围内员工进行评估、挖掘,找出符合条件的员工及其综合排名次序或按不同部门的员工排名次序等。
据悉,钟山区大河镇灌区项目于2016年2月开工,201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包括“贵州山区现代水利钟山区大河试点区一期工程”及“2016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面积分别为3610亩和8650亩,累积投入建设资金4005.54万元。
在贵州山区现代水利工程大河试点区的建设中,钟山区充分借助大地印象公司和民润合作社万亩葡萄园基地两个平台的力量,采用PPP建设模式,通过前期宣传吸引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其中,水源、水池、干管、支管的投资由中央资金解决,田间配套灌溉设施的投资由企业自主筹资,建设资金由企业打入用水合作协会账户,按工程进度拨付,实行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支付、同时验收“五同时”制度,突破体制、资金、环境和空间的制约,促进了财政资金与民间资本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逐步完善了水利项目建设方与用水方的利益联结,有效促进了水利与农业的共同发展。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了灌区建设科技水平。图为钟山区大河镇蔬菜大棚区。(钟山区水务局供图)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利用自有土地投工投劳,折价入股大地印象和民润合作社,让当地村民变为股东,充分激发了广大村民自愿参与灌区建设的积极性。而通过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工作,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所有权交给村集体,并组织村民成立用水户协会,将其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让渡给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行管护水利工程,年底进行收益分红,从而走上了一条以水养水、管水脱贫、良性运行的管护路子。
“节水灌溉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区旱地得到有效灌溉,切实加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有效促进了项目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钟山区常务副区长刘子华说,在今后的工作中,钟山区将全力以赴,切实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好用好,把山区现代水利工程建成农田灌溉的“保障用水”、高效节约的“生态泉水”、贫困群众的“致富活水”、惠民利民的“民生好水”。
(作者单位 / 钟山区水务局责任编辑 /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