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合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因缺乏微观基础,未能应付滞胀危机而陷入破产的境地。代之而起的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等新经济自由主义虽然对治理通货膨胀颇有成效,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宏观措施,使9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再次严重衰退。现实生活要求尽快实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结合,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也是各国经济学家的夙愿。长期以来,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西克斯从资本积累出发,帕廷金从货币余额出发,理性预期学派从合理预期出发,新古典综合派从生活质量出发,试图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但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是没有找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合点。本文以边际效用为突破口,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建立边际效用管理理论。该理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限于篇幅,只能对主要观点作扼要介绍,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将边际效用从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为边际效用管理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根据宏观边际效用规律来划分经济发展阶段,阐述长期边际效用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几千年来,生产者凭经验知道利润率高的产品应该多生产,利润率低的产品应该少生产,但不知道究竟生产多少为宜。本文从宏观边际效用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能够比较准确测算各种商品适宜增长率的方法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实施短期边际效用管理。第四部分是边际效用管理在我国的运用。
一、边际效用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微观基础
边际效用作为观察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工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按照西方经济理论,效用是商品(包括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它决定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决定对商品的需求。对消费者来说,有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高,有的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为取得最大效用,他必须根据边际效用随购买量增加而递减的规律,多购买边际效用高的商品,少购买边际效用低的商品,达到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所花费的每一元钱都取得相等的边际效用(简称边际效用均等或单位货币边际效用相等)。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均等规律,但却无法将边际效用理论运用于宏观领域。其实宏观边际效用不过是微观边际效用的总和。例如,在一定时期(一年或一个月)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是均等的,则宏观边际效用也必然是均等的。而作为所有消费者购买量总和的各种商品社会销售量,则是使各种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达到均等的推动力理。宏观边际效用趋于均等的过程可简单描述如下:在一定时期,各个消费者选购商品,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不均等,会不断调整购买量,直到实现消费者均衡,宏观边际效用也随之达到均等。
宏观边际效用与微观边际效用相同之处是,都能根据购买量的大小来判断边际效用的高低,都具有趋于边际效用均等的倾向;不同之处是,宏观边际效用还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随着消费者对其需求的增加而递增。因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增加,会拉大供求差距,使其变得相对稀缺,从而增大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欲望强度,导致其宏观边际效用上升。由此可见,宏观边际效用主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其公式为:
该公式表明需求越大于供给,宏观边际效用越大;需求越小于供给,宏观边际效用越小。由于各种商品的单位货币的宏观边际效用从不相等到相等,是通过增减销售量(供给量)来实现的,即增加宏观边际效用高的商品的购买量(销售量),使之降下来,减少宏观边际效用低的商品的购买量,使之升上来,最终达到各种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均等。因此销售量增长率高的商品,其宏观边际效用也高,销售量增长率低的商品,其宏观边际效用也低。
边际效用递增规律揭示出需求增加直接导致宏观边际效用上升的因果关系,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宏观边际效用的高低,取决于社会需求量的大小或需求收入弹性的强弱。从宏观边际效用的变化过程看,某商品在刚试制出来时,由于受到收入的限制,只有少数人买得起,因而需求量比较小。以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也相应增加。但在这一时期,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人虽然不断增加,但增加量比较小,因而需求收入弹性较低,相应的,宏观边际效用也较低,这是该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宏观边际效用较低的阶段。
当人们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购买者的增加速度由慢转快,出现购买高潮,并一直延续到需求接近相对饱和。在这一时期,该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的每一次提高都会带来需求的较大增加,因而宏观边际效用相对较高,这是该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高宏观边际效用阶段。在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尽管收入继续提高,但其需求增加很少,甚至会下降,因而宏观边际效用相对较低,这是该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宏观边际效用较低的阶段。
可以说,任何消费品的宏观边际效用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都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发展过程,或者说,都要经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这是宏观边际效用的基本规律。
但各种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不可能同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在一定时期,有的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处于第一阶段,该类商品称为第一类商品;有的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处于第二阶段,该类商品称为第二类商品;有的商品的宏观边际效用处于第三阶段,该类商品称为第三类商品。这样,全部消费品可以分为上述三类商品。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宏观边际效用基本规律,随着供给的增加,处于第一阶段的宏观边际效用要转入第二阶段,处于第二阶段的宏观边际效用要转入第三阶段,与之相应,第一类商品要转变为第二类商品,第二类商品要转变为第三类商品。于是全部消费品的演变历史可以表述为这样一个过程:第一类商品不断转变为第二类商品;第二类商品不断转变为第三类商品;第三类商品逐渐走向衰亡;同时新发明创造出来的商品又不断补充第一类商品,这是消费品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长期边际效用管理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根据宏观边际效用基本规律和消费品发展规律,第二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长率较高(因为其宏观边际效用较高),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和带头作用,因此生产该类商品的部门称为主导部门,该类商品又称主导商品;第一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长率虽然较低,但从长期看,呈上升趋势,因此生产该类商品的部门称为发展型非主导部门,该类商品又称为发展型商品;第三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长率已渡过高峰期,趋于停滞(或缓慢增长)乃至下降,生产该类商品的部门称为衰退型非主导产业,该类商品又称为衰退型商品。
当第二类商品转变为第三类商品,一部分第一类商品转变为第二类商品时,与之相应,主导部门转变为衰退型非主导部门,一部分发展型非主导部门转变为主导部门,于是经济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原因是:第二类商品由于长期优先增长,需求逐渐趋向饱和,导致宏观边际效用下降,变成第三类商品,其生产部门也相应从主导部门转变为衰退型非主导部门,而一部分发展型非主导部门因其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提高,导致宏观边际效用上升,转变为第二类商品,从而一跃成为主导部门。当主导部门和非主导部门都发生变化时,经济阶段也随之发生转变。
如何具体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呢?换言之,在主导部门转变为非主导部门后,发展型非主导部门中哪些部门会脱颖而出,成为新的主导部门呢?根据宏观边际效用理论,在发展型非主导部门中,其产品的单位货币的宏观边际效用最高的那一组部门将成为主导部门。
从公式上看,单位宏观效用与价格成反比,与宏观边际效用成正比。因此,根据价格的高低和宏观边际效用的大小(即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的程度),可以对各种商品的单位宏观效用进行比较。
按照消费形式,消费品可划分为食(农产品)、衣(纺织品)、住(住房)行(交通运输)、用(轻工产品等),其生产部门相应为农业、轻纺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在传统社会,存在着众多产业,但从价格看,农产品相对较低;从宏观边际效用看,当时农产品供不应求,需求最为迫切,所谓民以食为天,因此农产品的单位宏观效用最高,农业部门也自然成为主导部门。这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以农业为主的阶段,亦称贫困阶段或低收入阶段。
经过长达数千年的重点发展农业,农产品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宏观边际效用大为下降,农业部门也从主导部门转变为衰退型非主导部门。这时,与其它产品相比,轻纺产品不仅易于生产,价格低廉,而且需求迅猛增长,其单位宏观效用最高。因此轻纺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部门,经济发展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以轻纺工业为主的阶段,亦称温饱阶段。
在轻纺产品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代之而起的是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它们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满足人们对公共交通(主要是铁路、公路等)和廉价住房(设计标准和造价较低的住房)的需求;第二个层次是满足人们对小汽车和较高级住房(设计标准和造价较高的住房)的需求。两个层次相比,前者的单位宏观效用比后者要高得多,因此公共交通、廉价住房及邮电通信等部门继轻纺工业之后成为主导部门,经济发展也从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以公共交通、廉价住房等为主的阶段,亦称小康阶段。
在对公共交通、廉价住房、邮电通信等部门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后,这些部门便从主导部门转变为衰退型非主导部门,小汽车、高级住房等的生产部门上升为主导部门,经济发展从第三阶段进入第四阶段,以小汽车、高级住房等为主的阶段,亦称中等富裕阶段。在小汽车、较高级住房等得到一定程度普及后,其生产部门从主导部门转变为非主导部门。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需求(不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剧增,宏观边际效用提高,上升为主导部门,经济发展也随之从第四阶段进入第五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亦称高富裕阶段。
综上所述,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上述五个阶段。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看,发达国家如美、德、日、英、法等国已达到第五阶段,中等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和南美、东欧一些国家已达到或接近第四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是处于第三阶段,或是处于第一、二阶段。
长期边际效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正确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哪些产业应该优先发展,哪些产业应该适当发展,哪些产业应该限制发展,从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三、短期宏观边际效用管理
宏观边际效用与微观边际效用一样,都存在着趋于均等的倾向,但实现方式却大不相同。单位宏观效用取决于需求、供给、价格三个因素,其公式为:
从公式3可以看出,单位宏观效用与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与供给和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单位宏观效用从不相等到相等的过程是:消费者们在市场上选购商品(包括劳务),必然倾向于多购买自己偏好程度高的商品,少购买偏好程度低的商品。于是为众多消费者所青睐的商品,需求大增,根据边际效用递增规律,上长升为高边际效用商品;为消费者所不喜好的商品,需求锐减,变为低边际效用商品,各种商品的单位宏观效用也随之拉开了距离。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要适当增加边际效用高的商品的供给,使其单位宏观效用降下来;适当减少边际效用低的商品的供给,使其单位宏观效用升上去,便能在某一点上达到单位宏观效用均等。这种靠调整供给量所达成的单位宏观效用均等,称为供给型均等。
但是如果生产者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安排生产,如对边际效用高的商品的供给增加过少,或对边际效用低的商品的供给减少过多,则非但不会达到单位宏观效用均等,反而有可能拉大差距。在靠调整供给量已无法达到单位宏观效用均等的情况下,便只有变动价格来调节各种商品的单位宏观效用,如提高边际效用高的商品的价格,使其单位宏观效用降下来;降低边际效用低的商品的价格,使其单位宏观效用升上去,从而达到单位宏观效用均等。这种靠变动价格所达成的单位宏观效用均等,称为价格型均等。
由于价格越上升,与成本的差距越大,利润率也越高,因此,可以用利润率的高低来衡量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从而显示出各种商品的单位宏观效用的高低。例如,单位宏观效用越高的商品,要想将其降至边际效用均等水平,其价格上升的幅度也越大,相应的,利润率越高;反之,单位宏观效用越低的商品,要想将其升至边际效用均等水平,其价格下降的幅度也越大,相应的,利润率越低,甚至是负数。因此,利润率越高的商品,其单位宏观效用越高;利润率越低的商品,其单位宏观效用越低,两者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这个意义讲,各种商品的利润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单位宏观效用之比。
价格型均等不是一种真正的均等,而是一种临时的、不稳定的、靠价格来维持的均等。它的特点是各种商品的利润率和供量各不相同。与之相比,供给型均等是真正的均等,它的特点是各种商品的供给量不同,但利润率相同。价格型均等具有强烈的恢复到供给型均等的倾向。
单位宏观效用从价格型均等转变为供给型均等是靠价格机制来完成的。换言之,价格机制在单位宏观效用均等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第一,它起着指示器的作用:价格越高于成本,单位宏观效用越高;价格越低于成本,单位宏观效用越低。第二,它起着调节器的作用,促使单位宏观效用从价格型均等转为供给型均等。其过程是,单位宏观效用高的商品,它的价格和利润率也高,这就诱使生产者多供给该类商品,使其单位宏观效用降下来;单位宏观效用低的商品,它的价格和利润率也低,甚至亏损,这就迫使生产者减少对该类商品的供给,使其单位宏观效用升上去,从而达到供给型均等。
但是几千年来,生产者虽然知道价高利厚的商品应该多生产,价低利薄的商品应该少生产,却不知道究竟生产多少为宜,不是失之过多,就是失之过少。现在,根据宏观边际效用理论,有可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迷。在价格体系中,各种商品不仅在价格、需求、供给诸方面进行了纵向比较,而且进行了横向比较,并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此,在价格体系的变动中,隐藏了很多秘密,不仅指明了生产方向,而且预示了各种商品的适宜生产量(供应量),只是人们没能领悟和破译罢了。
要想从价格体系的变动中窥知各种商品的适宜生产量,必须弄清楚单位宏观效用是怎样从价格型均等变为供给型均等。当各种商品的价格和利润率各不相同时,它们的单位宏观效用实际上处于价格型均等,生产者的任务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组织生产,使单位宏观效用从价格型均等变为供给型均等。因为只有各种商品的单位宏观效用达到供给型均等,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各种商品的利润率的不同反映了它们的单位宏观效用的不同,例如A商品的利润率为20%,B商品的利润率为10%,两者的比例是2:1;相应的,两者的单位宏观效用比例也是2:1,即A商品的单位宏观效用是B商品的两倍。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两者的单位宏观效用要想达到均等,A商品的供给增长率必须高于B商品的供给增长率,也就是A商品的供给增长率必须是B商品的两倍,两者的单位宏观效用才能达到相等。换言之,A商品和B商品的供给增长率之比必须等于两者的利润率之比,它们的单位宏观效用才能达到均等。由此可得出一个重要定理,即商品增长定理:各种商品的单位宏观效用要想达到供给型均等,它们的供给增长率之比必须等于它们的利润率之比。这种供给增长率就是各种商品的适宜增长率。
上述定理的正确性可用生产者行为和价格机制运行规律来证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各种商品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或均等化(它们的特点都是利润率相等)。因为生产者是根据利润率的大小来调整产品产量:如果利润率大于平均利润率,则增加产量,直到利润率降至平均利润率水平;如果利润率小于平均利润率,则减少产量,直到利润率升至平均利润率水平。可见生产者是以利润率的均等化或平均化为目标(虽然是被动的、不自觉的)来调整各种商品的产量,使它们的单位宏观效用达到均等。
运用商品增长定理来指导经济,是短期边际效用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时,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哪些部门和商品增长过快,需要放慢速度,哪些部门和商品增长过慢,应该加快发展,总是在重点发展部门和商品过分超前,非重点发展部门和商品过分落后,引起比例严重失调和经济大起大落时,才予以察觉和纠正,失之过迟。以各种商品的利润率之比来衡量它们现时的增长率之比,便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商品增长过快,哪些商品增长过慢,从而能够有地放矢、有针对性地降低发展过快商品的速度,提高发展过慢商品的速度,使经济保持良性循环。
四、边际效用管理在中国的运用
边际效用管理主要分为长期管理、短期管理两个层次。长期边际效用管理主要是划分发展阶段,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中。这首先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已达到温饱,正走向小康。其次是因为主导产业开始发生变化,轻纺工业产品出现大量积压,不得不限产压库,难以继续扮演主导产业的角色。但我国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这说明第二阶段的任务没有全部完成。因此,从总体看,我国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从局部看,我国还需要补第二阶段的课,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
第三阶段的主导产业是铁路、公路等公共交通和廉价住房及邮电通讯等部门。我国应该随着轻纺工业增长势头的减弱,逐步加大对铁路、公路、住房、邮电通信等部门的投入,使其在轻纺工业的主导和带头作用衰竭时,能及时填补这一空位,保持经济增长的旺盛势头。但要注意防止将过多的资金用于建造豪华、昂贵的铁路、公路和高级住宅。这实际上是将第四阶段的任务放到第三阶段来完成,不仅为现阶段的社会生产能力所难以承受,而且会带来严重浪费,现在已出现的大批高级住宅卖不出去就是明证。
农业虽然是衰退型非主导产业,但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在该类产业中,既有停滞产业、衰退产业,也有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产业,我国农业属于这种产业。在今后,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得到相应的发展。
小汽车、高级住宅等在现阶段属于发展型非主导产业,其增长要适度,不能过多过快。第三产业(除交通运输、通信等)也属于发展型非主导产业,但发展余地很大,主要是因为我国过去长期忽视第三产业,造成其严重滞后,需要补课。
短期边际效用管理又称相机抉择,它是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采取不同的经济对策:在总需求不足所导致的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总需求不足主要是主导部门和主导商品造成的,因此不能像凯恩斯主义那样笼统地扩大所有的商品的需求,而是有针对性的地扩大主导商品的需求,并且不是扩大所有主导商品的需求,而是要具体分析,对供过于求的主导商品,要扩大需求;对利润率处于正常水平的主导商品,则不必扩大需求。对主导商品需求的扩大,要掌握分寸,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该商品的利润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后,便适可而止。采取上述扩大需求的方法,必须有微观基础,边际效用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微观边际效用的基础之上,因而能够对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需求对策。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通货膨胀主要是主导商品和发展型商品及生产资料的需求膨胀造成的。因此,紧缩对象不应包括衰退型商品,相反,还应适当加快某些衰退型商品的发展,因为主导商品和发展型商品的过度增长,往往挤占了它们的资金,使其供给明显落后于需求,引起价格上升。对于主导商品和发展型商品也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那些利润率处于正常水平的主导商品和发展型商品,不需要压缩需求;需求严重膨胀、利润率过高的主导商品和发展型商品,则要加大紧缩力度,但也只是将其需求压至正常利润率水平,而不是使其全面亏损或利润率过低。这样既能压缩其过度膨胀的需求,又能维持其正常发展,整个经济也可以在消除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当的增长率。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期,根据各种商品的利润率之比来随时调整它们的增长率之比,保持经济的良性循环。
短期边际效用管理是建立在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价格体系的完备、健全、合理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价格体系尚不完备,各种商品的比价不尽合理,有的偏高,有的偏低。当务之急是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能根据供求变化自由升降的价格体系。尽管目前一些商品的价格还不合理,但根据它们的供求状况及与其它商品的横向关系,仍能大体测算出它们的比较合理的价格和利润率,作为实施短期边际效用管理的依据。
标签:边际效用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效用理论论文; 边际效用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