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危象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护理要点和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科急诊43例高血压危象病人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总结高血压危象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护理要点和程序。结果:本组43例高血压危象病人中,快速安全转入医院40例,占93.02%,1例院前死亡,后经证实为脑干出血;2例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占4.65%。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风险,也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高血压危象;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038-02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hypertensive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pre hospital emergency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 pre 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procedures an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ris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emergency from May 2013 in our department in December 2014 4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risis pre hospital, summed up in pre 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procedures an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risis. Results 4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risis, safely and quickly transferred to the hospital in 40 cases, accounting for 93.02%, 1 cases of death before hospital, later confirmed to brainstem hemorrhage; 2 case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transit, accounted for 4.65%.Conclusion The correct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hypertensive crisis patients, one of the key success is pre hospital emergency.
【Key words】Hypertensive crisis; Prehospital care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症候,常在不良诱因影响下,血压骤然升到26.6/16Kpa以上,可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不可逆的损害。高血压危象发生时病人会感到突然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或失明;恶心、呕吐、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或潮红;两手抖动、烦躁不安;严重时可出现暂时性瘫痪、失语。如不紧急抢救,后果极其严重。现将我科43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1~72岁,平均55.3岁。其中,急性脑血管意外21例,高血压脑病6例,急性左心衰竭5例,急性冠脉综合症8例,主动脉夹层瘤1例,子痫2例。
2.护理要点
2.1 评估患者病情
协助医生评估:(1)监测血压:了解接诊时血压的基础值,以此评估对脏器损害存在的风险;(2)脏器受损表现:有无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抽搐,肺水肿、心源性胸痛、视力下降等;(3)急性血压升高的速度和持续时间,辅助评估病情的严重性。
2.2 保持舒适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将床头抬高30°,可以起到所需的体位性降压作用,对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半坐卧位。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躁动。高血压危象患者由于头痛,烦躁,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呕吐物可以阻塞气道,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昏迷病人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平卧,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并制动,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并放置口咽通气管。
2.3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可保证急救药物的早期应用[2]。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它既可防止因体位改变或病人躁动针头刺破血管又可保证降压药物的快速输入。
2.4 迅速降压
2.4.1降压幅度 降压幅度应取决于临床情况。短时间内降压幅度过大,会减少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可使心脑肾进一步恶化,所以血压一般控制在160/100mmHg左右较为安全,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主动脉夹层瘤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尽量在短时间将血压、心率降至更低,主动脉夹层瘤尽量在30分钟内将血压降至90~110/60~70mmHg,心率60~70次/分[3]。
2.4.2降压速度 应尽快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否则预后较差,所选用药物应对外周血管有扩张作用,对心肌收缩、窦房结和房室结无明显抑制作用。本组病例均选用半衰期短、降压平稳、耐受性好、对循环和重要器官供血无不良影响的药物。
3.转运与途中监护
3.1 转运技术
在尽可能不改变患者体位的情况下,将患者平抬上担架。搬运者将双手平放于患者头、胸、臀、下肢的下面,使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听统一号令,将患者一同抬起,放在担架上[4]。过程中动作尽量要轻柔,上、下救护车及担架搬运时要注意保护病人,尽可能保持担架平稳。
3.2 途中监护
3.2.1心电、血压监护 应用除颤监护仪,通过胸部综合导联,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心电、血压监护。注意心电示波的图形有无早搏或推迟出现,是否存在心肌供血不足或严重心律失常波形[5],对出现的心律失常要及时报告医生。静脉给药过程中持续监测外周动脉血压,防止患者血压出现剧烈波动。
3.2.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给氧,保持气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每隔2~3分钟轻声呼唤患者姓名,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对剧烈头痛,呕吐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2.3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高血压危象时患者的不适症状加重,使其心理更恐惧、烦躁,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刺激因素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护理人员要亲切、和蔼、耐心地做好心理疏导,安慰鼓励,协助患者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结果
本组43例高血压危象病人转归如下表。
5.护理体会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生活形式的存在,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次通过对高血压危象病人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其护理体会如下:其一,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能够达到防治高血压的效果,提高控制率、服药率、疾病知晓率等,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其二,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以免出现不良原因的刺激,进而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其三,降低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出现,避免体重超重,规律饮食,禁止食用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戒酒戒烟;其四,患者定期监测心肾功能,定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以及高血压危象的发生;其五,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密切关注病情,力争抢救时间,可将抢救治疗成功率提高。
院前急救是指病人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和转运到医院过程的救治,目的是把正确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及时送到病人身边,挽救生命和减少伤残,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由于高血压危象多发生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往往会发生不可逆性靶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为此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应当引起家庭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需要对人们加强急救技术培训以及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才可将全民医疗急救护理水平提高,一旦出现问题,便可对病人进行现场救护,同时呼叫120,能够促使病人在120到来前,得到有效处理。由此可见,在院前急救中,不能仅依赖医疗行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风险,也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于出诊的医护人员,其不但要有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应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由于高血压危象病人病情较复杂,其变化较大,在抢救过程中要充分表现出时间就是生命。为此,需要医护人员在抢救伤员时有足够的准备,科学合理的应用护理程序,以做到临危不惧,忙而不乱及急而不慌,准确无误地操作各项技术,有效、恰当的实行各项抢救措施。及时通知科室准备好院内抢救准备。有效快速的院前救护对挽救高血压危象病人的生命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对院内抢救和临床治疗相当重要。
总之,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风险,也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
[2]郭凤莲,王丽英,师彩颖.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7,23(6):472.
[3]梁慧芬等.心血管疾病用药指南[M].香港:美迪医讯亚太有限公司,2012:64.
[4]陶红.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6.
[5]刘绍辉,张学军.心血管内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2.
论文作者:吕英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危象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病人论文; 病情论文; 担架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