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200)
摘要:目的 对比头颈CT血管成像中应用双源CT双低技术与常规CT技术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 随机选择本人进修单位于2013年收治的9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技术,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低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分、3分、4分分别为2.22%、11.11%、86.6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动脉弓等图像质量分别为(403.12±32.52)HU、(418.55±43.51)HU、(429.55±53.56)HU、(385.12±48.25)HU,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碘总量、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CT计量指数等各项参数明显较低(P<0.05)。结论 双源CT双低技术用于头颈CT血管成像中可促进辐射危害、对比剂危害明显降低,对于临床检查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其可行性、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关键词:头颈CT血管成像;双源CT双低技术;应用价值
The application of dual-source CT in the CT angiography of head and neck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value of dual-source CT dual-low technology and conventional CT technology in the CT angiography of head and neck,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I unit in the records of 90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vascular lesions in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check all of the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T angiography,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CT technique,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dual-source CT double low technology,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pplication value. Results:the subjectiv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3 and 4,respectively,2.22%,11.11% and 86.66% respectively,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 BBB 0 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internal carotid artery,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aortic arch image quality(403.12 + 32.52)respectively HU,HU,(418.55-43.51),(429.55-53.56)HU,HU,(385.12-48.25),consist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amount of iodine,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the dose length product,the CT measurement index 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 < 0.05). Conclusion:dual source CT dual low technology used in head and neck CT angiography can promote radiation hazard,significantly lower contrast material harm,for clinical examination results,won't impact the feasibility,high security,is of relatively great value in clinical promotion.
头颈部血管病变临床主要是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扫描检查,需要大范围的扫描,造成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大[1],加上扫描需要应用剂量较大的对比剂方可使血管碘浓度得到有效维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从而发生对比剂肾病并发症[2]。所以,寻找一种有效性高、安全性高且对检查结果不产生影响的方法对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是目前临床研究学者需要探讨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分别应用常规CT技术、双源CT双低技术,结果证明,双源CT双低技术在降低对比剂危害、降低辐射危害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现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我于2013年所进修的医院,到院接受检查的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90例,男患者37例,女患者53例,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78岁,中位年龄为(51.32±4.32)岁。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根据患者检查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45例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24例,年龄为35~77岁,中位年龄为(51.11±4.18)岁;对照组45例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29例,年龄为36~78岁,中位年龄为(51.41±4.41)岁;将碘过敏史、家族肿瘤史、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感染、哺乳期、妊娠期等患者全面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入组时间、性别、年龄、排除标准以及分组依据等各项数据对比基本一致(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CT技术给予临床应用,采用Siemens 双源CT作为检查仪器,管电流、管电压分别设置为400mA、120kV,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剂将45~80ml对比剂(按照每公斤0.9~1.0ml的比例)经肘静脉给予穿刺注射,每秒钟的注射剂量为4.0~4.5ml,接着通过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冲管处理,以主动脉弓水平从下往上作为本次扫描区域。
观察组通过双源CT双低技术给予临床应用,扫描前4h需要严禁饮食,扫描前、扫描后要大量饮水,加快造影剂排出速度,管电流、管电压分别设置为400mA、100kV,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剂将40~70ml对比剂(按照每公斤0.9~1.0ml的比例)经肘静脉给予穿刺注射,每秒钟的注射剂量为4.0~4.5ml,接着通过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冲管处理,以主动脉弓水平从下往上作为本次扫描区域。
1.3临床观察指标[3]
由具有丰富影像学资料的医生对观察组、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客观评价对比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动脉弓等图像质量;以1~4分判定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其中1分为不能清晰显示血管,对比欠佳,不能给予有效诊断;2分为基本可以发现血管,具有较差的对比情况,血管壁粗糙情况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对边缘分支血管、侧支血管、小血管的观察产生影响;3分为可清晰的发现血管,血管壁不平整,可良好的对比,对于诊断未产生较大的影响;4分为血管壁光滑,可良好的对比,并能清晰的发现血管。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碘总量、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CT计量指数等进行对比,用于判定两种CT技术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对照组的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统计,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观察组、对照组影像学图像在1分、2分、3分、4分等评分的对比差无明显差别(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3.讨论
头颈血管病变对患者的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加上头颈动脉瘤、头颈动脉狭窄均是属于急性发病,会进展成脑出血、脑梗死、脑水肿等病理性变化,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4]。临床对于头颈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给予确诊,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致残率、病死率明显降低。以往头颈血管病变患者主要是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并以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但是该检查方式在临床应用期间具有一定的有创性,患者接受检查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CTA)因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无创、方便快捷等优势,在临床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6]。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主要是利用对比剂充盈受检者靶血管,在高峰时期立体采集生理原始数据以及病理原始数据,通过CT图像后处理软件完成脑血管成像技术的重建工作,可在头颈部血管狭窄、血管钙化、血管斑块、血管畸形、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尽管头颈CT血管成像临床诊断优势较为明显,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因为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时需要大范围额的扫描,患者需要接受较大的辐射剂量,加上检查期间大量的使用对比剂,出现损害DNA的情况,从而提高引发癌症的发生率。管电压指数与辐射质量以正比呈现,降低管电压能促进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明显降低。临床开始广泛的应用双源CT双低技术,该技术属于第二代迭代重建技术,利用相互结合图像数据迭代算法与原始数据迭代算法的方式,有效的修正图像,不仅能获取图像真实的信息,还可使图像噪声明显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碘总量、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CT计量指数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双源CT双低技术的应用可使低管电压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善,还可使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从而促进图像噪声有效降低,提高影像图像质量。
研究表明,头源CT双低技术应用在头颈CTA检查中能使辐射危害、对比剂危害明显降低,对检查结果不产生影响,其可行性、安全性较高,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豫东.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6,v.22;No.441 34:57-58.
[2]连曦敏,赵艳秋,李杰.飞利浦64排CT“双低”技术在颅内血管成像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v.19 24:115-116.
[3]董祥宝.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v.8 08:1011-1014.
[4]余波,雷杜晶.双源CT双低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v.30;No.340 15:153-154.
[5]张德健,陈志建.双源CT双低技术在头颈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v.30;No.340 15:25-26.
[6]李金玉.两种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对照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v.8 02:18-20.
论文作者:万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血管论文; 头颈论文; 患者论文; 技术论文; 剂量论文; 图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