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昌亚

(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分析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4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对两组患者的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RDW(红细胞分布密度)RBC/MCV(红细胞与白细胞平均体积比)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的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RDW(红细胞分布密度)高于对照组;RBC/MCV(红细胞与白细胞平均体积比)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贫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进行血液中的MCV、MCH、RDW、RBC/MCV、RBC、Hb检测,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实施临床诊断,因此在贫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贫血患者;临床诊断;血液检验;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095-02

贫血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表征,会通过不同发病机制表现出不同的贫血类型,且拥有较高的发病率。一般情况下贫血的类型主要包含有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1]。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损伤,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对贫血展开有效的诊断,能够为其疾病的彻底治疗提供良好依据,并提升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40例贫血患者同40例健康成年人展开血液检查对比,并将研究过程作以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40例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保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血清铁蛋白、地中海基因诊断确诊属于贫血症状[2]。并选择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共同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是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的情况下实行。观察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41.8±2.5)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43.6±2.4)岁。临床资料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实施临床血液诊断,并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对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进行抽取,抽取量的2ml[3]。完成抽取后需要将患者静脉血放置在抗凝管EDTA-K2内,并对其进行轻微的颠倒及混匀,在此操作过程中应把静脉血防在五分类全自动分析仪内,之后对患者血细胞的数量分类记录。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mindary的试剂配套。临床诊断中应当对患者诊断的过程严格依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判断。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RDW(红细胞分布密度)、 RBC/MCV(红细胞与白细胞平均体积比)、RBC(红细胞计数)、 Hb(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版本软件对组间数据差异进行检验,将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MCV、MCH、RDW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的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RDW(红细胞分布密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MCV、MCH、RDW比较

3.讨论

临床中贫血通常是由于患者叶酸、维生素B12出现问题,进而使患者的DNA合成产生障碍[4]。患者在骨髓细胞的三系核浆具体发育环节中,通常会发生不平衡的发育状态,致使患者出现造血无效的现象。因此临床中的贫血又往往分为骨髓并行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细胞贫血等[5]。临床中贫血主要是系统性的血液疾病造成的,因此在各种临床症状之间的表现差别十分明显,同时也是缺铁性、地中海、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引发原因。相关资料表明,全球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类疾病中,白细胞疾病是出现几率最高的病症,每年引起的贫血人数占到了25%以上[6]。造成贫血的主要缘故就是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等问题。贫血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的过程并不具备特异性,因此患者出现贫血疾病的时间都较短,会对其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致使疾病的治疗时机造成延误,最终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干扰。地中海贫血又属于贫血溶血的遗传性病症,患者身体中的血红蛋白不能正常产生,造成珠蛋白存在较多缺陷问题,会对最终合成的珠蛋白肽链类型产生影响,且患者并不会表现出过于明显的临床特征。患者的缺铁性贫血一般是由于体内合成的铁物质缺失,使得最终铁代谢的功能出现异常。造成患者的身体处在长期的元素缺损状态,最终使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产生影响,并会使患者形成细胞贫血。通过对患者贫血病症的血液检测,能够对患者的血液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具有便捷高效、简洁经济的优势,因此在贫血疾病的临床判断诊疗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人群的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RDW(红细胞分布密度)、 RBC/MCV(红细胞与白细胞平均体积比)、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血液中的MCV、MCH、RDW明显高于对照组,RBC/MCV、RBC、Hb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各项血液检测见过能够对贫血的临床症状进行更加准确的检测,可以为各种类型的贫血病症提供有效治疗方案,能够促使贫血治疗得到更加准确的有效判断。并且进行血液检测的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并且操作安全。经济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对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借鉴价值,因此具有较好的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秀娟,赵小洁,赵红霞,等.生血宁与琥珀酸亚铁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8):1193-1194.

[2]周亚丽,张新华,尹晓林,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3):203-204.

[3]魏群,刘勇,李焕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2,32(19):4134-4135.

[4]潘湘涛,陆晔,程旭,等.癌性贫血患者血清Hepcidin及炎症介质因子LPS和IL-6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55-57.

[5]于洋,孙晓琳,马春娅,等.6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疗效评估[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5):1275-1279.

[6]王英,潘昆贻,黄际宪.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的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0):1303-1305.

论文作者:刘昌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昌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