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我不是药神》看人性与法治的博弈进步
赵 倩 朱 妍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 人性与法治之间的争执一直都是一个长久且难分伯仲的话题。电影《我不是药神》以生命为主线,聚焦当下社会极为隐晦的“绝症”“药价”等现实问题,探讨社会法律与道德人性之间的矛盾。影片内容反映出来的法律与人性是关键所在,能够在法律与人情的较量中引发观众对于人性的思考。对剧情中人性与法治的困境、对抗及如何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在人性与法治的博弈中看到影片所阐述的主题内容的进步之处。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人性;法治;《我不是药神》
2018年,由徐峥、王传君等人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火热上映,作为国内首档超现实题材影片,各大影院一经播出就获得了零差评、流水般的良好收视与口碑。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不仅仅是这些演技超群的演员在影片中展现出小人物角色的真实性,更多的是这部电影能让观众看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如主人公程勇做着贩卖假药的违法之事,却让无数患病的人得到救助;患者没有金钱去购买昂贵的药品,却能在程勇的帮助下获得更便宜的药物,从而缓解病情。影片正是通过这种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反映诸多社会现实,让人们不禁深思法治与人性到底那个更为重要?当法律与生命发生冲突时,作为法律的一方应该如何抉择?无论是电影还是社会现实中的真实案例,都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一、法治与人情的困境
人性的光辉,法律的公正到底谁先谁后?影片中医药商的天价“格列宁”将无数患者逼上了倾家荡产的绝境,患者的生命在医药商那不值一提。而程勇走私药物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却给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程勇最终也无法逃离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法治与人情无法跨越的困境。但这是法律的错误吗?不是,错的是这个时代贩卖药物并无情涨价的供货商,错的是资本与人性之间的矛盾。法律本身没有错,国家必须依靠法律的维护,才能长治久安。
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待整部影片,法律所代表的是最高的正义,但不能将法律局限在某一部分人的身上。正如影片中的警察与医药商似乎都是以反派角色出现的,但与其说他们扮演了反派,不如说他们扮演着另外一种正义。就两方各自的立场而言,医药商所推出的“天价”药物的背后,不仅是丰厚的回报,还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所谓研发者众,成功者寡,研发药物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研究经费,才能有今天不断进步的医疗成果,不能否认药物的价格与前期投入是成正比的[1]。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申请专利打击走私犯罪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更是推动医疗科学及其他研究邻域进步的动力与保障。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法),即中位数(25%,75%)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多个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疾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样,就警察的立场而言,法律意味着规则,是规则就一定要遵守。因此,打击走私犯罪是一种不容违抗,言出必行的正义,这种正义在法治层面是不可撼动的。但影片中这种正义似乎在人性的光辉下被撼动,这种撼动只是源于瑞士医药商的先入为主,占领了正义的制高点,才使得正义的眼睛被蒙蔽。试想一下,如果程勇走私药物的事实不被发现,反而将这种行为顺理成章地作为正当行业,那这部影片就算不上是成功之作。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程勇的行为虽然是犯罪,但在病患及观众眼中却又在情理之中,成为影片探讨法制与人性的落脚点。同时,告诉人们,当法律守护的不是大多数人的权利和生命,而只是少数人的利益与资本时,就会陷入法律与人情的两难境地。
影片第二次道德与法律的较量则体现在程勇精神与人格的升华上。当程勇卖印度“格列宁”风生水起之时,遇到了假药贩子“张院士”。在张院士的威逼利诱下,程勇败下阵来,将仿制药代理商的渠道转让给了张院士,并且获得了一笔丰厚的转让费。当程勇利用这笔钱正儿八经地做起合法生意时,本可以远离江湖、过上好日子的他,在一年后却因为张院士的被捕、吕受益的离世,选择再度铤而走险。这时看到的是程勇身上的善良,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原始的特质,这一点在影片后半段的程勇身上展露无遗。如果程勇第一次的铤而走险是为了一己私利,那么这一次的铤而走险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救赎,是为了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为了数百名白血病患者对于生命得以延续的希望。
与此同时,《我不是药神》超高的口碑和受欢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国产电影在题材和内容上的不断突破和进步。在选题上,影片从一开始就是成功的,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正是因为真实能更打动人心。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剧情内容而言,整部影片的人性化执法在很大程度上让法律有了温度。正如影片最后程勇因贩卖假药自首,在被判罚有期徒刑五年被警车带走之时,曾经接受过帮助的患者都摘下口罩目送他入狱的这段场景,成为影片最具泪点的一幕。而后,法院根据事件影响,以及上千病友联名写信为程勇求情,法院酌情减刑,程勇得以提前释放[2]。虽然故事原型在现实社会中被无罪释放,但影片将其艺术化处理为判刑到减刑,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告诫人们,法律的人性最终还是要回到依法办事,依法才是最大的人性[3]。
如今终于有这样一部国产电影,让人们能够看到时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我不是药神》将视角放在疾病、买药难、看病贵这一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会遇到或正在面临的社会现实,自然触动了观众的痛点。而影片的主人公程勇在卖假药过程中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病患口中的“药神”,这样一个一己私欲的人是如何变为救世主的,这样的转身又是如何而来的?成为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成为整部影片最能体现慈悲力量的砝码。
二、法治与人情的对抗
罗瑞火了:“你不就是忙着谈恋爱嘛!少谈一会儿,跟我回家先谈正事。”说着拉着罗丽就走,罗丽被他拽得胳膊生疼,一路小跑地跟着他回了家。
整部影片始终贯穿着一个问题,到底是法律大还是人情大?当吕受益找到程勇谈走私药物,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拯救病人,而是面对店面房租的压力,赡养老人的压力,抚养孩子的需要,让他不得已才走上了走私药品这一违法的道路。但说出“等药救命”这句简短而有力的话时,程勇为自己走上走私犯罪的道路找到了一个正当的理由,也为其人性中的“善”埋下了伏笔。从这里开始,影片有了第一次的道德与法律较量。
当所有观众因为主角敢于违法而实现自我救赎落下感动的泪水时,人情与法制的对抗不言而喻。就影片中主人公的行为展开讨论,在开篇的前五分钟,这一角色带给人们的是暴躁、孤僻、不求上进、唯利是图的形象。程勇辱骂自己的顾客,对妻子拳脚相向,与社会上许多中年离异、终日碌碌无为的男子极为相像。可是作为父亲,作为儿子,也有其伟大的一面。程勇疼爱儿子,对父亲也尽到了赡养义务。譬如当儿子想买一双球鞋时,看似玩世不恭、颓废度日的他却在自己钱包里没有几张钞票的情况下,掏出200块给儿子买球鞋,就这一点而言,不能将其单方面地评价为好人或坏人。
从人情的视角来看待整部影片,人性是伟大的,能够让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加之观赏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对于人性会更加敏感,才会让整部影片更容易产生人性的共鸣。正如主人公程勇这一角色所散发的人性力量被放大后,带给观众的感动不言而喻。主人公程勇走私药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帮助病人,而是为了多赚点钱凑够父亲的药费,有能力抚养孩子,不得已才卖起了违禁药。但当程勇真正接触和了解这一特殊群体后,才开始蜕变和成长,开始为数百名白血病人延续生命,不求回报,单纯地只为了一个“义”字,不顾自己的利益与自由再次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深深感染了无数观众,触动了人们内心向往“善”的那份期望。
三、法治与人情的平衡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程勇在法庭上说出的那句“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似乎告诉人们,虽然法律在这种场合下显得那么无情,但无论什么场合,无论多么黑暗的角落,法律始终在所有角落默默地发出自己的光辉,只是这种光辉有时会被人性的光辉掩盖罢了[4]。譬如影片最后所公布的一系列关于格列宁进入医保,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信息,让无数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也让现场的无数观众感到欣慰。
(二)新教学模式外衣下的传统教学。虽然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学校应用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缺乏针对性,浪费了课堂时间,造成无用提问。另外,大部分政治教师课堂上总是自己机械性地讲,与学生互动少,政治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但电影中法不容情,程勇最终还是被判了5年,虽然最后得以减刑,但仍是基于法律人性的从轻裁判。因此,从法律与人情的博弈中,不能将视角局限于人情的一方,法律的人性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依法办事,知法守法才是让这个社会最大受益的做法。而程勇的个人英雄主义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缓解病患的困境,但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更根本的解决路径在于彻底消除这一困境,让法律真正成为代表大多数人的法律。
一部好的电影传达给观众的不仅仅只有欢笑和泪水,更多的还是影片对于人性的挖掘,对社会的深度剖析。《我不是药神》凝聚着的是一群在生死边缘挣扎,对生命有着无限渴望的人和一群生活在社会顶端看似“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精英人士的冲突,剧情饱满,让观众更为痛彻心扉。据悉,影片上映前的预告片就已经口碑爆棚,正式上映以来,仅仅是首映当天,票房就突破了3亿,目前为止票房近31亿,可以与之前上映的《战狼2》相媲美,从这一侧面也能看出该电影的精彩之处。
整部影片虽然看似风格荒诞,但其所带来的法制问题值得观众和每个人的思考。影片将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让更多的人通过白血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去重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所在。加之影片中“人情”部分的不断深化,迫使人们思考当法律遇到人情时,应该如何抉择?相信很多观众观看影片后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情”,或者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根本就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填空题,其标准答案就是“人情”。 影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真实事件,没有否认这一违法事件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将真实案件中的陆勇的行为作为影片宣传的形象,就已经传达了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内涵[5]。
当法律与一个人的生命权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无论是影片还是现实中的真实案例,都考验着执法人的良知和素养。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警察在追查假药来源时,一位老太太说“你们能不能不要再追查印度药的事儿了。4万块1瓶,我病了三年……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还有黄毛为了保护程勇,自己开车冲出警察包围,却意外被车撞死,程勇冲到医院抓住曹警官说的那句“他才20岁,他只是想要活着,犯了什么罪”,这些直戳人心的经典台词和场景,让人们看到当生命的无辜性处于人性与法律之间,有些行为的本质就显得尤为特殊了。
加快和推动生物制药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坚持和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就是紧紧围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核心,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必须创新,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将创新理念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既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又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语
影片的最后,执法人与被执法人坐上了同一辆车,一个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法治、公正,一个代表着现实的善良。这两个人巧妙地站在了法律与人情的两边,一个释怀了对方对于姐姐的无情对待,一个原谅了以往对自己的鄙夷。坐上同一辆车,也是在告诉观众,法律与亲情也是可以共存的。而在现实中,《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相较于影片中的程勇有较好的结局。在原型案件中,陆勇获释,该案也被称为规范执法行为,转变执法理念的典型案例。虽然影片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但最后的结局也是基于法律与人情的融合,给观众一个在法制与人情角度都较为满意的结局。作为法律人,只有以法为绳,才能超越个案的争议,做出深具启发的抉择。而如何平衡法律与社会的人情,仍旧是每个法律人所面临的难题。
步骤1:输入发射机,其最远的层内邻居(Vintra)和最远的层间邻居(Vinter),根据上述的公式计算参考节点与最近层内节点间距和参考节点与最近层间节点间距.
参考文献:
[1]陈刚.《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N].文艺报,2018-07-11(4).
[2]郑炀.《我不是药神》:彰显现实题材电影的“悲喜剧”张力[N].中国艺术报,2018-07-09(6).
[3]郭鑫.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J].电影新作,2017(4).
[4]许静,敖久丽.新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审美取向[J].电影文学,2016(14).
[5]李春.韩国近年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特点与启示[J].当代电影,2015(5).
On the Progress of Game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the Rule of Law from the Movie I am not a Drug God
Zhao Qian Zhu Y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 The dispute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the rule of law has always been a long-standing topic that is close to tell. The film I am not a Drug God takes life as the main line, focusing on the real problems that are extremely concealed in our society, such as “terminal ill” and “drug price”, and discuss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 law and moral humanity. The key of the film is the legal issue and human nature reflected from the content, which arouses the audience’s thinking about human nature in the contest between law and human nature. This paper analyze some problems in the plot, like dilemmas of human nature and rule of law, confrontations and the way of balance, and strive to find the progress of the theme content of the film in the game of humanity and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 realistic film; humanity; rule of law; I am not a Drug God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4-0205-02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4.084
收稿日期: 2019-02-17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皖北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耦合建构研究”(SK2018A0480);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基于文化场景理论的皖北乡村振兴研究”(2017ykf15)
作者简介: 赵倩(1982—),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视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朱妍(1982—),女,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万红]
标签:现实题材电影论文; 人性论文; 法治论文; 《我不是药神》论文;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