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第八中学 266300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实践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在信息课堂教学中,要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以信息技术去教,又要引领学生以信息技术来学,更要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做事,使信息技术生活化,发挥其生产力和创造力。
一、融合生活化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引入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且容易被他们接受。为促使学生“乐学”,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生活实例时,老师要优选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富含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特别是包含教材和课堂之外的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隐性课程,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校园网建设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整合中的信息技术知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发掘这些生活元素。要让学生体悟到信息技术给学生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就要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把生活元素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火把,让学生“乐着学,学着乐”,让学生伴着快乐在信息技术中遨游,从而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升身心的境界。当信息技术教学和生活情境完美融合的时候,教学、学习都是快乐和自由的。
2.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内容生活化、趣味化,教学中,设定一些生活元素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接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模拟生活化情景,设置生活化任务,对于促进学生自我完成相关认知的构建十分有效。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自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教师适当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坐在学生中间上课,手把手教学生怎么具体操作某一流程,不少学生在遇到不知道怎么进行下一步操作时,会习惯性地问旁边的同学,甚至起身离开座位等。这种“交头接耳”、“四处游窜”的现象是信息技术课上难以避免也不必严令禁止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学生投入学习的一种表现。此外,老师在课堂上不阻止或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禁止或干涉他们的尝试性操作,不到处“监视”学生。信息课堂中学生交流是很必要也必然存在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学生交流的自由时间,引导他们进行适当讨论。
4.学以致用,以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简单的口口相传,而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导向。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既要让生活元素和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又要让所学的知识、理论可以为生活实践所用,帮助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信息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对繁杂资源整理时,依然可以做到纲目分明,“井井有条”。其实无论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管理,还是计算机的信息资源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清晰、更快捷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命境界。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分组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前后四人组成一组,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上课时,先展示优秀作品,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出本节课内容,发布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上网搜集信息,完成导学案任务,分阶段让小组成员上台演示,然后提交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及组间评价。老师通过分组、小组监督合作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从而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很好地帮助其它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机制,让那些原先不会做作业而偷玩游戏的学生受到同组学生的监督,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有相互检查、监督的作用。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分层教学,引导各类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是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彻底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能熟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能力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超出大纲要求的水平;B层: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能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实践能力。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大纲要求的水平;C层: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掌握上机操作方法。
二是教学方法分层,对于A层的学生,应多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宜选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多提问,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A层学生的活动,给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力争达到高一层次的等级目标。对于C层的学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和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让他们做一些浅易的练习操作,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电脑的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必定会极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张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生活化论文; 内容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论文;