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育改革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日本的《周5日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教育改革论文,举措论文,目标论文,日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11月24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文部省第46号令》,决定在全国公立或私立中小学及特殊学校、幼儿园实施《周5日制》,即从1995年4月1日开始将每月的双周星期六做为休息日。日本的周5日制经过长达三年的酝酿终于进入了正式运行阶段。这项改革对日本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部省官员野崎弘说:“周5日制的实施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甚至可以说它是转换国民意识,培养日本新一代的里程碑”。
一、周5日制的宗旨与实施原则
九十年代,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国际型人才,适应社会变革。这也是日本现代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此外,日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考试地狱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繁重功课压力下校内暴力、厌恶学习情绪加重等也迫使日本必须改革原有的教育体制。由此,文部省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初、中等教育改革是整个教改中的重要组织部分,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周5日制的提出与实施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推出的重大举措。
周5日制带来的益处就是使学生拥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它缓解了由于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在校时间过长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使他们有较多的独立支配时间来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发展其独立个性。同时,也是为了与国际标准时间接轨。
《文部省等368号令》中指出,周5日制的宗旨是“探索学校、家庭、社会理想的教育模式,使新一代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变化”。为了保证各学校遵循周5日制的宗旨,还发布了4条实施原则:
①强调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操作能力为其主要教育原则。
②各学校应把改革重点放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③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庭及所在社区之间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
④家庭与社会方面应充分关心爱护学生,使他们在丰富的生活经历中学习生存方式,形成高尚的品格。
二、周5日制的实施内容与方法
周5日制要求学校、社区和学生家庭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向学生施加影响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实施的成功与否与全社会的理解、支持是分不开的。文部省经过了长达3年的试行时间,向全社会宣传周5日制并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查,了解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对它的反映,探索其可行性。
1992年3月23日,文部省第4号令向全国中小学发出通知:从1992年9月开始试行1月1次的周5日制,即将每月的第2个星期六做为休息日。
1月1次的周5日制实施至今已有3年时间。为调查实施情况,文部省专门设立了《适应社会变化的新型学校建设调查研究协会》(以下简称《调查研究会》)并特别指定642所学校为协力学校,协助各种调查。
在5日制实施中,学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要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抑或提高教学质量,又应担负起引导学生有意义地度过休息日的任务。被调查的642所学校对课时调配采取的措施大致相同,例如,精减学校例行活动或课外活动;削减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将休息周周六的课时适当地分派在其它几天中。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新增的休息日而且也没有感到平日课业加重。当然也有一部分学校明显增加了平日课时,理由大多是”为了保证一直遵循的本校课时规定”,“家长要求增加课时”,“精减学校例行活动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并不能弥补休息周损失的课时”。缩短假期来保证课时的学校几乎没有。
为了实现周五日制的宗旨,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改变过去灌输为主的特点,以培养个性为其主要原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强调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为了使新一代日本国民具有理想的道德品质,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所在社区的历史、地理、风土知识,日本传统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内容。再次,加强理科教学,在理科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使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文部省通过增加专项经费来完善中小学理科教学设备,开办各种实验教学指导讲座,提高各学校的理科教育质量。其四,重视环境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环保意识。这一教育将通过各种环境教育手段及让学生亲自参加环保活动来进行。最后,利用图书馆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文部省要求每所学校将校内图书馆藏书增加1.5倍,并提供专项资金援助。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书籍将做为教学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正确引导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星期六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①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度过周六。休息周前,教师要求学生立好计划并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度好周末,在班级里相互交流度周末的心得,举办校内外周六活动心得交流会、活动信息交流会等。
下面是鹿儿岛县市来町立市来中学一位学生的活动日记及家长、学校的意见。
资料来源:《中等教育资料》1995年3月时刊。
②结合道德教育,开展各种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本社区的博物馆、公民馆及其它公共设施;掌握本社区的历史、地理、风俗等;组织学生进行野游,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定期去当地养老院、特殊学校等福利机构义务服务,培养他们的爱心。
③向学生开放学校设施。被调查的学校中有半数以上的学校在休息日开放了本校各种设施:校园、操场、体育馆、礼堂、图书馆、专用教室、普通教室,供学生们进行各项活动。不仅如此,学校还为那些父母都上班的学生举办各种活动,以免学生流落街头。
社区对周5日制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周5日制的试行阶段,社区向学生开放了博物馆、公民馆等公共设施,社区的一些团体与学校联合举办了各种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唤起他们的社会意识。例如,秋田县秋田市美术馆与资料馆与本市各学校联合起来举办参观活动,向学生介绍本地区文化;福井县立岭北特殊学校与当地养老院和聋人协会定期举办家长—学生—教师交流会等。
学生是周5日制最大的受益者。1991年厚生省曾作过《学生生活环境调查》,对学生放学后和休息日的活动从空间、时间的角度进行了调查。其中对“每天的游玩时间”(除看电视外)的回答,“几乎不玩”的学生为30%,“少于1小时”为22%,“1至2小时”为26%,“2小时以上”为24%。对于“看不看电视”的问题,回答“几乎不看”的有5%,“看2小时以上”的学生竟达到50%。对“游戏伙伴”的问题,约有70%的学生答“与同班同学”,这一项调查表明学生在功课及学校生活以外的活动时间、内容实在有限。几乎没有游玩时间的学生达到30%,而同时每天看2小时以上电视的竟有50%。游玩伙伴的范围大多局限在同班同学中。周5日制实施以后,文部省调查委员会对协力学校学生在周5日制中的活动再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学生休息日的活动有以下特点:
①学生的活动项目增多。看电视的比率明显减少,亲近大自然的学生增多,参观博物馆,去体育馆参加运动的也不少。这些活动在只有1天休息的周日显得比较紧张,周5日制给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②事先订立计划或与家人商量过的学生,其活动内容明显比其他学生丰富且有意义。统计资料表明,制订计划的学生比没订计划的学生在“接近大自然”、参观博物馆、去体育馆的内容要多,而看电视、在近处玩的要少。
③占的比例最多的项目的“慢慢休息”和“在家附近玩”,对学生一星期的紧张学习,这无疑是一付好的调剂,也使他们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愉快地成长。这项调查有力地表明了周5日制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
周5日制的顺利实施与家长的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能否妥善照顾、安排周六在家的学生,关系到周5日制的成败。因此,文部省十分关注家长的态度。与学校、社区和学生对周5日制的态度相比,家长的态度显然不够积极。1993年3月对协力学校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只有31%的家长表示赞同周5日制。赞同的理由为“多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多了跟朋友相处的时间”,“多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等等;反对的理由是:“周六在家的学生没人照顾”,“生活会变得没规律”,“学习退步”,“只是多了游玩时间而已,没有更大益处”。但随着周5日制的进一步实施,逐渐有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周5日制对学生的真正意义。1994年文部省的调查表明,表示“赞同和完全赞同”5日制的家长从实施前的50.8%增加到66%;“强烈反对”或“无所谓”从17.9%减少至12.3%。事实上,照顾周六在家的儿童对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对周六上班的双职工父母,确实是一桩大心事。很多家长希望学校、社会充分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的周六活动。
三、周5日制的展望
从1995年开始步入的双周5日制已进行了5个多月,事实表明了双周5日制是完全可行的,并没有出现原来担心的“学生被放羊”,导致校内暴力加重等问题。学校、社区、家庭的反映也基本良好,文部省与全社会经过了3年的“投石问路”终于问出了“阳关大道”。
周5日制的实施也是十分必要的。日本教育界认为,二十一世纪是重学力胜于学历的时代,要在国际风云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独立个性与超凡的适应能力的公民,周5日制正是迎合了这种需要,它的意义并不单单在于“增加学生的游玩时间”,而在于表明日本向新型人才的培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然,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尚未建立一个真正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的课程体系,社会则因要负责休息日学生的安全问题,避免学生受到不良影响而加重了负担。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对学生的安排令人担忧。家长对社会、学校提出了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见下表)。
父母对学校、社区的希望(可多重选择,%)
总得来说,周5日制对日本教育是一个较大的促进、标志着日本的教育观从学历观转变为学力观。
我国中小学及大专院校也正在实施双周5日制。怎样让这些休息日赋有意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是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待社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使学生的星期六也充满“彩色”。
标签:文部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