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救器;安全培训;自救意识
1前言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入井人员随时随地都面临着来自水、火、瓦斯、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尤其是由此带来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800×10-6,将造成人员痉挛,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当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达到100×10-6,人员接触3~15min就会损伤嗅觉神经。为防止意外的发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带来的伤害,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按照供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压缩氧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按照工作时间长短可分为30min自救器和45min自救器。经过多次的分析对比、实践检验,发现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在矿井下使用更安全合理,各单位择优选用的自救器均为压缩氧自救器。
2现有自救器设计及使用现状
2.1现有自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压缩氧自救器主要由清净罐、底盖、背带、挂钩、氧气瓶、开关钮、压力表、减压器、气囊、鼻夹、口具、补气压板、排气阀等部件组成。通过转动开关钮,高压氧气从氧气瓶流到减压器内,减压后进入气囊,压迫补气压板进行手动补气。吸气时,氧气从气囊经过呼吸阀、口具进入人体;呼气时,气体经气囊内软管进入清净罐,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清净罐内吸收剂(氢氧化钙)吸收,剩余气体进入气囊。如此反复,完成整个呼吸循环。
2.2现有自救器的佩戴方法
入井时,将自救器斜跨于肩上。当需要佩戴时,迅速将自救器移动到胸前;掰开挂钩,取下上盖,整理气囊;将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咬住牙垫,紧闭嘴唇;打开氧气瓶旋钮,按动补气压板,当气囊鼓起时迅速用鼻夹将鼻子夹住;调整呼吸,双手扶住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区。
2.3现有自救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自救器是斜跨在肩上,井下工人在进行其他作业时,自救器会随着身体的移动前后左右乱晃,影响正常工作的操作。在煤矿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工人为了不影响工作,往往没有正确佩戴自救器,造成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配用自救器,错失最佳自救时间;由于采用鼻夹和口具,在撤离灾区时容易造成口具脱落,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由于在撤离时需要双手扶住自救器,不便于在撤离过程中开展互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培训,强化自救意识,提高自救器的使用率
3.1煤矿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煤矿行业无法逾越“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条铁定戒律,作为煤矿从业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熟悉工作区域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事故一旦发生,对于被困者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早1min得救就可能保住生命,迟1min就可能面临不幸。大量事实证明,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被困矿工凭借较强的自救意识,充分利用自救器,依靠自己的智慧,积极正确地采取自救措施,可以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被安全营救。例如:2007年,某国有重点煤矿的3名工人,违章排放盲巷“里段”的瓦斯,当混合气体“一风吹”出来时,排水工霍某感到有点头昏,立即打开自救器成功逃生。而有15a工龄的瓦检员孟某和老管子工王某两人,都不知道打开自救器自救,全部窒息死亡。可见,事故发生以后,遇险人员的自救意识强与否,直接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但是,矿工的自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主要来源于日常的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是提高煤矿工人自救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往往被许多人忽视。我国百万吨死亡率高居不下,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有关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他们对安全自救知识掌握不够,在生产中忽视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后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加强安全培训,要从领导做起,积极推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强制培训工作。在对煤矿工人进行自救器培训时,安全培训单位一定要认真培训,不能走过场走形式,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自救器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事故发生以后能充分利用自救器,争取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撤离灾区。但根据对矿工跟踪调查以及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矿工对自救器认识不足,事故发生后不会佩戴自救器或打开后带不上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如:某矿发生瓦斯爆炸,遇难86人,其中多数人都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当时在现场有20多人自救器都已打开,但没来得及带上,就中毒死亡了,还有几位工人当时把自救器从身上取了下来,但还没来得及打开,就中毒死亡了。这种惨剧的发生,就是平时矿工对自救器认识不足导致的。某矿也曾发生一起本该避免的事故,一氧化碳涌出后,在现场的有安全矿长、掘进老总、通风区长等几位领导,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跑,一氧化碳和空气是均匀分布的,怎么能跑出来呢?没跑几步就倒下去死掉了。试想,如果当时他们能想到佩戴自救器,在第一时间内把自救器给带上,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撤到安全地段,一点危险也没有,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对自救器认识不足,没有在第一时间想到带自救器,才酿成此惨祸。所以在培训中要强调自救器的重要作用,从事培训的教师除了要讲清楚自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佩戴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外,还要注重培训矿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使全体矿工真正掌握自救器的佩戴方法,安全培训机构要不惜资金购买自救器,争取人手1台,讲授完课之后,让矿工自己来佩戴,使受培学员真正学会佩戴自救器。对培训不合格者,要重新进行培训,直到能够正确使用为止。除了在培训机构要学习自救器的佩戴外,煤矿生产部门还要根据生产实际,定期组织培训,不可奢望培训课堂一劳永逸,一蹴而就。
4结束语
自救器使用过程当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漏洞,不但是我们企业主体的责任,也是我们每名工人、行业主管部门、检测检验部门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细微处做起,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从根本上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使自救器的使用达到本质安全型。
参考文献:
[1]张金峰.压缩氧气自救器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2014,23(09):95-97.
[2]施倚.自救器的种类、性能和适用环境有哪些[J].劳动保护,2014(05):119.
[3]郭向军,简军峰.关于煤矿矿用自救器使用的调查[J].陕西煤炭,2013,32(05):129-131.
[4]毛欣,聂雅玲,许开立.化学氧自救器与压缩氧自救器的比较分析[J].安全,2012,33(06):15-17.
论文作者:康剑鑫 刘朋飞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矿工论文; 煤矿论文; 气囊论文; 氧化碳论文; 发生论文; 人员论文; 气体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